量化交易能否带来增量资金?答案是:不能

新的时候呀 2025-04-13 19:32:34

最近关于量化交易的争论愈演愈烈,有人甚至鼓吹它能带来“增量资金”,仿佛这是市场的救世主。但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这根本是偷换概念。量化交易只是资金的搬运工,而非印钞机。它既不会让股市多出一分钱,也不会让投资者突然变富。

所谓增量资金,本质是场外真金白银的流入。但量化策略的资金早已在场内,不过是换了件“高频马甲”反复横跳。今天拉高诱多,明天砸盘收割,这种零和博弈只会加剧市场波动。更讽刺的是,某些量化基金一边用虚假挂单制造流动性假象,一边通过旗下产品对倒交易,最后还能从券商那儿赚佣金。这算哪门子“活跃市场”?

以某头部量化私募为例,其年换手率超300倍,但产品净值增长率却跑输大盘。这说明什么?高频交易赚的并非企业成长的钱,而是市场波动的差价。当量化规模膨胀到一定比例,它甚至会成为波动的制造者。比如开盘瞬间的直线拉升或跳水,本质是算法在试探市场情绪,散户稍不留神就被“割韭菜”。

国际上对量化的监管早已收紧。美国SEC多次处罚高频交易的幌骗行为,欧盟要求算法报备底层逻辑。反观国内,部分量化机构却打着“科技金融”旗号野蛮生长。更值得警惕的是,在金融对抗加剧的当下,量化策略可能成为外资操控市场的工具。通过程序化交易放大涨跌,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这类案例在海外市场并不罕见。

有人说量化是“市场润滑剂”,但当下它更像掺了沙子的机油。当普通投资者因为股价异常波动而被迫止损时,量化基金却靠纳秒级速度稳赚不赔。这种扭曲的生态显然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监管层提出“耐心资本”的导向,恰恰是对短视投机行为的纠偏。

金融市场的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而非赌场式博弈。暂停量化交易并非否定技术创新,而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就像当年熔断机制一样,发现问题就该及时刹车。如果连基本的交易秩序都无法保障,所谓的流动性繁荣不过是镜花水月。

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经历过早盘追高收盘套牢的无奈?是否发现某些股票的分时图像被无形之手操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如果认同本文观点,不妨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清量化交易的真面目。

0 阅读:0

新的时候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