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流桥原名临水桥,坐落于现在的河北唐山下辖的滦州市榛子镇,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魏明帝太和五年,明万历十五年至十六年间重修,改名承流桥,清中期与响水桥的桥名搞混,原响水桥早已不见踪影,现在民间所说的响水桥指的是承流桥,明代重修留下碑记,明确记载了承流桥的始建年代,魏明帝太和五年,即公元231年,后来的地方志误读碑文,将这座石桥定为北魏孝文帝年间所建。

2016年修缮后的承流桥
关于承流桥的始建年代考证,我已经在百度百科承流桥词条下有明确的阐述,现简单转述如下。
目前大多数人对承流桥的始建年代,都采用的是光绪二十四年《滦州志》和民国二十五年的《滦县志》,两者的记载基本是一样的,只是《滦州志》原文没有标点,记载较为模糊,不同断句可以产生不同结果,原文是“承流桥在榛子镇东北魏时建明万历重修……”古代文章没有标点,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按地理方位,响水桥正好在榛子镇城的东北角,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承流桥,在榛子镇东北,魏时建,明万历重修……”或者是“承流桥,在榛子镇东,北魏时建,明万历重修……”两种解释都可以通,于是民国二十五年《滦县志》在承流桥的记载上,按后者加注了标点,此后始建于北魏的说法被确认,包括以后滦县的很多史学方面专家,在介绍响水桥的文章里,都采用北魏始建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清代榛子镇图,右上角就是承流桥

新建的牌坊与古桥交相辉映
更早嘉庆十八年版《滦州志》桥梁篇里,对承流桥的记载非常简单,根本没有介绍这座桥的始建年代,但是在后边的《艺文录》里,收录了明代知州张元庆的《承流桥记》,里边清楚地记载了承流桥的始建年代,原文如下“镇城东北偏山、桃谷、龙湾之水如万马自天而下,澎流飞泒,皆汇于临水桥,桥创自魏明太和五年,迄今千有余……”。光绪州志里说的北魏可能也是来源于这篇桥记。
历史上北方政权中,国号是魏的朝代有四个,但是年号有太和的只有两个,有这太和年号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另一个是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他们都曾使用了太和这个年号。这可能造成史料误读的原因。其实分辨是哪个太和五年难度并不大,虽然年号相同,但两个皇帝的谥号不同。曹睿谥号正好是明帝,与记载中的魏明太和五年完全吻合,拓跋弘谥号文帝,而且所处的朝代是北魏而不是魏,从这两点可以清楚地判断,明代张元庆《承流桥记》中记载的【魏明太和五年】肯定指的是魏明帝曹睿的太和五年,不可能指向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
魏明帝太和五年是公元231年,正是三国混战时期,是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九年,吴大帝孙权的黄龙三年。诸葛亮正在组织第四次北伐,到今年2021年,正好是1790年,这么长的时间,原桥肯定没有了,后代不断地翻新维修才得以保存到现在,明代以前,榛子镇的张荣先有资料描述了承流桥的详细始末源流,明代滦州知府张元庆在《承流桥记》中提到过张荣先,也正是有了张荣先的详细记载,张元庆才没有对承流桥的始末源流进行描述。可惜张荣先的资料已佚,明代以前的修葺记录已不可考,现在可考的维修记录,只能到张荣先做滦州知府期间,我根据当时修桥的捐款官员到任离任年代,推断这次重修应该是明万历15年。现存使用中的大桥主体,明确记载是清嘉庆九年重修。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在2016年,替换了一些损坏的栏杆,加固了桥面和翼墙,恢复了文革时期破坏的雕塑。
纵观中国桥梁史,现存石桥最早的应该是赵州桥,建成于隋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到今年2021年,共计是1415年。比承流桥始建231年,晚了375年。小商桥年代与赵州桥接近,也建于隋朝。旅人桥年代更早,是中国桥梁史上能查到最早的石桥,但是这座桥只见于史料记载,桥早已经淹没于历史之中,它的始建年代是晋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但是比承流桥还是晚了51年。

承流桥,原名临水桥,俗称响水桥
承流桥为三拱石桥,南北长15.6米,东西宽约5.7米,高约6米。全桥由三个石拱构成。中拱高4.9米,净跨3.7米;两个侧拱各高4.65米,净跨2.7米。是华北和京畿通往东三省的交通要道,至今,京山铁路、京沈高速、津秦高铁、102国道,都要从此处经过。三国时期,曹魏为了有效控制辽东公孙氏的势力,修通了这条路,在这里修建了临水桥,司马懿征辽东,在雨季仍可以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就是从此桥通过,而在此桥尚未建成前,曹操征乌桓,因为雨季道路险阻,被困于无终(玉田),最终是田畴带路,出卢龙古塞,厉平岗。越鲜卑庭,嵌山埋谷500里绕行。
三郡乌桓和后来占据辽东的公孙氏,一直持远不服,就是因为经山海关到辽东这条道路险阻,难以用兵。曹魏为了有效控制辽东,可谓下了血本,在当时比较荒凉的榛子镇地区建造石桥,修通道路,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作者作为榛子镇居民,一直关注着这座石桥,近十几年来,挖掘了大量有关这座石桥的历史资料,并编纂了相关的百度词条,2014年,在网上发出倡议,呼吁政府重视,对垂危的古桥进行修缮,并组织网友对危及桥体安全的地方进行临时加固。我们的行动最终引起政府的重视。2016年,大桥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加固和维修。

采访视频截图
如今建成年代晚于承流桥的赵州桥和小商桥,都已经列入了国家一级文物,而承流桥,已经是中国桥梁史上现存最早的石桥,到如今还只是唐山市二级保护文物,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借力头条号开年演讲征文活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关注,特别是文物保护相关部门的重视。如果借此能够提高保护力度,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