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比黄泉还要可怕的地方,它到底为什么让人生不如死?

秋灵谈国际 2023-02-03 10:35:09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当年,因为科举案牵连,清朝官员吴兆骞被流放宁古塔,与母亲的通信中写下以上当地现状,简直一年皆冻,四季如冬。

看过电视剧的人都有所了解,凡是清朝剧,只要皇上一句: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京,那这个人基本上就完了。若再加一句“与披甲人为奴”,那则生不如死。

宁古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听名字就会让清朝时的人胆战心惊?了解之后才会明白,它其实是针对南方人的一种酷刑,地域色彩极浓。

打开《丁古塔纪略》,里面有关于宁古塔的来源记载,它之所以被称为宁古塔,其实来自满语,“宁古”意为“六”,而“塔”则意为“个”。也就是说,宁古塔在满语中其实是“六个”的意思。

关于这六个有很多说法,比如它是清太祖曾祖父给六个儿子的地盘,或者是清朝皇室发家之源等。

不管是哪一种,可以理解,它是满洲时期就有的地方,且世代有人居住。关于这一点,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黑龙江、吉林等三省,在清朝未开禁制之前,此地是汉人不可进入的地方,人烟稀少,村廓几无。

但宁古塔人少不代表没人,清朝有大批的守护边疆将士驻扎,当然都是所谓的“皇亲贵胄”,不带旗的人根本没资格在那里耀武扬威。

“披甲人”,顾名思义,那就是镇守边疆的士兵。他们虽然管着皇上的重镇,但社会地位极低,至少,他们是永远进不了京城(入关)的满人,是皇上的奴才,替皇上“看家护院”,中间连通各族的礼尚往来。

宁古塔这个地方,其实对于披甲人而言,也不算什么苦,顶多就是没有盛京那样繁华而已。但自古以来的乡下,其实都是如此。

这样说吧,只要流放宁古塔又不被发与披甲人为奴的,也就是在那里感受一个天气异常的说法,其余产的顶多是生活不便利,毕竟当地偏远,没有繁华城市生活起来舒服。

可日常的吃、穿、用、度都不受太多影响,而且地大人少,你想种地就种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宁古塔纪略》有所记载:“宁古山川土地,俱极肥饶,故物产之美,鲜食之外,虽山蔬野蔌,无不佳者。皆无所属,任人自取。”

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世外桃源。就比如被流放的吴兆骞,他就是宁古塔将军巴海家的私人老师,专门负责其两个儿子的文化教导。天气虽然不好,可他的生活品质一点也不差。

每当闲了的时候,吴兆骞就会到处游玩,据说黑龙江的名镇“泼雪泉”就是他发现的。人家武者粗放,是不屑于游山玩雪的,只有文人多情,才会注意这种小情调。

但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宁古塔明明没有这么可怕,可清朝人却对其提之色变,又一副比去黄泉还要可怕的心态呢?

这大概要从流放人的地域开始说起,通常,被皇上流放的官员、平民是不分男女老幼的,但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地方,那就是身处南方,以及闹市。

反正你没听说过皇帝将一个东北官员流放到宁古塔的,在过去东北本身已经是荒蛮之地,而且气候多变,这对他们根本没什么惩罚力度。

而南方人就不一样了,从小生活在四季如春,最次也是四季分明的地方,生活规律,身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气候,如果突然给扔到极寒苦地,那想要适应起来还真不容易。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被流放的人就算是从京城过去也是徒步几千里,为了准时到达目的地,每天行走路途是有规定的:每日50里。

用脚量,每天50里,这是要把人走废的节奏了。假如被流放的人是高官、贵族、娇小姐,这段路恐怕真的直接就要命了。

不仅如此,流放属于苦刑,不能带太多东西,犯人每天所吃的食物都有限:成年人每日八两口粮,15岁以下减半。直接讲吧,那时的八两也就是现在的半斤,这个量走50里路是够煎熬的。

走路多,吃不饱,还必须要戴上重型的枷锁。这就是负重拉练,比起特种兵也没什么不同了。如此一想是不是就理解了?苦的不是宁古塔,而是赴宁古塔这段路程。

更何况,出了京城一路向北,人烟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觅食野兽也就越来越多,如果路上遇到个豺狼虎豹的,那小命也就丢了,根本到了不宁古塔。

这种时候,确实够让人受的。可这也仅仅是流放的一种惩罚而已,因为除了“流放宁古塔”之外,还有一个重刑,那就是“与披甲人为奴”。

原本,披甲人自己就是奴才,给奴才当奴才,这日子是不是又更加煎熬了?当你九死一生走到宁古塔才发现,别人自由的,你却是奴隶。

通常,男性如果给了披甲人为奴倒还好过,也就是为人干活而已。可如果是女性,那就不一样了,披甲人苦,官家心中有数,女子过去不是被充当了官妓,要么就是军中奴隶,白天干活,晚上受折磨。

有时候,身体上的痛苦尚能忍受,但心理上的羞辱与压迫,那才是最要人命的。何况被流放的人又多为生活优渥之人,他们如何能忍受这种生活质量的断崖式变化?

“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十个黄泉路也不怕了。”这是清人方拱干说过的话,用它形容发放宁古塔这种惩罚,就足以说明当时人们对此地的认知了。

想起《甄嬛传》中熹妃的妹妹玉饶曾经说过:如果你去一趟宁古塔,还会觉得咱们有多狠毒吗?

宁古塔那样九死一生的地方,能活着走到是人生历练,在那里生活一阵子则又是人生涅槃。不是因为宁古塔地域有多苦,而是交通闭塞、人心野蛮,你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要从内而外地强大自己。

可见,清人真正怕的不是宁古塔这个地方,而是路途与当地社会关系。没有体力,没有耐力,再没有背景,单纯一个文人进入蛮夷之群,那种痛苦才足以要人的命。

0 阅读:141

秋灵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