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声专栏:《格物:弄器说略》

乐艺会 2024-08-02 06:41:37

格物:弄器说略

刘春声

出土文物中,不时有弄器出现,所谓弄器,和现代语对应的词汇是玩具,是供人手边把玩抚弄的小型器物,类似案头陈设供主人把玩的器物。在现代,文人案头的宣炉、熏炉、墨床、镇纸等,都属古人所谓弄器范畴。最早提到弄器的是《宋书·后废帝纪》:“至乃单骑远郊,独宿深野,手挥矛鋋,躬行刳斮,白刃为弄器,斩害为恒务。”后废帝指的是南北朝刘宋王朝的一个叫刘昱的小皇帝,这个人当上皇帝后染上一个坏毛病,经常从皇宫溜出去,夜出晨归,或晨出夜归,遇到人就杀,以此取乐。宋书记载的这段话就是说他经常自己跑到远郊独宿,手挥短茅,亲自杀人,他手里拿的茅(白刃)就是弄器(专给他铸造的玩具小刀),杀人取乐是常事。考古实践中,弄器和明器(也称冥器、祭坑)时常混肴。明器的历史很久远,所有用于殉葬的器物,不管是为殉葬制作的,还是墓主生前所用的实用器,都归于明器,秦汉以前弄器多为青铜所制。秦汉以后,明器多为陶、木制品。宋以后明器逐渐消失。不是所有出土文物都是明器,非墓葬出土的,如窖藏出土,则不能称为明器。虽然,即使是主人生前所拥有的弄器,随葬后也有了明器的属性,但它和专门制作的明器有本质的区别。

弄器在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2004 年 8 月发现的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的一组小巧而精致的青铜器,共六件,分别是镂空龙纹方盒、双层龙纹方鼎、窃曲纹圈足匜、龙纹小鍑、垂鳞纹罐、单把罐,它们和实用器比起来,都很袖珍,如双层龙纹方鼎高10.3厘米。龙纹小鍑高7厘米,素面单把罐高6.6厘米。它们的主人初步认定是芮国的第一夫人芮姜。

这几件青铜器物在我国较少集中出现,不好归类。因其器形甚小、造型设计巧妙、铸造精良,似为案头摆放或把玩之器,所以发掘者们称它们为“弄器”。又如故宫博物院所藏西周“嬴霝德鼎”也是一件迷你袖珍小圆鼎,这件小鼎的尺寸是:高10.6厘米,直径8.3厘米,重360克,也就是七两左右。腹内铸有铭文2行6字:嬴霝德作小鼎。该小圆鼎是著名篆刻家陶北溟先生喜爱之物,身后捐赠故宫。

还有1995年山东长清县仙人台遗址出土的一些小铜器,都很小,不到10厘米,如6号墓出土的“提梁小罐”高9.2厘米。

梁姬罐,高11.8厘米,盖顶有人头形扁钮,盖器口沿结合部有两个兽首相对的穿,通体饰夔龙纹,盖内有两行铭文(左右反书):梁姬作口口。

2002年山东枣庄市小邾国墓地3号墓(郑君庆夫人媿霝的墓)出土的“提链罐”高8厘米。

以上这些出土器物,如无特殊用途,都应看作弄器。我收藏的一尊生坑微型青铜鼎,制作精美,厚胎丰足,通体美锈,造型和同时代秦青铜鼎同款,惟一区别是小型化,盖子上的三足,改铸成环钮,以利拿取。通高仅8厘米,耳距10厘米,重270克,相当于5.4两,显然符合弄器标准。

小鼎和战国晚期秦鼎鼎耳对比,钝圆耳只有这一时期存在。

小鼎和实用鼎对比图我收藏的另一件弄器是立件青铜大角羊,和西汉海昏侯之子刘充国墓出土的青铜大角羊几乎一样,青铜大角羊是他的儿时玩具,因此也应归于弄器之属。有人说这个大角羊不会是镇吧?确实不是,凡是镇,底皆平,不论是什么造型。这是判定是不是镇的一个很通用的特征。

西汉海昏侯刘贺之子刘充国墓出土大角羊

本人收藏汉大角羊

再介绍明器,我多年前入藏的一件小型青铜钫,通高16.5,重343厘米,则应是一件明器,因为它制作比较粗陋,胎薄,图案敷衍,铺首歪斜,与实用钫从个头到制作都差别较大。

还有一件多年前收藏的微型三足提梁卮式壶,虽然鎏了金,也仍然是一件明器。这件提梁卮壶更小,高仅6.5厘米,直径2.5厘米,重75.2克。

弄器和明器(祭坑)经常混肴,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小型,其它方面均不相同:一、制作目的不同,弄器是供人欣赏把玩;明器是专门用来殉葬;二、制作工艺不同,弄器是实用器的小型化,除尺寸不同,工艺的要求是一样的,以青铜器为例,实用器和弄器在铸造完成后,都要打磨,去除范线、流铜等,弄器的铜胎也较厚,有手头感;明器则减去这些工序,用铜也尽量节省,胎体轻薄,无手头感,装饰也多敷衍,能省事则省事,取其大概即可。三、拥有者不同,由于铜是贵金属,精心制作的弄器多为皇室、王室和贵族生前所拥有;简陋明器则多为生前生活富裕的普通人所随葬之用。由此,虽然都是小器,但二者的“身份”相差甚远。价值也自然相差甚远。由此,凡遇小尺寸的文物,如青铜器、玉器等,都要仔细甄别,首先要搞明白它的身份是弄器还是纯属明器,前面提到的我的那个小鼎,上家就是当做明器让给我的,我当即欣然“同意”这个判定,因为价格自然会实惠许多。2024年6月5日 于北京昌平林溪园(部分插图采自互联网)刘春声,文化学人,笔名齐庚,别署宜斋、汉风堂主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天雨》,散文集《探花集》、《情满吕梁山》(合著),专著《中国古代镂空花钱鉴赏》,《打马百钱》。主编出版首部《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原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发表文学、学术文章150余万字。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客座教授,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炎黄艺术馆副秘书长,北京长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