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勤轩三迤掌故
造纸术传入云南的准确时间虽已不可考,但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其中以腾冲、鹤庆两地所产皮纸最为著名。考古发现中,北汤天法藏寺、佛图塔等唐、宋写经俱以鹤庆皮纸书之,大理国大宝六年造火焰山塔亦以此纸包装药材,乃为鹤庆皮纸历史的重要实证。鹤庆皮纸主要分为白棉纸和草纸两大种类,均以当地构树皮等天然植物为原料,经浸泡、发酵、两次蒸煮、去灰、捞纸、榨水等十四道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质量上乘、韧性较好,白棉纸多用于书写、印刷,草纸则多用作包装材料。
(鹤庆皮纸中的白棉纸与草纸)
元代以后,鹤庆皮纸的生产已非常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曾有“安徽宣纸甲天下,鹤庆皮纸誉云南。”之赞。清代时期,皮纸生产已成为当地重要产业之一,年产销白棉纸五百余驮,草纸二千余驮,如果再加上虚白、青梅及各种杂色纸张,总产销量可达三千余驮(每驮约重七十至八十公斤)松园、龙珠等地,是鹤庆皮纸的主要产区,明清两代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自晚清开始,有官商开始投资建厂,以扩大生产规模,插图中的“草纸厂”即为民国初年当地官商合办企业。(由于手头资料有限,关于该厂的信息尚不明了,还请知道相关情况的朋友多多留言指教。)
鹤庆商帮利用马帮,通过各条古道将鹤庆皮纸远销云南各地及西藏、四川、贵州的一些地方,为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地方经济水平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下面几件东西即鹤庆及云南地方政府在皮纸生产、运销过程中抽收捐税、厘金,用于政府经费、军需、发展教育的实物证据:护国、靖国诸役,云南军需浩繁,鹤庆草纸厂供应军需,故免其厘金。下图木质花押戳记即钤于外包装或刀口处(类似宣纸刀口印)以便沿途关津、厘卡查验放行所用。清末、民国,鹤庆地方政府以纸槽多少为标准,向造纸户(槽户)征收纸捐,充作地方教育经费。下面即民国三十八年鹤庆县政府发给槽户的执照两种:
从其内容可以知道,民国三十八年,即将倒台的蒋家王朝经济已近崩溃,法币、金元券等飞速贬值,故鹤庆地方政府亦改征收钞票(每年每槽抽收一元五角)的方式为征收实物(每年每槽抽收白纸一把)。除了以上经济方面的贡献外,由于当时在云南,官府文告、民间契约文书、文人著作多书写于鹤庆、腾冲皮纸之上,刊印各种书刊亦首选皮纸,所以鹤庆皮纸也就成为一种文化载体,为云南历史、文化的传承立下不朽功勋。(以鹤庆皮纸刊印的《云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