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李先生是一位患有高血压多年的患者,多年来一直在与高血压作斗争。
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他根据医生的建议,先后尝试了两种降压药,分别是“地平”类和“沙坦”类。
李先生发现,当他使用“地平”类药物时,血压下降得很快,但同时他出现了面部潮红和头痛,让他感到有些不适;而当他改用“沙坦”类药物后,虽然血压下降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整体血压控制得更加平稳,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
这让李先生感到困惑:为什么同样是降压药,效果和体验却如此不同呢?

事实上,李先生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相当普遍。
在临床实践中,“沙坦”类和“地平”类降压药是两种非常常见的降压药物,但它们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以及副作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1.药物机制不同
(1)沙坦类降压药的药物机制
沙坦类药物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似于在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阻止了它们的结合,从而切断了血管紧张素Ⅱ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而血压的升高与血管紧张素Ⅱ密切相关。这种广泛存在于体内的强效血管活性物质,能够激活激素受体,引发血管收缩反应,从而使血压升高。沙坦类药物与激素受体的位点发生竞争性结合后,阻断了激素的信号传导通路,使血管保持舒张状态,进而有效降低血压。

沙坦类药物不仅在降压方面表现出色,还在多方面展现出对心、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功能。它能够有效抑制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将多余的液体排出,缓解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在心脏方面,沙坦类药物可以缓解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
对于肾脏,这类药物能够通过减少蛋白尿的排泄,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尤其适用于合并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它还能够改善脑部血管的血液循环,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对脑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地平类降压药的药物机制
地平类药物属于钙通道阻滞剂(CCB),类似于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通道上安装了一个“阀门”,用来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钙离子在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钙通道被阻滞后,钙离子无法顺利进入细胞内,导致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能力减弱,血管舒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

地平类药物的降压作用不仅快速而且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血压,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控制血压的患者。而且这类药物还对心脏和脑血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够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相关不适,并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风险。
该药物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就像为脑血管“松绑”一样,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尤其适合那些存在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高血压患者。
2.不良反应的差异
沙坦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高钾血症以及血肌酐升高。
其原因在于该类药物通过阻断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会增加体内钠和水的排出。这一过程可能会使血钾水平上升。
同时,沙坦类药物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进而有可能导致血肌酐升高,这种现象在患者本身存在肾功能不全,或者与保钾利尿剂同时使用时,更容易出现。

地平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典型的不适反应,比如踝部出现水肿、面部皮肤泛红、头痛以及心悸等现象。
踝部水肿是因为服用药物后,通过扩张血管,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从而引起水肿。
面部潮红和头痛这类不适反应往往在服药初期较为突出,但多数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减轻。这是因为药物扩张血管时,局部血流增加,导致面部潮红和头痛,这也是为什么李先生服用地平类药物后会出现不适。而心悸现象的产生与药物对心脏的直接作用相关,服药后患者或许会出现心率加快的情况,进而引发心悸。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不同的降压药物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患者在选择药物时也应考虑全面。而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总体治疗率将近46%,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比例只有不到17%,明显低于治疗率。
这说明,尽管许多患者已经开始接受治疗,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这可能与患者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选择有关。因此,了解不同人群的高血压用药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1. 普通高血压患者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即“地平类药物”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即“沙坦类药物”ARB)、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一定要按时定量服药;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以便评估治疗效果;患者还应注意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头晕、浑身乏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 老年高血压患者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要注意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因此在药物选择上优先考虑长效降压药,如长效CCB、ACEI、ARB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血压的波动,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当患者同时患有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其他疾病时,联合使用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不过,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往往较差,在初始治疗时剂量应从低开始,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反应逐步调整至理想的目标剂量。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监测血压,避免过度降压导致头晕、跌倒等不良事件。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中,降压目标可适度放宽至低于150/90毫米汞柱,这样既能有效控制血压,又能避免过度降压带来的风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
与成人患者不同,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更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患者,通常先考虑的是进行日常生活的干预,包括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只有在必要时,才会使用ACEI、ARB、CCB等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在用药时,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和生长发育情况,避免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肥胖儿童,还需要控制好体重,以便更好地管理血压。

4.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加小心。在药物选择方面,可以使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甲基多巴等药物。对于妊娠期的重度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静脉降压药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避免使用ACEI、ARB等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定期关注胎儿发育情况和监测血压,确保母婴安全。在生产后,患者也不能放松,仍需继续监测血压,必要时继续进行用药,以防止血压再次升高。

5.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对于合并多种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则需根据患者合并症进行适当调整。
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CCB)、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而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则推荐使用ARNI、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这些药物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非二氢吡啶类CCB,因为它们可能加重心力衰竭症状。对于合并脑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需要格外小心,因为过度降压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合并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ACEI或ARB,因其能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使用袢利尿剂,并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透析患者的治疗方案需根据透析情况调整。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推荐使用ACEI、ARB、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SGLT2i)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药物(GLP-1RA),这些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且需定期监测血糖和肾功能,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糖代谢的药物。
合并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不加重肥胖或代谢紊乱的药物,如ACEI、ARB或CCB,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体重的噻嗪类利尿剂。

虽然同为降压药,但沙坦类和地平类药物在药物机制、特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上述事例中的李先生在服用地平类药物出现面红头痛也是和药物特性有关。
作为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选择合适自身情况的药物,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2024,32(07):603-700.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4.07.002.
[2] 马海利.沙坦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2):185-186.
[3] 胡利清.了解降压药的作用机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1,(02):72.
[4] 伍伟祯.3类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