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贤臣,盛世来临│1198

青禾谈历史 2024-08-07 09:20:31
因为唐玄宗知人善任,能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性格、能力的臣子辅佐,因而,其麾下名臣、能臣辈出。姚崇为相时,与之搭档的卢怀慎,也是忠正能干之臣。 之后,唐玄宗又拜宋璟为相。宋璟不如姚崇随机应变,他更加坚持原则,赏罚公正,不徇私情。宋璟致力于为国选拔人才,根据才能任职,对皇帝也敢于犯颜直谏。唐玄宗对宋璟非常尊敬,甚至有些许的畏惧,如同当年的唐太宗面对魏徵。 姚崇、宋璟虽然志向操守都不相同,但都堪称一代名相,可与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比肩。 宋璟之后,唐玄宗又选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韩休、张九龄等人为相。这些人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大才,通晓治国之道,尽忠职守,为国为民。 大唐朝堂朝气蓬勃,上下同心,政治清明,刑罚清省,赋役宽平,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 作为盛世的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当然也是一代贤君、明君。 用人方面,唐玄宗整顿吏治,选贤任能,量才授职,严格铨选制度,大量裁汰冗官冗吏,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又节省了大量国家开支。唐玄宗秉承量才授职的原则,官员的赏罚升迁,由有司负责,拒绝亲朋古旧的请托,“由是请谒不行”。同时他严格约束皇亲国戚,“由是贵戚束手”。 一次,王皇后的妹夫长孙昕,因为一些小事和御史大夫李杰发生矛盾,长孙昕居然和他的妹夫杨仙玉一起,将李杰堵在一条小巷中,一顿暴打。唐玄宗得知消息,怒不可遏,下令在朝堂之上将长孙昕和杨仙玉杖杀,然后亲自向李杰道歉,好言安抚:“长孙昕是朕的近亲,朕平日没能好好教导,致使他们冒犯朝廷大臣。虽然将他们处以极刑,依然不足以谢罪。希望你仍然能保持刚正之心,为朝廷铲奸除恶,千万不要被这样的恶人影响。” 唐玄宗之前,时人重京官轻外任,都想留在京师任职,视外放为贬谪。因而地方官很多都是才能平庸者担任,良莠不齐。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唐玄宗特意下诏,从京官中选用德才兼备者到地方任职都督、刺史,又从都督、刺史中选拔政绩卓著者担任京官。 唐玄宗还特别重视县令的选任。716年,唐玄宗曾将新选任的县令都召入宣政殿,亲自考核,以如何治民为题,让他们各作策文一篇。考试结束,二百多名成绩不佳者,被训诫一番后,暂且上任,以观后效;四十五名成绩极差者被淘汰,勒令回家继续读书。 唐玄宗还定期派按察使对州县各级官吏的政绩进行考察,评定优劣,将之作为官员升降的依据。 农业生产方面,唐玄宗大力鼓励生产,倡导农桑,并从实际出发,替百姓着想。 714年秋,大唐很多地方粮食大丰收。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唐玄宗发布诏令,让各州按照常平仓法,由官府出面,以合理价格大量收购粮食,储存起来。但是,因为江、岭、淮、浙、剑南等州地势低洼,气候潮湿,不利于粮食的长时间储存,所以这些地方不在此例。 文化方面,唐玄宗重视书籍的收藏、整理,多次派学者整理内府藏书,并从民间征集各种图书,官府派人整理、缮写,编撰成册。 唐玄宗还首创书院制度,用于藏书、校书。723年,唐玄宗在东宫“丽则殿”设立“丽正书院”,招纳了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等文学之士入职书院,任命张说为修书使主持书院事务。这些人在书院中或者著书立说,或者给皇帝讲解文史,待遇非常优厚。开元时代藏书为唐代之最。 宗教方面,唐玄宗禁止大规模修建佛寺道观,筛选淘汰天下僧尼,其中弄虚作假的被勒令还俗。 个人修养方面,唐玄宗厉行节俭,不尚奢华。 一次,不知什么原因,有谣言说唐玄宗要从民间采选女子充实后宫,大家议论纷纷。唐玄宗得知谣言,并没有急于分辩,而是选了一个时间,让有关部门在崇明门外准备好大量牛车,然后亲自从后宫中挑选出部分年龄较大的宫女,让她们乘坐牛车回家,之后才下达诏书说:“朕后宫中现有的宫女,尚且遣送回家,又怎么会再次采选民间女子入宫呢?”谣言很快平息。 虚心纳谏方面,唐玄宗做的也非常出色。 一次,唐玄宗派遣宦官到江南捕捉各种珍稀水鸟,准备放养在皇家苑囿中赏玩。这些宦官打着皇帝的名义狐假虎威,将地方闹的鸡犬不宁。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表,指责皇帝在农忙时节干扰生产,轻人而贵鸟。唐玄宗当即认错,亲手书写诏书向倪若水道歉,赏赐给他绢帛四十段,并下令将捉来的水鸟全部放归自然。 另外一次,唐玄宗前往洛阳,路过崤谷关时,发现那里道路狭窄,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护,认为河南尹和知顿使失职,准备将二人撤职查办。 所谓知顿使,是一种临时性职务,皇帝出巡时,负责先行安排皇帝行程食宿之事。 宰相宋璟劝阻,认为不能只因为道路没修好就草率罢免这两位官员。唐玄宗干脆的接受了建议,下旨将二人免罪。没想到,宋璟并不认可,再次劝谏:“陛下您本来要治罪二人,却因为臣的一句话免除了对他们的处罚,这将使得臣代替陛下接受他们的感激之情。这也是不应该的。陛下您应该让他们在朝堂听候治罪,然后再赦免他们。”唐玄宗认可,再次接受了宋璟的劝谏。 军事方面,唐玄宗也非常有作为。 虽然开始时,姚崇要求皇帝不要追求边功,但敌人打过来,或者边境地区发动叛乱,总不能置之不理吧,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的。而且,姚崇的十事要说,仅限于玄宗初期,之后,随着国力逐渐提高,人口增加,皇帝及群臣开疆拓土的欲望当然也在增加,因而,大唐和吐蕃、突厥、吐谷浑、西域诸国、铁勒九姓、契丹、西南蛮夷之间的战争频率,逐渐高了起来。 为了增强军队战斗力,唐玄宗进行了多项军事改革。因为均田制的破坏,原来的府兵制已经名存实亡,百姓不愿服兵役,士卒逃亡现象也很严重。723年,唐玄宗开始尝试组建佣兵性质的“长从宿卫”,并逐渐推广开来,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唐玄宗专门颁布了《练兵诏》,扩充边境军队数量,加强训练,提高军队中的战马数量,增加骑兵,实行屯田等等。在唐玄宗一系列的操作下,那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唐军,重新回到世间。 国力强盛加上威武之师,使得唐军在对外的战争中,胜多败少,战果辉煌,收复失地,开疆拓土。在此之前,大唐外部环境远没有唐太宗时期安宁,吐蕃越发强大,突厥复兴,契丹崛起,很多早就归附大唐的部族相继脱离控制。此时,大唐铁骑的强势回归,又解决了这些问题。 唐军收复因叛乱被契丹占据的辽西十二州,重新设置营州都督府;漠北的回纥、同罗等部族重新归附;吐蕃、突厥频频败于唐军之手,不得不偃旗息鼓,恢复友好邦交;河西走廊及西域重新归入大唐管辖,丝绸之路再次畅通。 大唐声威再次远震异域。 不过,此一时期唐玄宗开创的节度使制度,当时来看,能较大程度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但却为之后的安史之乱埋下隐患。 明君贤臣,相辅相成,吏治清明,国家富庶,军力强盛,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人口迅速增加。到了安史之乱前的754年,不算瞒报的数字,大唐共有户口九百零六万户,人口超过五千二百八十八万人。此时的大唐,国富民强,声名远播。 盛世来临。
1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