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幸福的家庭也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陈帅杰说汽车 2019-03-30 13:39:46
原来幸福的家庭也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叶廷是星期六临时加进来的个案,只能排在一大早。这样的情形不多,只是,叶廷的父亲是我医学院的好友,前两天电话里拜托的。原来叶廷今年高三,刚刚才考完学测,正同时准备申请入学。严格说来,叶廷的学测分数并不理想,学校老师是鼓励他再拼一次指考的。可是叶廷觉得累了,要再冲刺两个月太辛苦,还是觉得学测就够了。叶廷的父亲是医生,是在某个都会社区的一个成功开业医生,每次我路过拜访,都只能趁看诊的病人和病人之间,简单聊上两句。父亲自己虽然是医生,可是从来不要求小孩的成绩,只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了。

我常在他家,知道好友夫妻经常向小孩说的“治家名言”“快乐”和“对自己负责”在电话里,这个开明的老友要我跟他儿子谈一谈。叶廷的爸爸说,他和儿子谈论未来的科系,总觉得儿子还是无法很自在地思考自己要什么。心想,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太多无形的压力了?于是决定要叶廷来和我谈谈。到底要如何和小孩谈科系的选择呢?在学测公布的此刻,这确实是个迫切的问题。叶廷也好,其他的孩子也好,有一些原则还是相通的。同样过去的亲子关系紧张也好,开明也好,也是有一些共同原则的。在成绩这方面,最常见的就是舍不得自己的优势。虽然在现代的升学制度里,尽量是要打破大学科系的排名,只是,在进行申请入学时,脑海中还是有学校或科系的排行榜的。

如果有一科特别高分,譬如英语或数学,往往就忍不住将这科代表的科系优先考虑。或许总成绩相当优异时,学生本身也好家长也好,总舍不得这样的分数才能进去的科系,譬如医学系。只是每年大学新人因为兴趣不合而求助学辅中心或其他资源的,几乎超过一半都是因为这缘故而觉得自己选错科系了。他们回想自己选择志愿时,只因为自己觉得进得了大家心目中的好校或好系而让众人称羡成为当时的决定因素,却忘了想想自己是否适合这个科系。如果选择志愿真的避不开这个因素,至少要想想:自己就算不是很喜欢,但是否至少可以在不要太勉强的情况下继续念这个别人心目中的好学校或好系?在孩子这一边,最常见的是他们不知自己要填哪一科系。对十八岁的孩子来说,特别是这个普遍晚熟的时代,要他们现在就决定一辈子,确实是太困难了。

有些学生似乎十分坚定自己的选择,只是比起一生的选择他们做决定的方式,对大人来说,似乎太简单了。譬如因为哈日或哈韩而决定要读日语系或韩语系。对父母来说,这样的理由或许太短暂了,喜欢 Super Junior或Rain只是一时的流行,但学习韩语却是一辈子的。孩子选这系的同时,父母可以告知学习语言的困难,包括一开始需要面对无限重复的无聊,和持续四年而经常遇见瓶颈的挫折感。如果这样孩子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愿意承诺未来四年将做出的投入,在大学将毕业时,自然就会有新的方向。大学学习什么,其实没有那么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反而一个孩子在成为大人的这个阶段,愿意做出承诺,也愿意为这决定持续努力四年,这样的态度才是对他的未来有真正决定性作用的。

自己想要很多而无法决定的孩子,也是同样的原则。选择的过程也许有不同的考量,不同时间也会涌上不同的想法,也就不会有永远满意的选择。这样的孩子其实还在探索,他们需要对这世界累积更多的理解。既然只能选一个校一个系,任何校系也就都一样。大学生涯选择的专业课程,让小孩有上述的态度,同样大学生活也是他们需要去探索的世界。至于不晓得自己要什么的小孩,又有不同的思考了。同样身为父母,关于志愿,也是有很多的功课要做的,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叶廷是清楚自己的兴趣的,他和我的谈话也自然就志愿的选择谈到父母去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一开始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和叶廷谈过后,我忽然有这样的想法:原来幸福的家庭也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0 阅读:5

陈帅杰说汽车

简介:可以不光芒万丈,但不能停止自己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