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到大,我们总听人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等真正迈进体制内,才发现现实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这儿,光靠讲道理根本行不通,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
先讲讲体制内的晋升竞争。每年的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竞争都特别激烈。就拿小张和老王的例子来说,小张刚进单位没多久,工作热情高涨,经常对单位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分析得条理清晰、很有道理。在一次基层调研工作讨论会上,小张指出当前调研方式太单一,样本选取也不科学,导致收集的数据没什么代表性,还提出应该丰富调研手段,扩大调研范围。可他工作经验不足,在单位也没什么根基,就算道理讲得再好,领导和同事也只是礼貌性地回应一下,并没有真正采纳他的建议。
再看老王,他在单位干了很多年,业务能力特别强,对各类政策法规了如指掌。在好几个重大项目里,他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难题。在讨论一项重要政策的实施细则时,老王发言简洁,句句切中要点。虽然话不多,但领导和同事都会认真听,还会仔细探讨他的建议可不可行。因为大家都知道,老王的建议是基于他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可信度很高。这就是实力带来的差距,小张虽然道理讲得好,可没有实力支撑,就很难得到认可;老王凭借过硬的本领,说的每句话都能被重视。
再聊聊日常工作里的任务分配。碰上紧急又重要的任务,领导肯定优先考虑那些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同事。比如筹备一场大型会议,会议流程设计、嘉宾邀请、场地布置等工作特别繁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领导肯定会把核心工作交给像老李这样会务组织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人。刚入职的新人,就算有新颖的想法和合理的建议,领导也不敢轻易把重要任务交给他们。在领导看来,实力才是完成任务的保障,道理在实际操作面前,往往没什么说服力。
在体制内,实力还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上。有些同事特别擅长沟通协调,能在各个部门之间顺利开展工作,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项目顺利进行。他们提出工作思路和方法时,很容易得到各方的支持与配合。那些不擅长人际交往,只知道讲大道理的人,就算想法再好,也可能因为没人脉、缺乏协调能力,导致工作很难推进。
所以,别再抱怨自己的道理没人听了。与其在体制内抱怨不被理解,不如静下心来提升自己。多学习业务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让自己拥有过硬的实力。等你凭借实力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以前那些被忽视的道理,自然会被人听到、被重视。到那个时候,都不用你多说,实力自然会帮你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