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企业不能放手不管,但也不能管得太宽,如何依法合规行政,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标志之一。政府提供法律法规服务、政策导向,而企业的具体运营应该由企业家自己决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就业的大形势应该稳定公务员队伍的同时,增加生产建设性就业,也就是努力扩大民营企业的就业。只有在生产服务型领域增加的就业才能给社会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利好。如果因为提高就业,不顾财政紧张的局面,盲目扩大非生产性就业岗位的话,势必会增加底层民众负担,结果可能会顾此失彼,甚至是得不偿失。
现在努力扩大民营企业的信心,应该让企业家有足够的信心经营企业。更应该按照国家近期出台的努力提高生产领域中一次分配的比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他是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的,能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老板一定要舍得对员工花钱,有舍才有得,这个世界上财富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如果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到自己手上,大部分人没有了消费能力,那社会财富还怎么流通呢?所以一定要按照中央共同富裕的要求,善待自己的员工,严格遵守劳动法的规定。第二就是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想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先解决营商环境问题,要解决营商环境问题,就必须做到依法行政,政通人和,每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事。如果当地对企业干涉过多,管得太严太死,让企业失去了自由发展空间,企业就难以做大做强。还有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些人从内心深处一直把企业家当成是社会的“罪人”,认为他们身上有原罪,靠剥削欺压穷人发家致富。所以从内心深处怀有抵触情绪,事实上,一个社会越是营商环境好的地方,企业家越多,越是企业家多的地方,经济越发达。咱就以浙江为例,全省有三分之二的人是老板和企业管理人员,所以浙江的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在全国都是搞得最好的,浙江人的富裕也是远近闻名。我多次到过浙江,很多地方已经很难区分城市农村了,哪怕就是农村,也到处都是高楼别墅。这样的地方是不用担心就业问题的。
相反,那些边远贫困的大山沟里,没有一个企业家,大家都守着几亩薄地自种自吃,经济怎么也搞不好。应该说,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财富的增长还是很大的。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涌现出来许多像马斯克那样的优秀企业家,高科技型,胸怀蓝天大海,向往日月星辰,善待员工的企业家,所以他们的企业才搞得很好。也许,我们的职场内卷和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也有很大关系。这个话题很大,这里就不做叙述了。有些中国的老板对待工人是很苛刻的,总想着让工人多干活少拿钱,工人想着少干活多拿钱,内部消耗太大,老板和工人之间,工人和工人之间,行业和行业之间互相卷来卷去,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真正的企业家应该对员工充满人性的光辉,只有善待员工,员工才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其实企业家就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弱点和潜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财富,社会要想进步,就必须有一个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在法律的约束下,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舞台。第三个问题,就是就业环境问题。现在的就业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大批应届毕业生或者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在从前考上大学基本上就能进入体制或者在编了,但是现在大学扩招以后,公务员用不了那么多人了。因此很多人显得很尴尬,自己有大学生的资质,不可能去工地搬砖,好工作又找不到。所以这些人很多去干了一些临时性就业工作,比如开滴滴送外卖或者去做自媒体,也有些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在家里啃老。当然,这些人最好能脱下长衫,放下身段,自己主动到艰苦的一线去锻炼自己,明白人生的不易。其实这些年轻人从小就生活在和平优越的环境中,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很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让年轻人吃不得一点生活的苦。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这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导致的缺陷。但是这类年轻人思想活跃,自由奔放,我行我素,如果善加利用和引导的话,依然大有作为。
二是一批70后,80后在岗失业人员,由于某些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下岗,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有些甚至还有房贷车贷,一般都老老实实在工厂热衷于昼夜加班,拼命赚钱养家糊口。老板不让他们加班,自己都着急,因为家里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其实这些人只要变通一下,降低一下要求,干点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解决就业问题。因为他们有一个优势,就是听话,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和一定的技术水平。
三是一些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有些中老年人可以做一些城市绿化卫生保安门岗等服务性的工作。目前随着人们平均寿命越来越长,适当延长退休时间已经成为各国形成的惯例,就连发达国家日本,也还有不少70多岁的老人摆摊买东西,自谋职业呢。国家应该鼓励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中老年人再就业,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现在的制造企业,一方面技术人员短缺,一方面年轻人又不愿意进厂打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就业环境出现了问题,首先就是劳动时间太长太累,老板们喜欢把工人使用到极限,然后工资福利待遇不高,而且还要受到严格的管束。我干过电焊工,尤其是一些流水线的工作,比如南方中集集装箱厂吧,就是流水线作业,一个焊工在集装箱到达自己区位的这段时间,必须把自己负责的区段焊接完成,时间一到自动转入下一道工序。哪怕就是上个厕所小便一下也不行,必须要找班长过来顶替一下才行。
有些企业老板对员工是不够尊重的,没有认真落实劳动法的各项规定,现在加班竟然成了常态,有些企业想方设法不给员工买五险一金,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这样长期下去,企业不可能发展壮大。但是也有些善待员工的老板做的很好,比如说河南矿山的崔培军,许昌的胖东来,老板只有把工人当成兄弟姐妹看待,大家才有工作的热情和创新精神,企业才能越做越好。这两家企业都搞得很红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虽然没有去过国外,但是在外资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也是一个高科技高利润企业,就是生产海上石油平台钻杆的工厂。外国老板担心员工上班心情紧张,因此,在工作时间厂里都放轻音乐和流行歌曲。工作一个半小时,喝茶休息半个小时。每天只上八小时,五险一金齐全,工资高而且从来没有拖欠一说。下班以后有专门的洗漱间,洗完澡换上衣服可以去上街潇洒了。他们只是很实在地让员工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从来不鼓励大家埋头苦干,强调劳逸结合,我想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长期发展啊!国家促进就业的24条举措对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通过将这些举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了宏观调控的就业优先导向,确保了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这有助于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就业协同性: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措施,加快了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和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扩大了第三产业就业容量。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更好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这有助于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通过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转移,加大对特定地区的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增加绿色就业新机会和发展银发经济,开辟康养就业新领域,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通过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这有助于优化高校专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加合适的人才。优化劳动报酬分配机制:提出劳动、知识和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确保劳动者的贡献更大程度上影响其薪酬,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只有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保证社会就业,让大家都有稳定的收入,才是国泰民安的根本。就业问题确实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而这些要完全做到位,却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越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应该越短,生活时间应该越长,幸福指数应该越高才对。所有的一切必须围绕着人这一中心进行。这些举措共同作用,旨在推动实现劳动者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等,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