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美国的强硬表态,以及伊朗国内各方对此的不同声音,让伊朗未来的外交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本月初,特朗普向伊朗抛出橄榄枝,呼吁就核问题达成可验证的和平协议。
哈梅内伊却在上周五与伊朗空军和防空部队高级指挥官会面时,给出了坚决的回应。他直言与美国谈判既不明智也不光彩,无法解决伊朗的问题。
这位85岁的最高领袖,以过去的经验为鉴,认为对美求和毫无希望。他甚至强硬表示,若美国侵犯伊朗国家安全,伊朗将毫不犹豫地予以报复。

但回顾过往,哈梅内伊虽言辞激烈,行动却相对克制。去年,他多次宣称以色列要付出血的代价,可伊朗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却相当谨慎。
例如去年4月,作为对伊朗驻叙大使馆遭空袭的回应,伊朗计划对以色列实施大规模空袭行动,却在行动前48小时提前向周边国家发出警告,致使以色列有充足时间做好准备。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操作,已成为外界对哈梅内伊相关表态的一种印象。
就在哈梅内伊拒绝与美国谈判的两天后,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的表态却为局势增添了变数。
他在声明中表示,伊朗愿意与美国谈判,前提是美国解除极限施压。
他强调,在极限施压框架内的所谓“谈判”,无异于单方面投降。这一表态,看似是在给哈梅内伊的强硬立场找补,实则反映出伊朗政府在外交策略上的纠结。
一方面,不能违背最高领袖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希望保留与美国对话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伊朗资深议员、前驻华大使阿拉丁・博鲁杰迪则代表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伊朗在追求国家利益的道路上不应受美国左右,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以及邻国的关系至关重要。

博鲁杰迪曾在1986-1989年担任伊朗驻华大使,这段经历或许对他如今的政策观点产生了一定影响。
伊朗外交在东西方之间的摇摆,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伊朗总统佩泽西奇扬在去年7月刚赢得大选后,便在《德黑兰时报》英文版发表题为《致新世界的信息》的署名文章。
文章在痛斥美西方的同时,感谢伊朗与中俄的友谊,并强调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中俄的合作,这与博鲁杰迪的观点大体一致。可以说,这是莱西政府政策的延续。
哈梅内伊似乎并不认同佩泽西奇扬过度强调与中俄关系的做法。哈梅内伊亲自创建的《伊斯兰共和报》发表了由总编辑莫哈杰里撰写的专栏评论,该评论通常被视为最高领袖意志的传达。
莫哈杰里认为,佩泽西奇扬愿意深化与欧洲关系、解决与美国问题、反对以色列并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这些值得肯定,但过度强调与中俄关系则重复了过去两届政府的错误。

他指出,中俄曾否认伊朗领土完整,支持阿联酋在波斯湾三岛的主权诉求,基于此,伊朗应强调平衡的外交政策。
从现实角度看,佩泽西奇扬当初的观点或许更具合理性。哈梅内伊既不想过度亲近中俄,又不愿在对美谈判中让步,可伊朗是否具备这种搞平衡的实力呢?
伊朗长期面临美国制裁,经济发展受阻,在国际舞台上需要寻找有力的合作伙伴。与中俄加强合作,无疑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获得支持。但哈梅内伊对与中俄关系的顾虑,又使得伊朗外交政策难以完全向东方倾斜。
在对美关系上,伊朗若拒绝谈判,可能面临美国进一步的制裁与孤立;若选择谈判,又需在核心利益上做出艰难抉择。

而在与中俄关系方面,虽然加强合作能带来诸多益处,但哈梅内伊对历史问题的担忧,也成为阻碍双方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因素。
伊朗未来的外交之路,可谓荆棘密布。无论是选择与美国谈判,还是深化与中俄的关系,都充满挑战。
伊朗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谨慎权衡各方利益,寻找最符合自身发展的外交策略。
而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伊朗将如何在美、中、俄之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文本来源@唐驳虎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