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个将军而言,评判他实力的一个重要根据无疑是战绩,而战绩由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打了多少场仗,其二就是打赢了多少次。
如果一个将军能在这两方面两开花,那他就是绝对的名将了,甚至就算只有其中一个比较满足,那他也能算得上是名将,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例外。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将军叫做赵奢,他一辈子就打了一场仗,然而这一仗的胜利却让他成了名垂青史的名将,后人也从不质疑他的实力,这是为什么?

赵奢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将,虽然他的军事生涯不算长,经历的战役更是只有一场,但他的名字却因为这一仗被永远写进了史书中,供后人瞻仰。
说起来,赵奢的经历其实也挺坎坷的,他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扛着刀枪上战场的大将军,早年的时候,赵奢只是赵国管税收的一个小官。

我们知道刘邦早年也是个小官,并且在任上偷奸耍滑不干啥正事,然而赵奢可不一样,这小官在他手上干得可不赖,他公正无私、执法如山,谁也别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偷税漏税。
比如有一次,赵奢的部下到赵国赫赫有名的平原君赵胜家去征收田税,结果平原君的家人仗着有权有势,就拒交田税,还跟赵奢的部下闹了起来。

平原君赵胜可是当时在位的赵惠文王的亲弟弟、还是赵国的相王,权势不是一般的滔天,然而赵奢知道手下人碰了一鼻子灰后竟然一点都不打算就这么算了,反而亲自上门去征收。
即使是赵奢这个长官亲自来了,平原君的管家甚至更无理取闹了,没想到赵奢一点都不惯着他,直接就把管家给杀了,还连带杀了其他八个闹事的人。

这下平原君家的人立马老实了,但是平原君自己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也瞬间炸锅了,一个小小官吏竟然敢惹到他头上?他当即就扬言要把赵奢革职查办,还要给他判死罪。
可他没想到赵奢是个硬茬,他竟然一点也不怵平原君的威胁,甚至顶着风头直接就找到了平原君的府上当面对质。

对然地位不对等,但赵奢也没跟平原君客气,见了礼之后直接就平铺直素地说道:“您身为赵国的贵公子,自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我杀您家的人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作为执法者,我必须秉公执法。如果您因为这事儿就把我杀了,那以后谁还敢执法?国家的法律还怎么维护?赵国还能强盛么?”

这一连串质问直接把平原君给说愣了,他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自然觉得赵奢说的在理,同时也被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给打动了。
这下他不仅不再追究这件事,反而觉得赵奢这人挺贤能,正是赵国需要的人才,于是颇为赏识地将他举荐给了赵惠文王,赵奢终于得以受到重用。

结果谁也没想到赵奢被任命掌管全国赋税之后,不仅把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公平合理,甚至还让国库更加充实,百姓生活也更加富足了。
于是赵奢这下更加被赵王重视了,并且随着赵国和秦国之间关系恶化,两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役频发,但赵国总是输多赢少,于是赵王就想让赵奢这个实干能力极强的人去军队试试。

没想到这下竟然正中赵奢的下怀,因为赵奢这人不光执法如山,还特别有头脑,知道自己是个干实事的料,也知道自己早晚得在战场上露露脸,所以他平时就特别注重研究和学习军事。
他在工作之余没事就琢磨怎么排兵布阵、怎么运用地形和天气等因素来取得胜利,这种对军事的热爱和钻研为他上战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是公元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不过要说赵奢真正名垂青史的一战,还得是公元前270年的阏与之战。
那时候秦国出兵攻打赵国的阏与,吓得赵惠文王赶紧召集名将廉颇和乐乘商议对策,没想到他俩都觉得阏与距邯郸太远,道路崎岖险阻还狭窄,难以救援。

赵惠文王一听就慌了,两位老将都说不行可咋整啊?没想到赵奢却站出来说了一句名言:“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
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由来,而赵惠文王听到他这自信满满的发言眼睛瞬间又燃起了希望,当即决定这次就由赵奢带兵前去救援阏与。

出发后,赵奢先来了个骄兵之计,他刚走了三十里就开始安营扎寨,并对妄论应立即出兵的人斩首示众,这一手把秦军给整懵了,他们以为赵奢不会支援阏与了,于是放松了戒备。
一看秦军上钩了,赵奢紧接着又采取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计策,率领全军悄悄地疾驰了两天一夜,赶到距离阏与城50里的地方筑垒设营。

秦军看到赵国援军来了,赶紧分兵迎击,可赵奢却早有准备,先发兵万人抢占了阏与北山高地,逼得秦军只能暂时改变目标强行攻山。
看秦军开始攻山了,赵奢就知道开打的时候到了,他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于是借势猛击秦军,那边阏与城守军也出城配合行动,搞得秦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归,而赵奢则通过这次大胜一战成名!

这场阏与之战获胜的意义可不简单,这还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第一次在大规模野战中被击败,因此赵国的这场胜利不仅保卫了国土,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国的扩张势头。
赵奢以少胜多成功击败了秦军,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因此在战后被封为马服君,跟廉颇、蔺相如同位,一时之间风光无二!

而且赵奢这人不光自己能打胜仗,还特别注重军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于是写了本《赵氏兵法》,把自己的军事思想系统阐述了一遍。
这本兵书虽然现在已经失传了,但是赵奢在军事理论的提升方面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提出的很多军事思想和战略观点都被后来的军事家所借鉴和发扬。

好多古代著名军事家都研究过这本兵书,比如曹操就在读了《赵氏兵法》后对赵奢评价道:“赵奢、窦婴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
这话就是说赵奢和窦婴作为将领,却能够把赏赐分给部属,所以能够成就大功名垂青史,他读赵奢的兵书之后对赵奢的为人和军事才能尤其敬仰。

赵奢不仅自己一战成名成了赵国新贵,他的子孙也因为他而显赫于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儿子赵括。
虽然赵括因为长平之战的失败而备受争议,但那也是因为他缺乏实战经验,过于纸上谈兵,并不代表他在一点能力都没有,要是他能继承父亲的实力,说不定长平之战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所以,虽然赵奢这一辈子就打了阏与之战这一场仗,但是好就好在这场仗的对手是强大的秦国,并且他还打赢了,给赵国大大长脸,因此后人不仅认可他名将的身份地位,更对他极其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