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该亡的王朝,别朝都是衰落而亡,此朝却在“强大”中灭亡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12-14 19:54:34

前言

众所周知,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是因为它衰弱了,皇权的力量不足以制衡大臣,或者信用破产引起了大量的反抗,最终导致被推翻,随后新王朝建立。

然而我国历史上却有一个特殊的王朝是个例外,那就是汉朝,思想家王夫之都曾说过:“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可见汉朝的灭亡原因是非常特殊的。

王夫之为什么会这么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汉朝在强盛中走向了灭亡呢?

一、汉朝的辉煌岁月

汉朝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一个朝代,它作为接替了短暂存在的秦朝而登上历史舞台的朝代,竟然成了史上最强的王朝之一,延续了四百年之久。

从刘邦推翻秦朝建立西汉开始,整个汉朝就走上了一路开挂的历程,在众多明君贤臣的统治和辅弼下走过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留下了无数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西汉是最为繁荣昌盛的,尽管汉初很混乱,但是经过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皇帝的统治之后,汉朝迎来了“文景之治”的盛景,民生和实力都恢复了过来。

然而仅仅是国家富起来了还是不够的,因为当时北边有越来越有威胁的匈奴,然而汉朝的应对措施却还是消极求和,因此让国家变强就迫在眉睫。

这时候,汉朝迎来了一位彪炳史册的“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他可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

那时候汉朝国力强盛,军队整备得也相当威武,于是在卫青和霍去病等名将的带领下,大汉军队开始攘夷扩土,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愣是把汉朝的疆域扩大了好大一圈,把周边全都打服了。

但汉武帝也不是只有武治厉害,他的文治也相当令人叹服。他施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还依据需求进行了文化领域的革新,让儒家思想晋升为正统思想。

更厉害的是,汉武帝还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成为了此后两千年间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文化交流,也提升了汉朝的影响力。

尽管汉朝中间被王莽建立的“新朝”短暂斩断了,但是很快就被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接续了上来,东汉虽然不像西汉那么昌盛,但也是人才辈出。

东汉初年同样是民生凋敝,但是在汉光武帝的治理下却实现了“光武中兴”,让汉朝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后来到了汉明帝和汉章帝统治的时期,东汉国力达到了鼎盛,汉和帝时期,名将班超更是迫使匈奴西迁,将丝绸之路延伸至欧洲,让汉朝的影响力遍布当时的全世界。

那时候的汉朝绝对是威风凛凛,周边国家不说心生敬仰,那也是闻风丧胆,不过再强大的王朝也有衰落的时候,即使是强大到了这个程度的汉朝也不例外。

二、汉朝灭亡的过程

东汉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外戚势力开始逐渐崛起,并通过掌握皇权来谋取私利并排斥异己,这种外戚专权的现象导致了政治腐败和统治的混乱。

而与外戚专权相呼应的则是宦官干政,东汉末期的皇帝为了排除外戚的干扰就开始任用宦官,但宦官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仗着权力和皇帝的信任大肆排斥异己并谋取私利。

甚至到后来,外戚和宦官势力还合流了,他们和豪强地主勾结在一起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宦官干政反而更加加剧了政治的腐败和混乱。

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有更令人绝望的,皇帝最后能信任的就是大臣们了,士大夫阶层中也确实形成了一个以反对宦官专权为目的集团,他们被称为“党人”。

这些“党人”对皇权还是忠诚的,他们竭尽全力为保护皇权和外戚宦官抗争,然而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对手已经很强了,他们保护的皇帝还一连几任都是昏庸无能的废物。

这就导致“党人”集团后继无力,多次受到对手的打压和迫害,造成了所谓的“党锢之祸”,不仅打击了士大夫阶层的士气,也加剧了统治的危机。

除了这些政治危机以外,经济危机也是汉朝灭亡的重要催化剂,东汉末年的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在豪强地主的手中,用来扩张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和生计并沦为流民或奴隶,可见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

然而朝廷不仅不帮忙,反而还给百姓雪上加霜,毕竟当时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开支实在是太庞大了,朝廷为了维持它们的运转只能不断加重赋税。

因此百姓就不仅要缴纳沉重的田赋,还要承担各种苛捐杂税和劳役,这些繁重的负担使百姓的生活日益水深火热,不仅没缓解经济危机,反而为社会动乱埋下了祸根。

再加上当时儒学衰微、道教兴盛,因此最终在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军迅速席卷全国并给东汉政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是东汉末年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虽然朝廷费了老大劲终于平定了这场起义,但这场危机已经严重削弱了东汉政府的统治基础,汉朝从此开始加速灭亡。

三、内外矛盾交织导致“汉以强亡”

所以,尽管汉朝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辉煌的成就,但最终却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在公元220年改朝换代,正式进入了三国鼎立。

但是不得不说,汉朝的灭亡并非因为衰弱,而是在强盛的基础上,因为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交织,导致国家无法正常运转,最终走向崩溃。

首先说说内部矛盾,汉朝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武帝就为了削弱相权设立了中朝制度,但这样一来皇权又过于集中了,皇帝一言堂就容易出错。

到了东汉,外戚和宦官为了争权夺利交替专权,又变成了皇权旁落,再加上豪强地主势力逐渐强大,他们通过土地兼并搞得百姓怨声载道,激化了阶级矛盾。

何况这群豪强地主在地方有钱有势,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对中央集权也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就更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除了内部矛盾,汉朝还面临着匈奴这个外部压力,从汉朝建国开始,匈奴就一直是整个王朝的心头大患,虽然汉武帝时期攻打匈奴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匈奴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

到了东汉时期,匈奴势力再次崛起并对汉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让边疆地区开始动荡不安,于是频繁发生的叛乱和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力,还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再加上那时候的汉朝虽然军事强大,但经济却不太景气,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赋税繁重还得服劳役。

你想想,在朝廷的统治下日子过得这么惨,老百姓还能服你的管么?那可不就要开始造反了,于是黄巾起义就爆发了,朝廷自己都自顾不暇了,还得镇压起义,可不就是左支右绌了。

所以东汉末年的“强”指的其实是只是军事实力强而已,然而打仗燃烧的却都是民脂民膏,这些都是统治的根基,烧完了之后,大汉自然也就倒了。

结语

所以汉朝的兴衰对后人来说是极其深刻的警示,这样一个活了四百年直到最后都战斗力仍旧强大的庞然巨物,最终都能内外交困而倒下,那其他王朝的统治灭亡就更加轻巧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