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巡抚丁宝桢:杀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后来结局如何?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12-10 19:10:35

前言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绝对是真正说一不二的统治者,和她关系好的宗室、大臣,甚至是下人都能跟着鸡犬升天,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深受慈禧信任的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

李莲英跟在慈禧身边的时间还要更长很多,但是安德海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虽然受宠一时,但也因为过于嚣张给自己迎来了杀身之祸。

1869年,在安德海得到了慈禧的允许前往南方的时候,他本来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一趟他不仅是为了给皇家办事,也是为了给自己敛财,然而安德海没想到刚走到山东,他这条命就结束了。

山东巡抚丁宝桢早就看他不顺眼了,直接杀了安德海!那这位斩除了奸佞的英雄最终又会落得什么样的结局呢?他会不会被慈禧报复?

一、找对大腿,扶摇直上

对于一般人来说,但凡日子过得去,没人愿意舍了自己的命根子去给别人当太监,可惜清朝晚期的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平民。

安德海就是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八九岁时实在是穷得活不下去了,于是在一位老太监的引荐下选择了净身入宫,这样好歹还能有机会活下去。

幸运的是,贫苦的经历让安德海学得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的信任与喜爱,成为了侍奉在咸丰帝身边的御前太监。

然而好景不长,咸丰皇帝在1861年因病驾崩,随后皇长子载淳继承了皇位,是为同治皇帝,同时在密诏中,咸丰帝还将肃顺等八位大臣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皇处理政务。

本来这八位大臣辅政应该是非常顺利的,奈何后宫两位觊觎皇权的太后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八位顾命大臣就这样与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产生了严重矛盾。

为了夺取政权,慈禧开始暗中准备和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在这个过程中,安德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没错,在咸丰帝驾崩后,安德海审时度势认为新皇的生母慈禧太后是值得自己抱的大腿,于是早早就成了慈禧的亲信。

因此在这次政变之前,慈禧就一直通过安德海秘密将政变的消息传达给恭亲王,可以说安德海为政变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也更加得到了慈禧的重视和信任,地位瞬间飞升。

政变成功后,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安德海也因此晋升为总管大太监,他凭借慈禧的宠爱成了朝中的显赫人物,在宫中地位显赫,无人敢惹。

有了地位之后,安德海就开始疯狂敛财,他通过卖官鬻爵不仅得到了大量的不义之财,甚至还能操纵官员任免,毕竟只要他在太后面前说一句话,第二天那人的官职就会上升。

有了钱,安德海的生活也开始过得奢靡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僭越了,因为他经常穿着龙袍或戏服在后宫花园游玩,陪慈禧太后唱戏、挑逗,这可以说超过了一个太监的本分了。

然而慈禧太后愿意,那就是没问题的,甚至慈禧太后还不顾祖宗规定,竟然同意他一个太监娶老婆,让安德海在皇宫里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加显赫。

二、山东巡抚大义灭奸佞

然而安德海的权势并没有持续太久,他要是不这么嚣张,那或许不会引起众怒,但他的跋扈和贪婪无度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1869年,同治皇帝正在筹备大婚典礼,安德海闻着味儿就来了,赶紧向慈禧太后请旨让他亲自往江南督制皇上大婚穿的龙袍。

他声称江南织造的衣服向来不怎么合适,以前就算了,如今皇上大婚总要讲究一点,不能让他们随便了事,还顺便捧了慈禧一下,说太后的衣服也都旧了,应该置办点新的才是。

尽管清朝有祖制,规定宦官是不可以出京的,但安德海巧舌如簧都把慈禧太后哄到天上去了,因此慈禧太后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但她终究没彻底昏了头,这事悄摸做就行了,不能太嚣张,因此嘱咐安德海秘密行事,沿途也不能铺张浪费,否则众大臣上疏奏劾,慈禧也是保不住他的。

然而安德海并没听进去,他乘坐的两艘太平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上面写有“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无异于广而告之他是为慈禧太后办差的。

除此以外,他甚至走一路收一路贿赂,弄得比皇帝微服私访还铺张,因此等他进了山东境内的时候,直接就引起了山东巡抚丁宝桢的重点关注。

丁宝桢是个清官,他为人廉洁刚烈,早就看不上安德海那副仗势欺人的做派了,在他眼里,安德海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人,因此丁宝桢决定趁这个好机会对安德海采取行动。

眼看安德海进了山东地界,丁宝桢马上下公文,让沿途的官员们跟踪追拿,但安德海毕竟是宫里的人,他不能保证先斩后奏对自己无碍,于是专门写了密折,八百里加急先送给恭亲王奕訢看了。

密折里,他把安德海的种种不法行径都列了出来,说安德海违反祖制擅自出京,还一路上招摇撞骗,收受贿赂,而自己作为地方官有责任将他捉拿查办。

恭亲王奕訢一看这密折就乐了,原来他其实也早就想除掉安德海这个眼中钉了,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现在好了,安德海主动往丁宝桢枪口上撞,他岂能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奕訢赶紧把密折递给慈安太后看,慈安太后看了之后也觉得安德海确实该杀,但同时也提醒奕訢跟慈禧太后商量一下,毕竟安德海是她的人。

给慈禧看了那不就露馅了?于是奕訢说:“不用商量了,慈禧太后要是知道了肯定舍不得。咱们先斩后奏,等事情办完了再告诉她也不迟。”

慈安太后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拍板同意了,随后奕訢满怀喜悦地拟了道旨意送去山东,同意让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宝桢收到旨意后,二话不说就把安德海押上了刑场,安德海一看这阵仗知道自己这回是凶多吉少了,赶紧求饶说:“丁大人饶命啊!我是奉旨钦差啊!您不能杀我啊!”

可丁宝桢哪会听他的废话啊?他早就看这家伙不顺眼了,于是二话不说就把安德海给就地正法了,连他的随从也一个都没饶过。

三、丁宝桢的结局

处死安德海后,丁宝桢瞬间名声大噪,尽管慈禧气得不行,但安德海已经死了,生米煮成了熟饭她再闹也没用了,只能去和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较劲。

丁宝桢除贼有功,大臣们都对他赞不绝口,一下子就成了朝廷的红人,仕途也是一帆风顺,没过多久就被调任到四川当总督去了。

在四川,丁宝桢也是政绩卓著,他兴农业、修水利、办教育,还开展洋务运动,把四川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也蓬勃发展。

四川百姓都称赞丁宝桢是个造福百姓的好官、清官,然而丁宝桢到了晚年的时候,生活过得却并不如意。

这些年间任职地方的众多工作让他积劳成疾,还在四川总督任上就一病不起,最终不幸病逝了。

他的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良将,也让百姓失去了一位好官,实在是非常可惜,但幸好在他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还给予了他“文诚”的谥号,这不仅是极高的荣誉,更是对他功绩的肯定。

结语

丁宝桢处死安德海的举动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勇气和决心,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精神更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