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肆点和肆点 2025-01-20 02:43:10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孔子的核心思想,简单说,是最早的唯物主义思想,更确切的说,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什么证据?

第一点 实话实说(朴素的实事求是)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点 朴素的无神主义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孔子时代,太阳是怎么回事?月亮星星又是怎么回事?人从哪里来?火为什么是火?。。。太多的未知,有没有鬼神?孔子也不知道,那怎么办?不能把没有说有,又不能证明其不存在。怎么办——先把能弄清楚的弄清楚,弄好——生的事情;对鬼神——敬而远之。第三点 朴素的调研精神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尧舜禹,伟大吗?伟大,但是,孔子不会因为其伟大就大肆宣扬,为什么?因为经过调研发现,缺乏足够证据,为什么推崇周礼?因为周已经有比较完整的文字记录,有可以记录的民间口述历史《诗经》。

第四点 实用主义,不是教条主义的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个问题,不好回应——夏、商的历史缺乏足够证据;但又不能不回应——涉及周礼;回应又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怎么办?成事不说——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不必深究道理;遂事不谏——已经过去的事,不必纠结(缺乏证据,变为口舌之争);既往不咎——即使你(宰我)说的都是真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下,我们不必去纠结周人是不是真的用栗来威慑民(这个其实也缺乏证据,只是口舌之争)。整个回应,什么都说了,也什么都没说——理解就理解了,不理解的也难以反驳。这句话,也侧面证明,孔子复周礼,本质就是借周礼来推广自己的思想——如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本质是一样的:实用主义。

第五点 朴素的矛盾论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主要矛盾的变迁:社会发展三阶段——人口多(农牧发展好)——富之(进一步发展工商)——教之(礼、乐,精神文化生活)

第六点 朴素的辩证法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论语》中,有些内容与孔子的言行而言是自相矛盾,有冲突的。可以理解为诡辩,也可以了理解为辩证(不是教条的,经验的,本本的),也可以为不同阶段的孔子思想的蜕变过程。第七点 批判与自我批评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八点 仁——朴素的无产阶级精神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的思想不是追求个人的成功,家族的成功,仁的思想是追求整个人类的成功,是把最高的个体的意义,价值,尊严与整体的成功、未来绑定的。。。。。。。所以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人,全体人的幸福,是孔子孜孜不倦思考的核心。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 阅读:4

肆点和肆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