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芯片,不少人以为那是高尖端科技,过于高大上。
事实上,芯片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手机、电脑中央处理器(CPU)、汽车、智能电视及冰箱之中。
在芯片生产领域,近些年有一家公司发展神速,根据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其产值总量已达1.63万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11万亿元,是台积电的2倍,三星的4倍。

这就是美国的英伟达。
那么,英伟达在芯片市场上为何如此强势呢?它的发展历程又如何呢?中国芯片公司能够对其带来挑战吗?让我们一一道来。
英伟达:图形显示技术的传奇1993年,英伟达公司成立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卡蒂斯·普里姆,其中黄仁勋是核心。

黄仁勋是一名美籍华人,毕业于俄勒冈州立大学,199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在AMD等公司担任了三年的芯片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英伟达公司的定位是生产专门用于图形处理和并行计算的硬件设备,又称图形处理器(GPU),主要由运算单元、控制单元、缓存单元等部分组成。
如同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黄仁勋等人一开始也是接近于白手起家,他们只有四万美元启动资金,工作室空间狭小。

可就是这样的环境下,聚集了最为顶尖的技术大拿,为了理想孜孜不倦地日夜奋斗,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赚了第一桶金。
公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公司规模、员工数量、生产总值等呈现指数级增长。
不过,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特别是会随时受到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英伟达一度也遭遇了财政危机,杀伐决断的黄仁勋当机立断,裁撤一切不必要人员,只保留核心技术人员。

这招果然奏效,公司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实现了“精兵简政”,负责保障的人员数量大为减少,甚至包括黄仁勋在内的公司高层,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公司从上至下聚焦聚力于科技与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事务上,最大程度汇聚了工作合力。
1999年是英伟达公司里程碑式的一年,其成功推出了名为“GeForce256”的显卡,迅速占领了市场主阵地,成为该行业领域内的翘楚。

后来,英伟达公司又推出了Tesla GPU产品线,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巩固了自身的垄断地位。
转型之路很成功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网络游戏、高端显示、图形图像处理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领域对于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不断增长。

黄仁勋敏锐察觉到这一变化,带领团队经过了详细的论证分析之后,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英伟达公司向芯片研发与生产领域转型。
芯片需要将大量微小电子元件(比如电容、电阻、晶体管等)集成在单个半导体基板上,其技术的核心是算法设计。
黄仁勋高薪聘请了世界顶端的算法工程师,建立了最为强大的科研团队,始终将算法与科技的突破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命根子”。

难能可贵的是,不同于许多公司一开始转型,就完全丢弃了之前的领域,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公司并未放弃图形处理器,相反将其与芯片领域深度融合;
特别是2012年推出了TLSLA K 系列产品,专门为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训练设计的图形处理器,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
该产品一经推出,世界各大科研机构、理工科大学和大型数据中心的订单就纷至沓来,英伟达公司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与时代并驾齐驱,方能永远年轻。英伟达公司深谙这个道理,公司核心管理层始终注重市场风向口,将自己的产品与市场做到无缝对接;
在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市场领域快速发展、方兴未艾之时,英伟达抓住时机,推出了名为“Jstson TX”的嵌入式系统模块,将产品拓展做到了极致。
2020年,英伟达公司斥资40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大名鼎鼎的ARM公司。

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爆,英伟达公司在GTC大会上,向世界发布了一系列面向元宇宙的软硬件产品,包括深受许多业内人士喜爱的Omniverse平台,帮助不少创作者构建虚拟世界的工具。
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向发力之下,在芯片研发及制造领域,英伟达不仅实现了迎头赶上,更实现了弯道超车,现在已经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芯片发展迅速在芯片领域,英伟达确实进步神速,不过它并不是没有竞争对手。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在芯片市场上也逐渐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在美国大打贸易战,对包括芯片在内的许多卡脖子技术进行限制的情况下,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坚持独立自主,带领公司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来了华为麒麟980芯片,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目前,该芯片已经大范围应用于华为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各种信息装备之中。
除了华为,许多专业的芯片公司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中芯国际加大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支出,据不完全统计,其2021年全年研发经费达到了创纪录的41亿元。

士兰微、长电科技等的表现也很出色,中国已经在芯片领域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从宏观层面上,中国加强了芯片领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了长期和中期规划,纳入全国战略发展一盘棋之中,实现了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的倾斜。
中国芯片实现科技助力“引东风”,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从微观层面上,中国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激励民间资本更多向科技领域汇集,因此也有一些质地优良的中小企业投入芯片及相关产业的研发与生产之中。
虽然现在还不能与华为等大公司相提并论,但相信用不了多久,必定会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未来走势将如何?英伟达向芯片进军以来,从追赶者短时间内转化成领跑者,确实足够惊艳。不过,要想长期保持领跑地位,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企业的发展有周期性的定律,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只要选对了路,初期发展起来特别迅速,不过这种快速的高增长期,是难以太长时间维持的,之后必然会进入稳定发展期,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
芯片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大。

美国国内不仅仅有英伟达,还有高通、英特尔等大公司虎视眈眈,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全面开花之外,韩国的三星、荷兰的阿斯麦等也占据一席之地,这些都是英伟达强大的竞争对手。
最后,美国逆历史潮流而动,与各国开展贸易战,必然也会对英伟达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再好的芯片生产出来,只有销售出去才能转化成国内生产总值,美国贸易战的行为,必将严重影响英伟达芯片的销售,对其长期稳定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读者朋友们,你对英伟达了解了吗?你所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基本构件中有英伟达芯片吗?欢迎留言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