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一生6大“世界级”建造,如今仍有4个存在,世界级遗产

张先生说知识 2024-09-21 04:58:21

秦始皇,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修建长城,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可以说随便拿出一个都值得大书特书。

秦始皇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尽管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恰好是历史行进到那个时间节点的时候改变了历史的那个人。

如何评价秦始皇?

对秦始皇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

为什么呢?

因为秦朝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

秦国在战国末期一统六国,本身印证着秦国的强大,这个强大一定不仅仅是指军事上的强大,而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文化,政治。

事实上,战国时代是一个过渡时代,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一个时代,从社会形态和生产力的角度来说,封建制是要比奴隶制更先进的一种社会形态。

但是要知道,社会形态的改变不是睡觉起来就变了,而是一个渐进的方式。

战国时代的变法很多,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

这些变法,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官员的选拔,贵族的世袭,土地制度,军事,法律,风俗人文,吏治等等。

可以说,历史演进到战国时代,原有的奴隶制的社会制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林立,互相征伐,诸侯国立足的环境相当恶劣,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吞并,进而使得原有的诸侯贵族官吏成为阶下囚。

因此,在极其惨烈的竞争格局之下,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在寻求变法之道,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找到更加有效的强国之法。

这就是为什么战国时代思想家辈出,变法盛行的主要原因。

而很显然,每一次变法,都是对社会形态的一次大改,在不同诸侯国和不同变法的策略之下,社会形态悄然之间从奴隶制,走向了封建制。

当然,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封建制也是一个落后的社会形态,但是放在2000多年前,这却非常先进。

而显然,秦国是所有主张变法的国家中,走的最彻底的一个。

秦国的变法主要体现在这几点上。

第一个是法制,秦国力图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这个观念已经与现代社会的法制观念很类似了。

尽管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秦国的法治仍旧是人治,但理念已经相当先进,使得人类社会第一次做出了靠规矩不靠人的基本观念。

这个很不得了,这意味着起码在纸面上,秦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依靠制度而不是依靠人来维系的国家。

第二个是允许土地私有及自由买卖,奴隶制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分封。

君主把某一块地封给领主,这块地及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领主的私人物品,而封建制度下,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

虽然在两个制度下,土地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但经济运作的模式是不同的。

奴隶制下,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和物,都可以理解为领主的所属物,也就是说,不管这片土地上生产出什么东西,生产出多少东西,领主都拥有绝对的所有权。

但在封建制的社会形态中,土地是地主的所属物,而理论上说人就不是土地的所属物了,你来耕种地主的土地,只要给地主缴纳地租就可以了,地租之外的产出是可以归农民自己处理的。

你看,在奴隶制社会,农民产多产少,跟自己是无关的,最终都是奴隶主的,但封建社会则不是这样的,产多了,交完地租,还有余粮哦。

在封建制的社会形态中,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高于奴隶制的。

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之中,以秦国在土地制度上的变法最为彻底,这就是为什么秦国在战国末期的国力远远强于其他诸侯国的原因。

所以,站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秦国是很先进的,秦始皇更是把这种先进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且包括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一度量衡,文字,道路,这些都是很先进的做法。

从这些角度来说,秦国,到秦朝,秦始皇,都是一个正面的历史朝代和历史人物。

但是,之所以说秦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是因为说起秦朝就离不开暴秦和焚书坑儒。

说他残暴,恰恰就是秦国变法的核心,法治,按理说有法可依是先进的,但是秦朝在执行法规的时候,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凭借法条,肆意妄为。

陈胜吴广的起义,某种程度上就是秦朝严刑峻法制度下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说穿了就是不起义也要死,起义可能也会死,但相比较而言,如果起义成功了也可能不用死,两害相权取其轻,自然就会选择后者。

对于如何执法,秦始皇似乎只意识到要凭规矩办事,却没有思考过设定的规矩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量刑过重或过轻,说白了就是究竟怎么做,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思考。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秦朝的社会相当压抑。

第二个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一种愚民政策。

为什么秦始皇要采取愚民政策,恰恰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谋士纵横捭阖,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春秋战国的局势。

所以,秦始皇对于这些是颇为忌惮的,因此,焚书坑儒,消灭异己就成了秦始皇的策略。

而这对于我国文化发展必然是构成了阻碍。

最后秦历二世而亡,国家再度陷入了战乱。

从这几点来说,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

所以,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自然就两极分化。

秦始皇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时过境迁,秦始皇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述,但不管如何,秦始皇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留下了大一统的王朝,也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石,假如没有秦始皇的统一,似乎春秋战国的分裂仍旧看不到终点,也或许就会演变为长期的诸强林立,类似于欧洲的古代几乎一直都是维持着诸侯林立的局面,那么或许今天的中国将变成另一副模样。

所以,不管秦始皇是不是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至少留下了一个大一统的基石,是其最大的功绩。

除此之外,秦始皇也留下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时至今日仍旧发挥作用的大工程。

比如郑国渠和灵渠,时至今日还有灌溉的作用,可以说福泽千年。

再比如长城,这座宏伟的城墙,时至今日虽然早已失去了军事防御的作用,但却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给中华文明注入了坚强不屈的精神图腾。

还有兵马俑,展现的是辉煌的中华文明史。

这些或是现在还发挥着作用,或者是在文化上给我国注入了灵魂,总之,其作用是值得称道的。

除此之外,还有阿房宫,秦直道,可以说秦始皇的时代距今超过了2000年,但依旧留存着众多当年的痕迹,这也是一个奇迹,毕竟2000多年的风雨,没能磨灭古代的遗迹,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我们在抚摸着这些历史遗迹的时候,去评述秦始皇的功与过,彷佛才真的是有血有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