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文木书房”星标我,以免收不到文章,一起学习,分享
茅台24年三季度报实现营收1231亿,同比增加17%;归母净利润608亿,同比增加15%;
单三季度实现营收397亿,同比增加16%;归母净利润191亿,同比增加13%。
看完季度报可以直观的看到几个现象,
系列酒增速放缓
系列酒上半年增速同比增长30.5%,来到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3%,显著放缓;直销上半年增速7.3%;来到第三季度却同比增长23.5%;批发也是一样,从上半年的26.5%,到三季度的10%,降幅明显。公司上半年在直销批发中来回切换,颇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对待系列酒下滑应该多数投资者意料之中的事情,从7月2日公告茅台1935已经完成2024年的任务指标,公司决定暂停投放1935的消息中已经露出端倪。
1935本是系列酒中王牌,上半年以来1935发生价格倒挂,公司选择控量保价是正常举动。
次高端一向是竞争激烈的区域。经济下行只会加重这一态势。从上半年开始,行业各家的渠道都面临着库存的压力,终归需要时间去化,为了避免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将部分数量转嫁给直销说得过去,而且能达到同比13%的增速已是实属不易。
带动i茅台下滑
“i茅台”自上线两年多以来首次出现收入下滑,三季度营收45亿,同比下滑18%。解释起来很简单。
系列酒的直销主要依靠的是“i茅台”的渠道,系列酒中的1935基本代表了全系列酒在“i茅台”上的收入,因为其他系列酒在某平台上购买比在“i茅台”便宜。
茅台酒在“i茅台”的直销仍然保持以前的量级,此时1935过得不好,“i茅台”自然要少一块肉,这事如果是在行业欣欣向荣的阶段出现,那倒是需要深究。现阶段的这些减少,可以归为两类人,一个是黄牛,另一个是因价格出现倒挂而脱离平台的消费者。比如我就是后者,我在某平台买的1935是真香啊,售价只有699元。
因此带来了下一个问题,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21.71%,成本增幅超过营收说明营收结构在变化,原因只有两种:产品价格下降;低价产品占比提高。
显然原因是后者,1935从7月份就暂停发货,系列酒的增长必须依靠中低端系列酒来带动,否则系列酒业绩太难看。而卖一瓶1935的营收要用数瓶中低端系列酒才能填上,成本必然要提高。在逻辑上也就说得通了。
系列酒依托的是茅台酒的价差。即便在经销商手里亏本卖了出去,仍有茅台酒的利润来填补,如果经销商真的叫苦连天,公司随手拨一点茅台酒的增量过去,经销商立马是气象一新。而且系列酒作为茅台酒进货的配额商品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因此完全无需担心系列酒对经销商造成过大伤害。
公司自己也不会让经销商太难过,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27%,达到16亿。这部分广告宣传和市场费用肯定是为系列酒而做的推广。
另外税费的增加是去年年底提高出厂价所导致的税基增加,今年都会如此,略过。
冰淇淋业务
报表中剔除酒类营收就是其他收入,这部分收入是茅台大酒店和冰淇淋业务。在茅台冰淇淋还未推出的2021年,其他收入(大酒店)是1.3亿,折合每个季度0.33亿。
2024年一季度的其他收入是1.33亿,二季度是0.84亿,三季度酒类营收388亿,其他收入是0.4亿。三季度可还是夏天,冰淇淋业务的风头基本可以说是已经过了。要么卖不动,要么和董事长的新战略有关,但好在基数小,聊胜于无。
最后是合同负债和应收账款
合同负债99亿虽然低于去年同期114亿,但相较前两个季度95亿和100亿,仍就平稳,公司也控制着经销商的打款节奏,所以没有什么关注价值;
应收账款11.5亿,环比半年报增加了8亿,这个也不难推测,就是推动系列酒带来的应收。
利润的增速落后于营收增速,是成本增加、费用增加、税费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公司也为系列酒的营收和经销商的处境操足了心。
茅台的这一份业绩,预示着当下的困难,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共苦。尽管如此,茅台1499的建议零售价仍旧和终端2600左右的售价相距甚远;也可以通过加投非标品;提升直销占比等方式度过困难时期。最核心的“提价”还得看经济,这点下面再讲。总的来说,茅台的工具箱远远还没那用完。
之前聊过,茅台出现价格倒挂,应该是这二条为主线发展,
1、商务消费减少或降级,并不改变茅台在商务往来中的地位。原先的消费群体仍旧是忠诚的客户,只是这些酒,暂时存在一部分经销商那里。消费者虽一时拮据,但经销商再拮据,也深知茅台酒是香饽饽,只恨公司量给得不够多,面对零售一瓶近1500块的价差;一吨酒三百多万的利润;面对一个难得的茅台经销商席位。他们的行动只有四个字:照单全收。
2、系列酒的王牌产品1935出现价格倒挂,前些天在某平台上,以699的售价购得数瓶。我会买是因为这个售价不会持续很久。同时我仅用七百块就能做原先1千来块的面子,我认为我赚了。
我的心理很明显,个人是拿来喝的,不是赚价差来的。剔除黄牛,其他有需求的消费者在面对1千多块的茅台酒,囤不囤已然不是一个选择题。
不妨反过来想想,依托茅台酒的系列酒,安全垫足够厚,茅台的中高端线产品出现价格倒挂,对下面的厂商有一定的冲击性,底下的厂商就是茅台的安全垫。
如今三季度茅台自身也略显艰难,底下的各家酒商铁定日子不好过。
公司采用保量控价的方式来应对,或者干脆说全行业的厂家在面对价格倒挂时,都采用这一种方式。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点,以价格战的方式提高市占率是低手,在当下行业产量、消费人群连年减少的背景下,品牌高端化是白酒的唯一出路,降价等同于自降身段,损害品牌形象,自主降价连低手都算不上,是俗手,损人不利己。
所以,提价是一门艺术,需要结合国民经济实力。在经济上行期间,提价无可厚非,除非是非理性提价,否则一旦提价,厂家不会轻易降价。面对经济下行期间也只能抛量保价,无法像其他行业一样选择降价出清,只能等待下一轮的经济上行周期。
多数投资者都知道白酒弱周期,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避免了整个行业受到周期的影响。
第一点是上述所说的,行业没有价格战,纵观历史发展,白酒危机只是表现为利润同比下滑,少见亏损。这是行业在位者一致通往高端化发展路线所致使的,
第二点,白酒是典型的需求型周期。大部分行业都表现为供给型周期,即产能过剩带来价格战直到产能出清。白酒行业的表现为跟随经济周期波动,经济的背后是需求,需求的下行需要政策的刺激。
在经济好的年份,白酒又会迎来再一度的上行周期。但在报表上不会明显展示出来,其原因是白酒较强势的渠道掌控力,得以控制商品的发货节奏,将上行周期的增长和下行周期的降低相对均匀的分散在整个周期之中。
茅台三季度利润增长15%,这个有零有整的数字的出现,可不是巧合。
有人说:地产的下行,带动白酒下行。这话没毛病,地产是居民财富的蓄水池。但将地产的繁荣和白酒的上行绑在一起,是看错道了。
地产的背后是人均财富的增长。是需求的上升。白酒目前需要的是经济复苏,经济才是白酒的载体,与房地产如何无关。
我们可以简单复下盘:
1998-2003年的行业危机靠的是1998年住房市场化、大搞基建、2001年加入世贸;
2008年的行业危机是碰上金融海啸,我国推出四万亿财政刺激以化解了此次危机;
2012年出现塑化剂风波,直到2015年平息;
三次危机中可以看到,前两次是经济危机带动行业下行,第三次属于行业自身危机,只能靠时间自己平息。
而第四次危机,正是当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层的政策频出,终会在某日凝聚成一双无形的手,将经济抬高到另一水平。
白酒之前的大牛市正是如此。从2014年房地产开始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后,城镇化的提高,房地产的增值,迅速的提升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带来白酒行业的繁荣昌盛。
白酒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的经济,经济的背后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需求的提升。
投资白酒的逻辑跟供给端无关,而着重点的需求端,又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国运向上是毫无悬念的。
投资白酒的好处在于,行业的供需端不是投资的重点,省了不少事,毕竟投资收益的高低和投资标的的难易没有半点关系,投资者可以专攻一个点,即标的自身的竞争优势。
暂且就写到这。
老金码字纯属兴趣使然,所学所看,无一保留,如若能给你带来一点额外的知识,那是我的荣幸,如若让你贻笑大方,也算是我的幽默。你的点赞/在看就是我码字的动力,感谢。
本文属于日记,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