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头趣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自媒体运营〕和日常干货。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前两天,全网群嘲的“上海爸爸一天花40元”事件,撕开当下无数父母最病态的教育。
事情的经过:
上海一女孩说,她父亲今天非常想吃羊肉汤,就去附近的饭店点了一碗羊肉汤,花了22块。
这22块,她父亲可以一天吃三顿饭,结果一碗羊肉汤就没了。
于是,她父亲可怜巴巴地过来对她说:
“我今天吃了一碗羊肉汤,花了22块,爸爸好心疼啊?22块都够我吃三顿了!”
女孩看到父亲又来宣扬吃苦教育,整个人都要窒息了,忍不住反驳:“怎么,你又来宣扬吃苦教育了是吧?真是没苦硬吃!”
父亲不赞同女孩的观点:
“爸爸是在节省钱啊,现在不吃苦,大手大脚花钱,以后你也受不了你自己了!”
女孩告诉父亲,如果喜欢节省,那就自己节省就行了,不要总是给自己的孩子宣扬吃苦精神。
父亲不以为然,把女儿的话当作耳边风,继续告诉她:
“钱都是省出来的,你哪天急要钱爸爸可以立马拿出来,不节省,还哪里来的钱啊?不行,我得出门找个有空调的地方呆着,节约点电费…”
大夏天的天气,她父亲宁愿每天出门找有空调的地方呆着,也不愿在家开个空调,要不然就一直吹风扇…
还有,她父亲去超市买食材,一共花了40块,心疼到不行。
然后又不要脸地跑来对她说:
“闺女,爸爸今天又花了40块买了水果、蔬菜、凉菜、馒头,好心疼啊!我估计可以吃四顿了。”
就这样,在父亲天天发信息给女孩宣扬吃苦精神下,女孩终于忍不住崩溃了,直接给父亲发了很长一段话,哭诉自己这十几年来的委屈和不理解。
可无论女孩有多么委屈,多么不理解父母,她父亲始终认为:吃苦是传统美德,要懂得感恩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
据了解,女孩是上海本地人,家里并不缺钱,且还非常的富裕。
可是,她的父母总是喜欢没苦硬吃苦,总是喜欢给她宣扬吃苦教育,什么都舍不得吃,什么都舍不得买。
这就导致她从小到大活得非常自卑,点一杯奶茶或者买一件衣服、化妆品,看到价格后都要犹豫很久。
所以她不理解,明明家里并不缺钱,为什么父母总是热衷于吃苦,然后还把吃苦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说句实话,没苦硬吃苦,还要给孩子传递苦难教育的爱,是病态的爱!
虽然有句老话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但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了“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了。
正如王小波曾说:
“吃苦必须有收益,牺牲必须有代价。有些人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意义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的。”
那些你精打细算省下来的食物、金钱,看似让你赚到,实则都是对健康与幸福的透支。
没苦硬吃,过度节俭,省出来的都是病。
中国式父母一直以来都喜欢“吃苦”:
有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舍得吃,非要吃剩饭剩菜;有洗衣机不肯用,坚持手洗衣服;
有空调不舍得开,哪怕热到浑身是.....
而且,他们不仅沉迷吃苦,还经常在孩子面前诉苦,热衷于对孩子实行“吃苦教育”。
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视频:
男生在学校利用业余时间去跑外卖,想赚点生活费,为父母减轻生活的负担。
然后,在放假前的一个月里,他拼命地努力做兼职,想赚取旅游经费。
后面放假了,他一个人高高兴兴地订了去南京的机票,打算玩一个星期再回家。
在飞往南京的途中,他发现窗户外面的风景很美,便录了一个视频分享给妈妈。
结果,妈妈的回答让他感到非常的寒心。
妈妈看见儿子去享受生活了,立马责骂道:
“你过着富人的生活,爹娘过得地狱生活,你高兴了吧!”
还有,一位妈妈暑假带女儿出去旅游,为了让女儿顺便体验生活的苦,专门给女儿买了一张无座票。
二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如果女儿站累了,只能坐在过道的行李箱上休息。
因此,她还特意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并配文: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一路给我了好几个白眼了,下次继续吃苦”
还有:
网友现在有能力了,想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弟弟的需求,弥补一下弟弟。
然后在五一出游之前,她带弟弟去逛商场,偷偷给弟弟买了一双期待已久的鞋子。
结果,父亲发现后,她父亲对她发了很大的火,直接把原本计划五一出游给取消了。
她父亲觉得,虽然钱不是他出的,但也等于是在花他的钱。有这个钱买新鞋子,倒不如把钱好好攒下来,或许将来需要用到。
我一直认为,偶尔让孩子吃一下苦,锻炼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是没有错的。
但,如果是刻意制造苦难,让孩子体验没必要的苦难,那就是病态!
记得余华在《活着》里写到: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深以为然。
刻意给孩子苦吃,不仅无益于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提升,还会伤害亲子关系,给孩子制造匮乏感。
前段时候,由沈腾、马丽主演的《抓娃娃》这部电影正讲诉了这一件事。
这一对土豪夫妻,为了培养孩子吃苦精神,激发孩子上进的心,而刻意隐藏家庭情况,营造一种穷养孩子的假象。
他们从大别墅搬进了破平房,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吃了上一顿就没了下一顿。
家徒四壁,四处漏风,床上还躺着一位瘫痪在床需要天天喝药的奶奶。
于是孩子见家里过于贫穷,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每天放学回家都主动做家务活。
不仅如此,孩子还常常在心理暗示,一定要努力读书,改变一家人的命运,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他却在成长的这一条道路上,吃尽了苦头。
在学校,同学们都以为他家庭不好,经常嘲笑他、辱骂他。甚至放学回家了,在路上捡瓶子也被同学欺负……
家长的本意挺简单,只是不希望孩子们因为优渥的家庭条件而放弃自身的努力,希望他们能有所目标,激励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不过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对么?
不,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最没有意义的。
因为孩子长大后,尽管他脱离了父母的掌控,以705分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但在马拉松比赛中,他看见瓶子竟然不由自主地中止比赛去捡瓶子。
正如《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说:
“贫穷是一种会遗传的疾病。它除了会带给你习惯,还会带给你贫穷的思维方式,局限你的人生。”
物质上的匮乏是暂时的,精神上的窘迫却是永久的。
我还是那句话:
别让孩子去吃低级的苦,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要让孩子吃高级的苦,孩子才有拥有高级的人生。
比如:
当孩子不想上学,那就带ta捡一天废品,体会读书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孩子花两小时坐公交车去学校;
当孩子想买贵一点的东西,那就让ta通过做家务的方式获得报酬,而不是告诉孩子,父母工作多么辛苦,多么舍不得花钱…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吃苦吃到麻木,而是让他们长大后不用再吃生活的苦。
成长路上本就有苦有甜,家长不溺爱也不折磨,让孩子亲自体验百般滋味,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共勉!
--END--
我是头趣知识,点个关注,每天都为你更新头趣新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