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汉奸夜审地下党,拷打一半时忽发现,对方竟是自家亲戚

绍辉聊过去 2025-04-05 05:46:37

抗战期间,随着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节节败退,八路军开始向敌后挺进,在日战区农村开辟根据地,县城则建立交通站。

日军为了维持占领区治安大量引诱汉奸建立皇协军,但这些汉奸无勇无谋,战力很低,警惕性也不高。

曾经有一个汉奸抓住了一个八路军指导员,在狱中审讯,结果居然审出这人是自己的一个亲戚,尴尬不已。

这个战士最后怎么样了,汉奸有没有放过他呢,他又是怎么被抓的呢?

前往送信

说起这个战士的结果,还要先讲讲当时敌后的交通工作情况。

汉奸们的看守往往比较松懈,这为地下交通工作提供了便利,因此敌占区内部的联络工作一直没有停过,但相应的,也确实会出现进行交通时暴露而被汉奸抓捕的事。

为了安全,当时往往会给交通员设计一个假身份,还要提前了解假身份本人的生活习惯和交友状况来保证被捕时对答如流,陈子良的伪身份是黄水窝村民,为了保险,陈子良还去了一趟黄水窝仔细观察记忆。

新四军建立后逐渐向敌后渗透,建立游击队安徽亳县附近也在他们的游击范围之内,而这里的游击区被称为豫皖苏边区。

亳县的游击队用地名命名,就是亳县大队,陈子良被任命为这里的指导员,此时的他刚刚在抗大晋东南分校里毕业,便来到豫皖苏边区。

区委派遣联络员王萌林带他伪装成卖蒜商人到亳县去,王萌林答应下来,便换上一身旧衣服,又将陈子良打扮一番,便带他出发了,委任状则埋到了蒜瓣里,压到了最底下。

有惊无险

两人一同出发,王萌林推着车先走百米远,陈子良慢慢跟在后面,这样可以保证敌人不起疑心,假如双方有一方被捕,另一方就当做看热闹去见机行事。

假如救不回来,另一人就直接离开前往亳县,将消息带到大队,大家会立即转移并尝试营救,一般来说只要坚持一天,同志们就会完全转移。

两人连夜赶路,行走在乡村土路上,这里一般没有敌人盘查,在不动声色的过了几个哨卡后,终于走到了亳县西北的花园庙日伪据点。

在这里,碰见了日军的卡车坏在了路边,日军便命令他们来帮忙,两人都当没听见,但王萌林最先被日军看见,又推着车子走不快,因此被拦下了,陈子良悄悄离开。

王萌林蹲下看看轮胎,日军说的日语他听不懂,他说的汉语日本人也听不懂,王萌林胆子大了起来,语速很快的前言不搭后语的说了一番话。

日军这时没有翻译,不知道王萌林说了些什么,只好尝试自行解决,王萌林趁机悄悄离开了,日军没有管他。

王萌林推车逃离直到一个小树林才被陈子良叫住,两人对视一眼,王萌林说刚才好险,陈子良点头,两人一前一后继续走。

没过多久,日军自己修好了车,开到了花园庙据点休息,汉奸们看到鬼子到了,都打起精神严加盘查。

王萌林看到了卡车便放缓了脚步,看到鬼子进了据点直接拐弯停在了路口的茶摊。

当时是中午,王萌林打扮成运大蒜的农户并不显眼,但跟在身后的陈子良为了避免暴露身份戴了个帽子,被汉奸们看见了。

汉奸们立即在伪保长的带领下立即跑上前来,保长的手摁在了他的肩头,陈子良急忙说自己是良民。

伪保长不管这个,只说他很像是新四军密探,便将他抓起来了。

王萌林慢慢喝着茶,没有动,旁边的汉奸看到他的蒜便走到独轮车前,王萌林立即上前堆起笑脸推销起来,说自己的蒜又白又肥。

一边说着一边塞给汉奸两个蒜头,还说自己只是小本生意,请长官高抬贵手云云。

汉奸什么也没说,拿蒜就离开了,王萌林松了一口气,回头看时,陈子良已经被抓走了,他付了茶钱后推着车走向了关卡。

王萌林顺利过了关卡,而陈子良却被抓了进去。

陈子良知道自己需要尽快逃离,或者坚持下去,伪保长走来,开始审问他,但陈子良只是堆着笑脸反复说自己是良民。

保长盘问身份时,陈子良将事先准备好的假身份说了,保长忽然抬眼问陈子良的住址,陈子良便回答伪造的住址,是在黄水窝村,住在村西头。

原来这个保长名叫刘德山,也住在黄水窝村,他便继续审问陈子良村里的事,陈子良敏锐的察觉这一现象,幸好他提前了解过黄水窝村,便一一作答,还说起了村东头的大槐树。

村东头的大槐树下在民国十二年挖了一口井,为了打这口井,中间死了一个村民。

说道这里,刘德山确定陈子良确实就是普通村民,因为死的那个村民是他的三叔,于是他又问起陈子良的父亲名字。

陈子良回答说父亲名叫陈长河,曾经当过教师,陈子良还提起了自己的爷爷,而他的爷爷让刘德山感到十分惊讶。

原来陈老太爷正是刘德山的本家三叔,算起来两人还是亲戚。

刘德山笑了起来,陈子良连忙跟着笑,随后刘德山解释这是误会,便为陈子良松绑,之后悄悄带他离开了据点,一直送到大门外才告别,还将良民证还给了陈子良。

后续

陈子良身上的钞票都被搜刮了去,但有了良民证便有了伪身份,他便不顾疲劳,立即去追赶王萌林。

王萌林此时还在推车赶路,他要将陈子良被捕的消息传到亳城大队去,部队要转移,还要组织人手营救,而陈子良在追他,假如大队转移了,自己就找不到了。

陈子良在第二天中午才气喘吁吁的追上了王萌林,王萌林大惊,陈子良连忙解释了自己的经历,王萌林听完松了一口气,两人便继续赶路。

他们最终赶到了亳城,大队得到委任状后,陈子良顺利上任,之后参与部队领导,打击日伪军,王萌林则继续担任联络工作。

陈子良在任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后来还参与解放战争,率部攻克柘城,受到了嘉奖。

陈王两人在亳城地区惊险的经历是抗战年代敌后工作的一个缩影,当时的人们穿梭在敌人后方进行工作,同敌人斗智斗勇,打击日伪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信源:

《柘城县名人录》——商丘市名人录编写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