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其兑,特指取缔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不经过实验科学的“验证”又怎么祛除?
永远不要忘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很多人读《道德经》几十年,竟然读不懂道学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论。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脉络,老子(李耳),孔子(孔丘),管子(管仲)他们分别创立了:自然科学体系、社会科学体系、管理科学体系。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认可不认可,能理解还是愚昧无知到不可挽救。
①管子的管理科学已经被定义为“管理学”。其中的“管”就是管仲的“管”;
②儒学已经被当成社会科学使用了近两千年。
③但唯独对老子的“自然科学”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的胡乱解读,垃圾成堆。
更对道学内容“道学儒解”成人生哲理,做人准则。与自然科学几乎连个毛的关联性都不涉及。更谈不上老子会讲“科学实验”。
难怪老子会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批评国人都不愿意搞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自然科学除了空谈还是空谈,打死也想不到《道德经》中会涉及实验科学内容。
老子对实验科学的方法论是如何要求的:
1)挫其兑=挫掉尖锐的毛刺。其中,兑=锐。这里特指认知上的固有错误。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取缔认知上的固有错误,不做实验科学怎么能行?
只是理论性辩论,一点问题不能解决,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胡说八道。
道学几千年的垃圾解读也就是来源于此;
2)解其纷=通过实验活动,解析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中因果关缤纷复杂的逻辑关系。这些缤纷复杂的逻辑关系,不经过实验验证如何解析;
3)和其光=整合每个人的灵光乍现。也就是实验科学过程中,整合每个人的灵感;
4)同其尘=归纳总结各种实验数据和过程细节。进行最后的理论总结。
可惜的是,人们阅读《道德经》对其“以事梳理”的形容比喻手法,情有独钟。却对最后每个篇章的核心内容视而不见!
譬如:《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中,“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这一段话才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然而,人们却并不关注这里,所有精力关注在前边的“索取和提前投入”的哲理分析中。
而,整篇是说:想获得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国家必须提前投入。前边一大堆,不过是为“国家需要对科学研究进行投入”的导引!
真正含义:
科学原理胜过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科学原理是鱼塘,科学技术是具体的鱼;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都是国家发展的利器不可以让他国偷窃。
这么重要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却被简单解读成“以柔克刚,以少胜强”的垃圾解读!
实在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