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最后的打工生涯核算的自欺欺人(四)

大愚与者 2025-02-11 19:23:02

会计业务方面,这家公司与南京一家时装公司存在着固定的伙伴关系。两家公司的老板是兄弟,南京公司是一家外贸出口企业,这边公司所有的产品订单都是为南京公司的代加工。其中所需的原材料(包括各种布料、纽扣、商标、吊牌、衣架等等)都是南京公司直接洽谈。但在货款结算时,由南京公司转入这边公司,这边公司再转给供应商。每月我凭供应商开具的进项发票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付款时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月末将“原材料”转入“生产成本”,成品入库时结转到“库存商品”科目,商品销售以后再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凭开给南京的销售发票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收到南京时装公司转款时,不论是指定的材料款还是我们公司的工资款,一律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这样一来,跟前任会计的核算成果悬殊很大。几十人的小公司每个月居然会出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亏损。原来的会计虽然从4月份刚建账,不仅第二季度有预交所得税,还补交了第一季度所得税,甚至补交了“上一年”的所得税。实在不可思议。

后来老板跟我说:“我们公司的核算不包括南京公司付款的材料费,只核算我们的加工费用。”

这一下让我明白了,尽管并没有实际库存的原材料,过去的原材料却一直结存在账面上。也就是说,这家服装企业生产的服装是不需要使用原材料的。不用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利润”自然是惊人的。这真应了一句俗语:买个蒸馍揣怀里——自己哄自己。

正是因为生产车间从来就没有过材料领用手续,原来的会计也按老板的意思不核算成本,以致每个月的经营成果都能获取80%左右的纯利润,自然少不了预交大量的所得税。所以老板认为这位会计“就是处理不了税收业务”。

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就把原来结存在账面上的“原材料”逐月分摊到了“生产成本”里,以致出现了连续几个月的巨额亏损。老板同样很不高兴。他以为“不会赔这么多”。后来就直接跟我说,原材料都是南京公司直接购买的,咱这边只核算人员工资,不核算原材料。他哪里知道,南京该付的材料款并没有直接付给供应商,而是把款转到我们公司后,由我们再付给供货商。我们收到南京公司的货款后,是要开具销售发票的。供货商收到我们的货款并不会给南京公司开具发票,而是要给我们开具进项发票的。如果我们不核算成本,就等于我们生产的服装不使用原材料。显然是自欺欺人。

生产厂家不核算成本

调笑令曰:

核算,核算,材料抛开不管。

只算电费工钱,利润堆成大山。

山大,山大,两手凭空比划。

0 阅读:0

大愚与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