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厌恶发妻,徐悲鸿给儿子取了个晦气名字,父亲怒骂:这是咒我死

古凌 2024-12-25 15:36:15

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匆忙从上海赶回江苏宜兴老家,只为见父亲最后一面。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早已张罗好的婚事。在父母的安排下,他不情愿地走进婚姻。出于对这段婚姻和发妻的厌恶,徐悲鸿给长子起了个晦气的名字"劫生",寓意"遭劫而生"。

这一行为激怒了父亲,破口大骂:"你这是咒谁死,咒我?还是咒自己的孩子?""劫生"二字,似乎注定了结局。

少年离乡学绘画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父亲徐达章是位博学多才的先生,以教书为业,精通书画。在父亲的熏陶下,徐悲鸿自小便展露出了绘画的才华,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少年时代的徐悲鸿曾跟随父亲周游各地。父子俩以卖画为生,赚取些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三年间,他们走遍乡间小路,见证了世间百态。

徐悲鸿目睹了人世间的冷暖,感慨万千。他从苏轼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似悲鸿踏雪泥"中选取"悲鸿"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寄托他凌云壮志,希冀有朝一日能像鸿雁一般,展翅高飞。

16岁时,徐悲鸿便立下雄心壮志,誓要革新国画。他认为传统国画过于因循守旧,必须吸取西方艺术的精华,以焕发新的生机。

怀揣着对艺术的热忱,徐悲鸿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上海谋求发展。在这座繁华都市,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努力求学,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勤奋习画,对西方画作进行研究和借鉴。

一封来自家中的急信来到徐悲鸿手中:"父病危,望速归!"短短六个字如同六记重锤,敲在徐悲鸿的心上。他心急如焚,顾不得收拾行囊,连夜启程赶回江苏宜兴的老家。

从上海到宜兴路途不算太远,但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旅途却充满了波折。

徐悲鸿赶到家中,见父亲虽然卧病在床,但神情喜悦,完全不似弥留之际的模样。而亲戚们正忙前忙后,帮忙打扫庭院,采买物品,仿佛在筹备什么喜事。

徐悲鸿恍然大悟,焦急万分从上海赶回的他,竟掉进了一个包办婚姻的陷阱。

不堪回首的包办婚姻

在旧社会,包办婚姻是常态。

父母精心挑选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姑娘作为徐悲鸿的发妻。在父母眼中,这位姑娘家世清白,温柔贤惠,恪守妇道,是理想的儿媳人选。对于个性叛逆、向往自由的徐悲鸿而言,这桩婚事是一场噩梦。

内心充满不甘的徐悲鸿,却难以违抗父母的意愿。在那个年代,不遵从父母之命、拒绝包办婚姻的人,往往会遭到乡里的排挤和敌视。

徐悲鸿只能带着满腔悲愤结了婚。徐悲鸿视妻子为"污点",认为她玷污了自己原本的人生。出于报复和叛逆的心理,他给第一个儿子起了个晦气的名字"劫生",寓意"遭劫而生"。

当父亲得知这个名字时,气得破口大骂:"你这是在咒谁?咒我,还是咒你自己的孩子?"父亲愤怒的质问,让本就沉重的氛围更加剑拔弩张。

即便遭到丈夫的冷落,徐悲鸿的发妻依然恪守本分,勤勉持家。

她操持家务、照顾公婆、抚养孩子,竭尽所能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她偶尔会托人捎信给远在上海的徐悲鸿,告知他家中的近况,然而徐悲鸿对这些来信不屑一顾,往往看都不看就直接丢进垃圾桶里。

徐悲鸿的冷漠和不负责任,但传统女性并没有选择的余地。从小接受的"三从四德"的教导,让她们只能默默忍受,毫无怨言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们无路可逃,只能在绝望中煎熬。

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丈夫尚且无法摆脱包办婚姻的束缚,妻子就更是身不由己。

悲剧人生难回头

哪怕儿子劫生出生后,徐悲鸿很少回家,但他与妻儿的羁绊却无法完全斩断。

一次,徐悲鸿回到家中,无意中发现5岁的劫生,已经能够用稚嫩的画笔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这一发现,让徐悲鸿激荡不已,他惊讶于儿子与自己如此相似的天分,也为自己曾经的偏见感到愧疚。

从那时起,徐悲鸿开始正视这个儿子。他决定亲自教导劫生绘画,希望这个孩子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为了冲淡"劫生"这个名字带来的晦气,徐悲鸿特意为儿子改名为"吉生",寄托了他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祝福。

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吉生的绘画技艺日益精进。徐悲鸿欣慰地看到,儿子不仅继承了自己的绘画天赋,更有着超乎寻常的悟性和领悟力。

1920年,吉生感染天花,天花夺去了他的生命。徐悲鸿悲痛欲绝,他后悔当初给儿子起了那个不吉利的名字,更后悔自己曾经的冷漠和疏离。

徐悲鸿再也无法弥补,他只能通过创作来宣泄内心的苦楚,用画笔记录下对儿子的无尽思念。他画下一幅幅凄美的作品,仿佛要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其中。

吉生的离世,成为徐悲鸿一生的心结。他无法原谅自己,也无法摆脱内心的自责和愧疚。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似乎也无法弥补内心的缺憾。

失去儿子吉生后不久,徐悲鸿的发妻也撒手人寰。

命运弄人终难逃

徐悲鸿回到上海后,继续专注于自己的绘画事业。那时,他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也渐渐融入了这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

在聚会中,他认识了蒋碧薇。两人开始频繁接触,彼此间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蒋碧薇的性格独立而坚韧,这让徐悲鸿对她产生了深厚的依赖和喜爱。

然而,徐悲鸿得知蒋碧薇已经有了婚约,内心不免产生了失落和委屈。

徐悲鸿给蒋碧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表达了对她的情感。这番话语让蒋碧薇心生感动,两人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依然选择了逃离一切,私奔到法国结婚。

到达法国后,他们的生活开始有了新的变化,蒋碧薇为徐悲鸿生下了一儿一女。徐悲鸿的心中始终有一份无法割舍的艺术理想,他希望蒋碧薇能陪伴自己共同追求艺术的道路。

但蒋碧薇却拒绝了这个提议,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徐悲鸿无奈,只能独自一人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涯。

通过朋友的介绍,徐悲鸿进入了法国的艺术学府,开始了更为专业的艺术研究。在法国期间,他遇到了不少艺术圈的朋友,也在艺术创作上获得了更大的突破。

在为模特们上课时,徐悲鸿遇到了孙多慈。她是一位温婉的女性,身姿窈窕,气质优雅。孙多慈初见徐悲鸿时,对他的才华深感佩服,两人也开始有所接触。

当孙多慈得知徐悲鸿已有家室时,她决定拒绝了他的追求。

蒋碧薇得知此事后,对徐悲鸿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她斥责徐悲鸿为人放荡不羁。指责让徐悲鸿感到愤怒,他也将自己内心的积怨发泄到了蒋碧薇身上,指责她与张道攀的暧昧关系,两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最终,蒋碧薇因为无法忍受徐悲鸿的态度,选择了与他离婚。他无法理解自己为何会遭遇如此多的失落,错失了孙多慈,最终又失去了蒋碧薇。

徐悲鸿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名声越来越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此时,他遇到了比自己年轻28岁的女学生廖,她对绘画的理解和徐悲鸿十分契合,二人因共同的兴趣和志向而走到了一起。最终,他们结婚并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7年后,徐悲鸿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59岁。

徐悲鸿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他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爱情与婚姻中,也延伸到了他的艺术创作和人生选择。他既向往新时代的自由与个性,又无法完全割舍旧时代的传统与束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