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点思维变成多点思维,就能逆转战局,握住主动权与控制权

王老讲鬼谷 2024-09-23 17:33:02
汉王刘邦出了荥阳,到达成皋,进入函谷关,收集兵马,准备再次东进。 辕生劝汉王说:“汉军与楚军已在荥阳相持好几年了,汉军常常陷入困境。现在希望您能从武关出兵,项羽见状必定会领兵南下。而您则修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战,使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得到休整;同时派韩信等人去安抚黄河以北赵地的军民,联合燕、齐两国,然后您再奔赴荥阳。如此一来,楚军需要多处设防,兵力即会分散,汉军却得到了休整,这样重与楚军交锋,打垮他便是必定无疑的了!” 汉王采纳了辕生的计策,出兵到宛、叶一带,并与黥布一路上收集兵马。项羽听说汉王在宛,果然领兵南下,汉王却只是坚守营垒,不与楚军接战。 天下形势 刘邦在荥阳防守战中,不断失败,不断奋起,始终没有找到从战略上制胜的方法。直到辕生出现,给他献上“以逸待劳”的消耗战策略,才让刘邦扭转了局势。 为什么张良、陈平、郦食其就想不出这样的计策呢?这恰恰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长处就必有短处,术业有专攻,都有思维的盲区。张良长于政治谋略,祖上五世为相,陈平长于阴谋奇计,郦食其长于合纵连横,三人都不精通战争、战场上的地缘谋略。 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刘邦的胸怀和用人。辕生出谋划策,刘邦觉得合理,就敢于决策,敢于采纳应用。而历史对辕生的记载只此一条,也就是说,辕生一辈子就出谋划策过这一次,就能帮助刘邦转变斗争思想与斗争方式,并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其实这一辈子就值了。 辕生的战略思想 第一,总结经验。 汉军与楚军在荥阳相持好几年,汉军常常陷入困境。这就表明,在荥阳这个点的斗争中,几年了,汉军一直处在劣势上。而所有人的思维似乎都已经固化了,只注重了这一个点的斗争,忽视的是多点开花。 虽然也安排了韩信进攻北线,彭越骚扰后方,策划黥布在南线反楚,虽然都有效果,尤其是北线最为明显,韩信攻占了大量土地,获得了充足的兵员,但是彭越与黥布的行动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反映到对荥阳这个点的支持上,尤为不明显。 换句话说,在战略全局上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荥阳这一个单点上的优势,没有对荥阳形成强力的支持。本质上是因为项羽的军事作战能力超强,彭越和黥布的行动只有短暂的效果,不能长时间调动项羽离开荥阳。因此如何消耗项羽才是破局的关键所在。 第二,分化势能。 从单点思维变成两点思维,具体的执行方案是:刘邦从武关出兵,这样做,斗争的战场就会变成两个点:一点是荥阳,一点是武关。一旦从一个点变成两个点,刘邦就有了极强的主动权,就能够随时调动项羽。如果项羽想要进攻刘邦就必须从荥阳南下,到武关来围攻刘邦。这样项羽的军队就被分散了,他的进攻之势因为分散就会被弱化。 第三,以逸待劳。 刘邦应该深沟高垒,坚守不战,让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得到休整,这就是转劳为逸的方法。项羽会在荥阳五官之间来回奔波,就会极度疲惫。而刘邦军因为不战反而得以休整。一劳一逸,形势就能逆转。 第四,储备力量。 派韩信安抚黄河以北的赵地军民,联合燕国、齐国的力量,作为储备力量,让他们奔赴荥阳。这样荥阳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第五,楚军分散。 从武关到成皋、荥阳,再到黄河以北的赵国、燕国、齐国,一旦多点开花,楚军就必须处处设防,兵力必然分散。分散之后,楚军在单一战场上的兵力就会被弱化。 《孙子兵法·虚实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之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战略思想的效果 按照辕生的战略,对战场重新排兵布阵之后,虚实、强弱、劳逸、主客都会发生逆转。 项羽的防线被无限拉长了,用于各个点防守的兵力增加了,而战场上可调动的力量减少了。在此之后,项羽在战场上虽然经常战胜刘邦,但是在战略全局上再也没有获得控制权和主动权。此战略实施一年半之后,项羽在垓下被围,最后乌江自刎。 而刘邦可以反客为主,抓住主动权;变劳为逸,军队得以修整;一点变多点,虚实转换得以实现,整体的战场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邦彻底握住了战场的控制权。本质上是战略思想的转变,战场形势的转变,战场形势中包含的内在势能已经完全不同了。 辕生的战略实施之后,刘邦获得了更全面的优势,无论是从全局上还是从单点上,这就是战略思想转变的巨大威力。
0 阅读:3

王老讲鬼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