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子:大禹治水是为了守护三星堆,治水地在成都彭州天彭阙(门)

翔子推理师 2024-04-23 12:05:48
翔子事前推理师解开大禹治水的动机秘密是为了守护三星堆,治水地在成都彭州天彭阙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禹治水,但一定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过大禹为什么治水?他治水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大禹治水是为了疏通河道保障更多的土地或者耕地。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我们回到大禹所处的四千年前,那个时候恐怕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那个时候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现在几十个城市的面积。炎黄蚩尤涿鹿大战,总人数几千人,商周牧野之战三万人,相当于一场马拉松的总人数。可见当时中土的人口规模

如果不是为了更多的土地,那是为什么呢?直到三星堆横空出世,这个问题才有了答案,三星堆是上古众多帝王的祖庭,对后世任何帝王来说,它就是一个必须要时代守护尊崇的不动产。三星堆不能搬,也搬不动。所以才使得大禹们无论都在何处,也不得不在这里固守三星堆上游的生命航道湔江。当然,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并不叫湔江,而是另有其名——江水。

现在,让我们从头开始推理,为什么说大禹治水就是现在的湔江天彭阙。

大于出生地四川汶川,这几乎已经是主流共识,汶川距离湔江仅仅只需要翻过一座九峰山。从朴素的人类发展观来讲,那个时候交通并不发达,大禹在自己家乡附近进行治水,完全符合逻辑。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也至少可以说明工程所在地就是离家不远。如果说治水工程在黄河哪个地方,那他干嘛翻山越岭天遥地远去过一下家门而不入呢?

除了大禹出生地在四川,整合四川各地政府官方的考证,伏羲、嫘祖、岐伯、彭祖、颛顼、女娲、共工、少昊、昌意等等大禹黄帝家族的几乎所有成员都在四川。非常有意思的是湔江所在的彭县志也有转载西汉的《大戴礼记》的记载说明黄帝儿子就出生在湔江,这段话大意就是黄帝长子青阳少昊降居泜水,泜水即为湔水也。还不明显吗?在彭县的湔水不就是湔江吗?从这个信息来讲,大禹与少昊还算真正的老乡。

如果觉得《彭县志》记载这些内容难免有自粉之嫌,那我再来列举一位宋代江西人罗泌的《路史》来佐证吧:“少昊玄嚣姫姓降居泜水,江水即泜水今之湔泜水”。这段话非常重要,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黄帝长子少昊玄嚣青阳降居在涧江流域,它更证明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湔江也是山海经里著名的“江水”的一部分。

以上的信息主要是要说明大禹及其家族都在蜀地,所以大于在蜀地治水并不突兀,非常合理。那么具体治水地在四川哪里呢?

《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理坐标,“岷山”和“沱”。他们恰好也都在湔江区域。

接下来我们再来确证一下,《地理通释》:“岷山在茂州汶山县,禹导江始于此”。《尔雅》:“沱水自蜀郡都水县湔山与江别而更流。江沱在繁县”。这里“江沱”所在的繁县,正是湔江下游三星堆区域鸭子河流域的彭州濛阳。

我们接着往下推:

《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注意,这里开始出现与湔江所在龙门山有关的信息了。那么龙门在哪里呢?

《水经注》:“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湔江,鸭子河)历其间,故谓之伊阙”。

到这里准确位置就基本锁定了,在湔江两山若阙的的地方不就是天彭阙吗?

那么大禹治水的结果是什么呢?《淮南子》“禹凿江而通九路”,《金楼子》:“禹凿江,通乎九谷,洒分五湖而注东海,民不怨者,利也”。《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以上都是讲的大禹治水地是九江之地。大家看看这张图,除了彭州天彭阙,试问哪里还能有如此精准对应的地理环境?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好,现在我们回到视频开始的问题,大禹为什么要在湔江口天彭阙治水?因为湔江就是三星堆的生命线,距离三星堆直线距离仅50公里的宝山就是三星堆铜矿、金矿、玉矿的采集加工地,按照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强教授的提法,宝山同时也是三星堆生产生活物资的启航地。湔江作为三星堆的生命线,如果出现地震断流,或者改道,或者泛滥,那对三星堆来说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后世帝王承担不起的。

好,话题说到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说,通过上古祖庭三星堆在湔江下游存在的事实,反过来也可以反推大禹在湔江上游天彭阙治水的推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呢?其它有大禹治水传说的地方有像三星堆这样值得历代帝王坚守的高价值目标的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