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的广袤版图中,红利投资正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开年以来,科技股成为市场焦点,相比之下,去年备受追捧的红利高股息板块略显沉寂。然而,经历了市场的洗礼,投资者逐渐意识到多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不少人开始思考,左手科技成长,右手价值红利,是否是布局2025年的最优策略。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红利投资,显得尤为必要。

红利投资和科技投资,吸引着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科技股投资,通常伴随着高风险与高回报,以恒生科技指数或科创板指数为例,其波动率可达30%,最大回撤近70%-80%。投资科技股的投资者,往往期望在高波动中获取高额收益。
而红利投资则更侧重于稳健收益,其波动率一般在15%-20%,最大回撤在拉长年份来看也仅20%左右。红利投资的背后,多是公用事业、成熟消费品等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经营稳定,可预期性强。从收益目标来看,科技股投资旨在追求高增长带来的丰厚回报,红利投资则追求每年稳定的收益,其年化收益一般在股息率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股权溢价,大约在7%-10%之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在这一背景下,投资者的目标逐渐从追求高收益转向追求稳健收益,红利投资也因此越来越受到认可。

红利投资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低波动的特性。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成立至今,正收益概率较高,充分体现了其稳健收益的特征。在投资世界中,波动会带来“波动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利影响,波动大的资产,看似收益高,但在计算复利时,由于几何平均永远低于算术平均,实际收益可能并不理想。例如,张三投资产品第一年赚50%,第二年亏30%,看似赚钱,但实际1.5×0.7=1.05,仅实现微利;而李四投资产品第一年赚10%,第二年赚10%,最终收益为1.1×1.1=1.21,明显高于张三。
二是心理影响,高波动的资产会对投资者心理造成冲击,导致投资者在高点追入,低点卖出,从而造成实际亏损。房子作为一种投资品,由于其流动性差、波动小,投资者往往能长期持有,从而获得收益;而股票市场波动大,投资者很难克服心理障碍,实现盈利。红利投资的波动率刚好处于10%-15%这一相对舒适的区间,波动税交得较少,每年的收益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较为接近。
从收益来源看,红利投资主要由分红和股价波动两部分组成。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相比中证红利指数,多了红利部分,这部分收益较为稳定,近年来股息率不断提高,已接近5%。剩下的股价波动部分,由于红利股票多为经营稳健的成熟公司,股价波动较小,且随着市场缓慢上涨。两部分收益叠加,使得红利投资的收益较为可观。

红利投资策略之所以长期有效,源于其自身独特的机制。红利股票如同债券一样,具有稳定的分红,红利策略或红利指数以分红为导向,谁分红高就买谁。当股票被过度炒作,股息率下降时,就会被红利策略剔除,这种反佣级机制使得红利投资不怕被炒高,能够长期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红利投资,都能获得较为稳定的年化收益。
在红利投资中,择时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从相对收益角度进行红利择时难度较大,不同国家的有效指标存在差异,缺乏普适性。但从绝对收益角度来看,当持仓股票的股息率失去性价比时,红利投资会出现亏损。例如,2018年中证红利静态股息率仅2点多,2015年只有1点多,随后都出现了大幅回撤。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跟踪高股息含量指数,判断红利投资的时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市场上能找到符合标准的红利股票,就无需频繁择时。

当前,红利投资正处于一个较好的介入点。一方面,股息部分收益稳定且不断提高,从2018年的3%-4%涨到现在的5%;另一方面,资本利得部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未来有补齐的空间。无论是股票上涨还是下跌,红利投资都有一定的优势。
红利投资:A股与港股的差异及产品选择A股和港股市场的红利股存在一定差异。港股静态股息率通常高于A股,但港股市场流动性较差,财务报表规范程度和发布时间不统一,增加了研究难度。对于港股红利投资,股息替代策略是较为可行的选择,即选择两地上市且股息更高的公司进行投资,这样可以降低风险,获得更加稳定的回报。
在红利投资产品选择上,市场上既有主动型基金,也有被动型产品。红利投资具有可解释、可复制、可预期的特点,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应根据自身定位进行决策。如果追求收益来源纯粹、更高的分红,可以选择具有明确红利投资目标的主动型基金;如果希望投资更加透明、清晰,可以选择ETF等被动型产品。

在资产配置中,红利投资扮演着重要角色,常被视为资产组合中的后卫甚至门将。采用杠铃策略,将红利与景气、成长类资产搭配,可以有效降低组合波动率,提高投资者的心理舒适度。例如,在持有科技股的同时配置红利股,当科技股下跌时,红利股的稳定收益可以缓冲组合的损失,让投资者更有信心在底部加仓科技股,从而实现长期收益。
杠铃策略的精髓在于再平衡动作,通过在资产价格波动时进行反向操作,实现低买高卖,从波动中获利。中国市场波动频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进行再平衡操作的机会,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定投是投资红利产品的一种有效方式。红利产品具有较强的反转效应,当出现较大回撤或绝对收益为负时,加倍定投的胜率较高。因为跌下来后股息率会变高,会吸引长期资金买入,推动股价回升。

与美国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和美国的红利产品在规模和特点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海外,红利产品规模较大,低波和红利产品占比较高,同时,income基金这类波动率在8%-15%左右的产品规模也较大。而在中国,目前主要是高波动和低波动产品,中波产品较少。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居民财富的增加和投资需求的转变,对稳健收益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红利投资以及类似income基金的中波产品,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类产品能够提供稳定的分红,满足投资者对稳定现金流的需求,让投资者在享受投资收益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实现稳稳的幸福。

红利投资凭借其低波动、可预期、长期有效的特点,不仅可以作为长期持有的资产,还能在资产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投资者构建一个更加稳健、合理的投资组合,引领投资者踏上稳稳幸福的投资之旅。
文本来源于@中欧基金的音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