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到底是失踪还是叛逃?其实这一切,早就在他的计划之内?

峻辉聊过去 2024-11-08 02:11:37

1980年6月,新华社一条消息,让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科考罗布泊过程中失去音讯,至今已断联7天。”

简短的消息,却如平地惊雷般,迅速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引起动荡。

各方立刻调派人员奔赴罗布泊,对彭加木实施营救。

与此同时,坊间也流传开来有关彭加木消失的种种流言。

有人说他不幸罹难,有人怀疑他叛逃到了国外,还有人说,这一切都是他早已计划好的阴谋。

中国穿越罗布泊“第一人”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于广州番禺县一个商人家庭。

23岁从中央大学毕业后,彭加木就进入了医学研究所工作,解放后就职于上海一家生物化学研究所。

1956年,彭加木被调往新疆工作,帮助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自此,彭加木的命运与中国西北边疆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而最终,他也命丧大漠。

让他折戟罹难的所在地,正是闻名中外的罗布泊无人区。

1980年5月上旬,彭加木率领一支综合科考队员,从北向南纵贯整个罗布泊,对这片神秘的地域展开考察。

罗布泊,中国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片无人区,中国首枚原子弹在此爆炸成功,连带着罗布泊一起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变迁湖,后来因为河床风沙淤塞,逐步沦为盐层地带和沙漠,最终成了无数探险者心中的噩梦。

可达70度的高温、昼夜上百度的温差、三天两头的强沙尘暴、极度干旱的土壤环境,任何一条都足以轻易带走人类的性命。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彭加木一行人开始了对罗布泊的征服。

5月9日,科考队迎着漫天风沙,从大漠边缘艰难蠕动到了罗布泊核心地带。

第二天,彭加木一行人进入湖中心,放眼望去全是白灰色的盐碱地。

中午的时候,烈日当头,这里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四周没有一丝风。

但他们没有休息的心思,一到地点就在彭加木的指导下,立刻开始考察任务。

队员们挖开一个土坑,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片灰绿色,用嘴一尝,味道偏苦偏咸,不用想就知道富含钾盐和某种矿物元素。

这极有可能意味着,罗布泊下方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资源,这让众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5月13日,科考队又来到罗布泊南端。

扒开仅有半指深的土层,下面全是大块大块的盐块晶体,队员们一脸惊喜,正如彭加木所言:“罗布泊下面全是宝贝,以后要是能好好开发,一定大有用处!”

临走前,彭加木在这里留下一个绑着红丝带的标杆。

这标志着,人类的足迹,终于第一次踏足这片荒无人烟之地。

接下来,他们继续向前方走去。

6月2日,科考队的饮用水耗尽,但后方没有退路,队员们只能埋头向前。

渴的受不了了,只能原地掘一个土坑,从地下吸两口稍微湿润的空气。

但这根本没办法缓解水源短缺,带来的死亡威胁。

彭加木急了,他一边向前探路,一边留意着周遭的环境,想要寻找到水源。

终于一天下午,科考队在茫茫大漠找到一片野草。

彭加木非常激动,他离着老远就呼喊大家:“找到植物了,我们有希望了!”

就这样,靠着这波水源补给,科考队成功穿越“死亡之海”。

从北到南,彭加木科考队纵贯罗布泊的壮举取得了成功。

1980年6月5日,这一天中国科考队在彭加木的带领下,从北向南横穿罗布泊,抵达预计中的科考终点米兰。

自此,罗布泊的神秘大门,开始向人类打开。

葬身罗布泊

完成壮举后,彭加木一行人的脚步并未停下。

1980年6月11日,在米兰农场短暂休整几天后,彭加木一行人再次出发了。

他们的目标是,沿袭着古代丝绸之路南线,从南向北再走一遍罗布泊,更加细致的考察无人区生态。

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小瞧了这片“死亡之海”的难度。

5天后,考察队经过昼夜不息、风餐露宿的前行,来到距离库木库都克8公里之外。

这时候,考察队的食物、水源都要见底了,就连汽车汽油也所剩无几。

但这里距离预定考察地点,还剩下足足400公里路程。

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们还能联系上大本营。

当晚,考察队开会决定:向大本营求援。

彭加木起草电报称:“我们缺少饮用水和汽油,请求紧急支援水、油各五百斤。”

随后,队里将他们所在的坐标,发送给了大本营。

17日上午9点,大本营传来消息,表示会尽快送来援助物资,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下。

大家有的在帐篷里看书,有的在躺到睡袋里休息,只有彭加木心里始终不是滋味,他在外面久久徘徊。

原因很简单,请求大本营援助一次,代价太大了。

距离太远,物资只能由部队的直升机运送,这么来回一趟就要上万元,平均下来一公斤水要二三十,比油还贵。

彭加木舍不得这个钱,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他们能就地解决问题——自己找到水源。

于是下午1点左右,彭加木突然消失在了营地,队员们只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彭加木的留言:我去东面找找水井。

50多度的高温天气,彭加木只身一人外出沙漠找水,这种情况无疑是危险的。

队员们发现彭加木失踪,立刻对其展开搜寻,可直到晚上也没见到彭加木的身影。

大家只能点燃篝火,再把汽车大灯都打开,希望彭加木能看清方向,回到营地。

每隔一小时,队员还会发射一发红色信号弹,标明营地方位。

这一夜,所有人都没合眼,可最终还是没等来彭加木。

他们知道,这位带领中国科考队首次穿越罗布泊的科学家,多半是回不来了。

次日中午,救援直升机降落营地,送来急救水源和汽油。

随后,新疆军区对彭加木的大搜寻也提上了日程。

数十架次的直升机以营地为中心,在东西长140公里、南北宽60公里的大漠,展开了地毯式搜寻。

地面上黑压压的人群、天空中频繁起降的直升机,甚至专门从上海、南京等地借来的军犬,全都在日夜兼程的搜寻着。

只可惜,到最后彭加木还是不见踪影,连遗体也没找到。

搜索队认定难以彭加木已经罹难,且难以寻回其尸骨之后,只能遗憾而回。

离开前,科考队在彭加木出事地点附近,为他树立起一座纪念碑。

这是对彭加木功绩的纪念,也是对后来者考察无人区的警醒。

对彭加木下落的猜想

彭加木失踪一事,一度在国际社会引起震动。

但随着搜救行动结束,一切也随之戛然而止,彭加木与那座树立在大漠中的丰碑一起,永远留在了罗布泊,也渐渐被历史的风沙所淹没。

直到2006年,罗布泊一则无名尸骨的新闻,再度让彭加木这个名字回到公众视野。

据悉,科考队在考察罗布泊无人区时,在一处沙窝中寻到一名男子尸骨,身份不明。

依稀记得当年新闻的社会群众,立刻联想到了多年前葬身大漠的彭加木,消息一度惊动了中国科学院。

然而,当彭加木当年的科考伙伴夏训诚教授,亲自前去考察尸骨时,很快传出让人遗憾的消息:从尸骨出现地点、尸骨周遭物品判断,系彭加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据此推断,遗体是彭加木的可能性不大。

夏训诚的言论,无疑让不少对中国科学事业有关注的民众大师所万,但与此同时,彭加木其人其事,也再一次在公众间流传开来。

不明真相的民众,开始纷纷揣测彭加木当年的遭遇。

有人说,彭加木外出掉入了沼泽流沙,整个人连带随身物品都被吞噬到沙漠下方。

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是那么回事。

但这明显是对罗布泊环境不了解的表现,据科考队员带回来的消息,罗布泊虽然以前是一片湖泊,但现在早已干旱,一滴水都难找,更无法形成沼泽、流沙这种地貌。

也有人说,彭加木在外面可能遇到了野兽,不幸成为野兽腹中口粮。

搜寻部队传回来的信息中,也的确提过在周围发现了狼粪,但后来探查发现,库木库都克一带只出现过极少量的骆驼、野兔,距离狼窝还有很长距离。

更有人开玩笑,说彭加木半路被外星人“绑架”走了。

这个极其富有想象力的说法,一开始被很多人当做笑话一听而过。

可随着种种推测都被推翻,还真有人认为,不排除“外星人说”的可能。

不过,所有流言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还要数“叛逃说”。

个别不怀好意之人揣测,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彭加木早年间受到过创伤,打着科考罗布泊的名号,实则是计划叛逃至国外?

这则传言愈演愈烈,一度被当做彭加木失踪的真相。

彭加木的家人对此极为愤怒、苦恼,因为这不仅是对彭加木的污蔑,更是对其创造了横穿罗布泊先河之功绩的践踏,让人难以接受。

好在该传言很快不攻自破,毕竟但凡对罗布泊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样一片可怕的无人区。

纵使彭加木有心“叛变”,他又如何穿越茫茫大漠,跑到其他国家去?

正如有关部门所言,彭加木是政治素养过硬、且勤勤恳恳的科学家,绝不会做出背叛祖国、悄然转投他国的行为。

况且,彭加木失踪之地深处茫茫大漠,距离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很长距离。

再加上沿途的高温、沙尘暴、缺水缺粮,一个年迈的老人家如何能克服这些困难,去往别国?

且据记载表明,就在彭加木出事后的第二天,库木库都克附近就刮了一场11级的沙尘暴,后续5天又有两次大风天气。

如此恶劣的气候,常人在没有任何辅助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绝不可能走出罗布泊。

目前,对彭加木失踪之谜的讨论,依然没有停止。

综合种种说法来看,其中相对可信,也最能被人接受的,是“病发说”。

彭加木来到新疆后,患上了恶性肿瘤,癌细胞在体内疯狂蔓延,两个足有拳头大的肿瘤,一个长在心脏上,一个长在食道附近。

按照常理推断,彭加木本来就寿命不多。

后来彭加木在上海接受治疗时,又被诊断患上了网状细胞淋巴瘤,当时医院给他用了不少外国进口药,才算勉强保住性命。

但医生也警告说:“病情随时可能复发。”

但为了祖国的科考事业,彭加木还是毅然进入了罗布泊,想要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燃烧尽自己最后一点余热。

进入罗布泊以前,彭加木就没断过药。

科考开始后,一进入罗布泊彭加木身体就不行了,常常出现体力不支、身体异常的情况。

他也曾向队友抱怨,称自己的老毛病犯了,满脸的痛苦神情。

综合这些迹象判断,不难推测,失踪前的彭加木,身体就已经达到极限,随时有倒下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独自外出寻找水源,被漫天风沙吞噬掉,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说法传出后,起初彭加木的家人并不愿意相信。

他们认为,彭加木平时很注重锻炼,虽然患癌在身,但身体还算硬朗。

可他们对罗布泊无人区的极端环境,毕竟不了解,再加上心中对家人的执念,自然不愿接受彭加木真的永远沉睡在罗布泊的实情。

但同一科考队的其他队员,都普遍认为这是彭加木罹难的真相。

结语

自从完成横穿罗布泊的壮举以来,彭加木便彻底消失在了茫茫大漠,自此杳无音讯。

一轮又一轮地毯式的搜查,也未能寻回彭加木的遗骨。

至今坊间流传的种种猜测和谣言,除了“病发说”还算靠谱之外,其他观点都很难让人信服。

唯有一点可以确定且不能否认的是,彭加木倒在了为科学事业献身的路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