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生活二三事

峻辉聊过去 2024-11-07 15:07:34

斯大林是一位在世界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人们认为他是一个神鬼莫测、难以捉摸的领袖,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功过非凡、毁誉参半的政客。

一方面,斯大林是苏联秩序的维护者,任何人、任何组织敢于挑战这一秩序,都将遭到斯大林的严惩;另一方面,斯大林本身也是秩序的制约者,其本人牢牢受制于秩序,和秩序融为一体。换句话说,斯大林本是即是秩序,一旦身死,秩序也将走向毁灭。

九十年代末,随着档案的解密,人们通过斯大林的二三件小事,对于斯大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全面了解斯大林。

捧着《圣经》反宗教

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外76公里,有一座古老的小城,名叫哥里。它位于库拉河一处河谷之中,四周小山环绕,绿树成荫,平平的山顶上立着一座堡垒。哥里,这个地方,盛产葡萄酒。一眼望去,尽是和人一般高的葡萄架,美酒的香味,很远就能闻到,这就是日后震撼寰宇的斯大林的故乡。

斯大林的父亲名叫维萨里昂,本是一名农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维萨里昂也获得了自由。后来,他在阿德尔汉诺夫皮鞋厂当了学徒,同信仰东正教的叶卡捷琳娜结了婚,并生下了斯大林。

同为农奴出身的两人,家里十分贫穷,仅有的家当是一张桌子、四条凳子、一个小碗橱、一面镜子、一只掉了漆的箱子和一张铺着草垫子的木板床。本来,两人共生了四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前三个通通夭折,只有一个活到了最后。父母格外怜惜,为其取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什维利(也就是后来的斯大林)。

从出生起,斯大林就非常命硬,真对得起“斯大林(钢铁之人)”这个名字的含义。斯大林的父亲嗜酒如命,符合格鲁吉亚的一句俗语——“每个皮鞋匠都是酒鬼”。故而,幼年的斯大林和母亲常遭到殴打。

平白无故地挨打,激发了斯大林血脉中的反抗性。根据斯大林女儿斯维特兰娜的回忆:“有一天,爷爷喝醉了,又要打母亲。斯大林就手拿一把水果刀,朝爷爷身上扔了过去。爷爷见状,立马去追父亲,还是邻居将父亲藏了起来,才躲过了这次危机。”

从6岁开始,斯大林几乎和父亲就分道扬镳,各过各的生活。母亲叶卡捷琳娜靠给富人家做家务,加工服装维持生活。1886年,斯大林患上了严重的天花,本是不治之症,命硬的斯大林又熬了过来,战胜了疾病,只是脸上永远留下了浅黄色的麻子。

母亲叶卡捷琳娜一心想让斯大林成为神父,不过父亲却不愿意。为此,两人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要不是父亲于1890年因酗酒和人打架意外去世,斯大林说不定就是一个街头的修鞋匠了。

在哥里的教会学校,斯大林谨遵母训,刻苦用功,加上他本就天赋异禀,有着出色的记忆力,在背诵《圣经》时,可谓是一字不差,因此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不输任何一位富家子弟。1894年7月,斯大林以一张考试优等证书的成绩离开了母校,被学校保送到第比利斯神学院学习。在这里,斯大林开阔了眼界,可由于自己的穷苦身份,也受尽了许多贵族子弟的白眼。

当时的大环境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冲击着宗教神学。在这一背景下,神学院规矩繁多,不允许随便出校,学生犯了过错,也要被关进小黑屋。另外,由于宗教禁锢人性,不少修道士还明里暗里猥亵学生,满足自己的兽欲。

青少年总是非常反叛的,斯大林也不满意学校的各种规定,开始憎恨学院和修道士,憎恨“屈辱人的体制”。这个时期,斯大林博览群书,在学校外的一所流动图书馆阅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以及斯宾诺莎的《伦理学》。

不过,斯大林私自阅读禁书的行径还是被神学院助理学监穆拉霍夫斯基发现,他在学生品行登记簿上记载道:“看来约瑟夫·朱加什维利有一张从廉价出租书刊的图书馆借书的证件。今天,我没收了维克多·雨果的《海上劳工》,在书里发现了那张借书证。”

院长也指示道:“让他长时间蹲禁闭,上次为雨果的那本名为《九三年》的书,我已经警告过他了。”

1893年12月,神学院爆发了轰动一时的罢课风潮,斯大林逃亡到基辅,还是被捕,坐了三个月的牢。出狱后一直受到警察的监视。从那个时期开始,斯大林彻底断绝了信奉东正教的念想,成了一个手捧《圣经》反宗教的青少年。

抢银行的悍匪

参加革命初期,斯大林还是一个小角色,活动范围仅限于高加索地区。可由于沙皇对工农的盘剥,导致罢工游行此起彼伏,斯大林也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1905年11月,斯大林被选为出席俄国社民党的代表,在塔墨尔福斯第一次见到了列宁。

此前,斯大林将列宁比喻为社民党的山鹰,他想象的列宁是“这个人不仅在政治上是高大的,而且可以说在体格上也是高大的。”但真的见到列宁,斯大林是有些失望的。不过很快,列宁就以缜密的逻辑和振奋人心的演讲,征服了斯大林,让斯大林成为了列宁最忠诚的追随者。

对于如何推翻沙皇暴政,斯大林主张武装斗争,斥责孟什维克的温和主义策略。要采取这一方式,斯大林就需要人力、财力。该如何获取革命经费,斯大林想到了抢劫银行这个办法。

依照历史资料,从1905到1908年,外高加索地区,有案可查的抢劫没收活动多达1000多起,不能说斯大林是所有抢劫案的主谋,但至少相当一部分是斯大林策划的,其中数额最大,影响最广的就是发生在1907年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银行抢劫案”。

那一天是6月26日,斯大林化名“柯巴”,指派一些革命者在抢劫前故意引开了巡逻的先兵和警察,还让两名团伙成员站在制高点,俯瞰整个广场把风。依照斯大林的指示,团伙成员多打扮成农民,他们都腰藏左轮手枪和手榴弹,埋伏在街角处。

斯大林的挚友“卡莫”则伪装成骑兵队长,驾着一辆开放式的四轮马车来到广场,侦查广场四周环境。10点30分左右,俄罗斯帝国国家银行第比利斯分行的一架马车行驶到了广场,上面坐着两名护卫、一名银行的出纳,还有一位会计,后面还跟着满是武装士兵的四轮马车和大量哥萨克步兵。

团伙成员库普里利亚什维利发出了行动信号,斯大林见状,立即向护卫开枪,炸弹也从四面八方抛出。格鲁吉亚报纸《伊萨里》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没人告诉我们可怕的响声是爆炸、还是地震……声音引发的哭喊声、叫骂声不绝于耳,剧烈的爆炸过于强大,以至于打翻了附近的烟囱。

运输银行的马车受惊狂奔,一位革命者投掷了一枚手榴弹,精准落在了马腿处。爆炸以后,马车掀翻在地,另一位快步上前,抢走了马车上装着银币的钱袋,卡莫和斯大林迅速上前,开火掩护。由于时间紧迫,斯大林不得已在身后留下了两万卢布,用来制造混乱,这样斯大林和团伙成员才得以顺利逃脱。

搞笑的是,后来在涉及这段“黑历史”,斯大林则保持了沉默。比如,1931年12月13日,德国作家埃米尔机敏地问过斯大林:“在你的生平历史中,有一些所谓的强盗性的事迹,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斯大林则一个劲地聊一些俄国农民运动的历史因素,巧妙避开了这个话题。事后,他还给了这位大作家一本小册子,说这个小册子有你想要的全部内容,结果是小册子根本没有提及这段历史。

斯大林捡纸团

作为一个政治家,斯大林及其看中情报,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甚至连一个纸团都不放过。

1945年2月4日-11日,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三人齐聚雅尔塔,讨论战后格局。就整体而言,雅尔塔会议的气氛是良好的,大部分日程上的协议都顺利签订,与会人员也都放松了不少。

有一次,斯大林邀请罗斯福、丘吉尔进餐。那时翻译人员的位置不像现在这样,是处于领导人的背后,而是坐在桌旁的第一排,服务生给翻译的饭菜也非常美味可口。那一天,斯大林的随身翻译没有吃早饭,肚子饥肠辘辘。

趁着斯大林没注意,翻译就开始大快朵颐,赶快切了一片肉,填进了嘴里。正当这时,斯大林问了丘吉尔一个问题,翻译嘴里的食物还没有咽下肚子,就只好哼哼唧唧。

斯大林一瞧,露出了鹰隼一般的眼神,盯着翻译埋怨道:“你是怎么搞的,难道是让你到这里白吃白喝的吗?你在这儿是翻译,是工作,真不像话!”好在罗斯福、丘吉尔都劝道:“他兴许是饿极了。”两人反应诙谐,哈哈大笑,斯大林也跟着笑了起来。

第二天,三人坐在桌子上,开启了会议。当几人讨论到有关开辟第二战线的问题,所有人都发现,英国的艾登给丘吉尔写了一个小纸条。丘吉尔立即打开一看,将纸条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斯大林也注意到了,随即就继续讨论。

会议结束后,与会者都散开了,斯大林对前一晚出洋相的翻译说:“你去看看,那纸条写了什么,回来告诉我。”显然,斯大林是不会放过一丝侦查的机会,他认为纸条上所写的,会是英国的立场。

翻译前一天刚出了洋相,得到一个赎罪立功的机会,丝毫不敢怠慢,便和保安找到了那张纸条,并递给了斯大林。那时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一起在使馆的花园散步。斯大林见翻译来了,就说道:“你把纸条的内容念一念。”

翻译小声念道:“温斯顿,你裤子上的拉链开了。”斯大林一听,立刻笑出猪叫声。随后翻译继续说道:“这纸条上还有一行丘吉尔的字。”斯大林便不再笑了,说:“别愣着了,我倒要听一听丘吉尔是怎么说的。”

随即,翻译又说道:“谢谢你的提醒,老鹰是不会从窝里掉下来的。”这下,斯大林笑得更大了。众所周知,笑声是会传染的,斯大林一笑,大家都笑了,本来也很好笑。

生活中的斯大林的确很风趣,完全不像政治上的斯大林。他在生活中,也不喜欢钱财。一方面,他对于钱财没什么概念,对于他的照顾,是苏联最好的,衣食住行都有人服务。在他死后,留给后人的财产也非常之少,只有900多卢布,个人物品也就只有5个烟斗、4个烟盒、一个笔记本,几件旧衣物。

结语:

斯大林的功过难以论说,斯大林的是非,充满了曲折。评价斯大林,恐怕没有俄国人民更有话语权。在2016年3月2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采访民众,探讨谁是俄罗斯百年内最伟大的十位领导人。结果显示,斯大林高居第一位,这恐怕就是斯大林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吧!

参考资料

《纵横捭阖——斯大林生平故事》 李朋 高德宝合著 红旗出版社

《挽狂澜于既倒的伟人——斯大林》 石油工业出版社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