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入错行:搞懂路径依赖法则,让5年后的你,感谢现在的选择

职路施语 2021-06-24 14:44:35

阅读文章前,请点击关注,您的这一举动,既会激起笔者的写作动力,更会让您的认知收益持续增加!

一、这样的工作,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上一周,已经做了近3年销售员的同事王勇一直不在状态。对待客户也不像往常那么上心了,就在上一个月,一个近100万元的单子让他跟丢了。

对此,公司不但取消了小王当月的绩效奖,还专门找他进行了工作谈话。而王勇的回应很直接:就是不想干了。

私下里了解,3年前的王勇,毕业于一所985院校,原本学的是行政专业,但毕业后,因在短时间内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再加上家境的原因,当时也就没做过多的考虑,随便找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当起了销售员。

头一年,感觉还不错,尤其是个别月,销售业绩做得好的话,还可以从公司那里领到一部分提成。当时,小王的工作兴致也很高,但到后来,却发现做销售其实也没那么简单。

尤其是碰到那些较为难缠的客户,免不了要喝酒应酬,而这对于酒精有些过敏的小王来说,时常犯难。那个100万元的单子,也与应酬没有做好有很大关系。

王勇很苦恼,但想一想自己毕业时所学的专业,到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而且,自己手头多少还有一些客户资源,况且自己也是一个马上奔三的人了,再重打锣鼓另开张,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就这样,小王开始每天在自怨自艾度过,稍遇挫折便开始垂头丧气。

职场当中,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选择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选择过后,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成功的选择,较为适合自己,并能够持续走下去;另一种是失败的选择,随着工作的深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

而后一种情况在职场上很常见。不过,一旦习惯某种工作状态还有职业环境时,便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正如,文中开头的销售员小王所呈现出的情况。若重新做出选择,往往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就此问题的出现,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职场里,我们经常遇见,但却往往很难掌控的“路径依赖法则”。

二、路径依赖,为何难以摆脱?

所谓的路径依赖法则,是指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似乎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对做出的选择持续进行自我强化,并让你无法轻易走出去。往往,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你几年后的生活状态。

这一法则被总结出来之后,最早被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用于阐释经济制度的演进。为此,道格拉斯·诺斯还在1993 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来,这一法则也被应用到了职场领域当中。

现实中,大部分职场人都会这样的体会,当选择了一份工作之后,尤其是第一份工作,从事了一段时间过后,度过了刚入职时的波动期之后,再离开就相对困难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结论是:惯性使然。

对此,有专家专门做过形象地比喻,选择第一份职业,就如同我们穿衣服时所扣的第一粒纽扣一样,如果,第一粒扣错了,后来就很可能一路错下去。

一般而言,一份职业从事得越久,路径依赖的影响就越大,以致形成的递增报酬及自身强化心理就越强大,如此一来,调整的成本也就越大,改变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惯性作用下,单一选择不断强化,也越来越不愿意付出能够导致改变的付出成本,从此陷入循环,再难抽身。

由于惯性使然,在找工作时,往往优先选择国企、公务员,而不愿去挑战真正感兴趣的;理财,人们也会优先选择银行存款,不愿意理会新型的理财模式等等。

再如,我们选择看电影,看了一段时间过后,哪怕意识到这部电影剧情很烂,但往往还是选择继续看完。

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走现成的路,是最省事最不费力气的。而改变,是要做出巨大思想和行为痛苦的。而这也正是许多人,许多道理都懂,但却依然过不过这一生的内在原因。

在既得利益面前,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保持原状,在不确定面前,大部分人都会倾向于确定,这样才够安全。

三、摆脱“路径依赖”,选好工作,你需要做到“三看”

摆脱“路径依赖”,难就难在,对当下的利益难以割舍,由此而来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对此,就需要综合权衡利弊,真正看清所得与所失,才能从当下的利益束缚中,果断跳出来,重新做出新的选择,而这才是最主要的。

1.看内,找初始感觉

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在一次做如何改变个人命运的嘉宾分享时,讲到一句话,在面临选择,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这种感觉,实则是一种直觉,也是一种自信,人做为一种集理性与感性于一身的存在,既通过肉体器官直接接触着客观世界,形成对事物表面的初步认识,又依靠外界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个人的综合判断,两者之间无障碍的交集所形成的结论,最直接,也往往最准确。

如何捕捉到这种感觉,实则也不甚复杂,那就是要及时搞清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么?放到对工作的选择上,则意味着要搞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具体可以做到三问:

首先,你要问问自己,你想要做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

其次,你要看看自己,你会做什么?你的知识,能力够不够?

最后,你要想想,现在可以做吗?是条件和时机都允许吗?

而什么是该做的工作呢?就是“想做”、“会做”、“可做”这三个元素的交集,就是该做的工作。

三问过后,实际上,你已经将这一外在的事情,化为能被个人所控的内在范围当中,由此确定出的工作,则意味着你对它拥有一份掌控感,进而会使自己变得安静下来。

2.看外,得多方印证

一项工作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无论前期进行多么详实的规划与打算,确定出一项自己认为很不错的工作,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加以印证,才能进一步确定个人对工作选择的正确性。

自己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每年经常性地到全国各地参加职场界精英与大咖有关就业趋势与机遇方面的内容分享,对此,个人表示不理解,“每次都参加价格不菲的交流会、分享会,你觉得有意义吗?”

那位朋友非常肯定地告诉我,“这样的会议,看似既费钱,又费时,但对整个行业的就业趋势与走向,分析得很透彻、很到位,无论对于个人就来还是创业都是极具参考价值。”

实则,这就是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做工作选择方面的决策。

除了链接这样的高端圈子之外,我们还可以多请教这一行业的亲朋好友,听一听他们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真实感受,或许也能受到启发。

再者,就是利用一定时间,亲身感受一下。倘若,每天只是一味地老板让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只是那种近似机械式的被动工作,个人一点儿自主时间与空间都没有,那么,还是尽快抽身离开,防止因为长时被卷入,进而陷入路径依赖这样的无休止的循环当中。

而当你接手这样的工作时,很容易从中找到快乐,并能进入到一种心流的状态。那么,这样的工作往往就是自己的首选,毕竟,喜欢并且是擅长的,才是快乐的。

3.看远,做权衡利弊

同样花时间,同样的一份工作,为薪水工作的人和为自己将来铺路的人,几年后差距就出来了。同样的时间成本,有些人高就,有些人却被Pass掉。

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是否做过长远的权衡利弊,只是一味地为钱而工作,尽管当时可能赚得一些快钱,但一旦时过境迁,没有了高收入,就会变得迷茫而无所适从。而既为当下的钱途,也为未来的“潜途”打拼的人,尽管暂时的收入偏低,但最终还是会笑到最后。

在知乎上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国企工资1月5000,私企1个月8000,该如何选,其中有一条高赞回答,是选择综合优势明显的国企。

从中不是引导我们,选择工作都要清一色地选择国企、事业单位乃至公务员队伍这样的旱涝保收的单位,而是在决定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权衡利弊。

倘若,个人家境较好,资金储备丰厚,就是想趁年轻时闯一闯,看一看个人的价值到底有多大,那么选择私企,则会拥有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也更能突显个人的价值。

而如果,个人财力有限,经济负担重,那么,还是选择相对稳定的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队伍这样的岗位,会使个人的生存、生活更有保障。

懂得取舍,主动放弃当下的一些近利,或许能成就未来的持久收益。

四、结语

选择工作,历来是职场当中一项慎之又慎的工作。如果,你没有择业,则一定要抱着对未来5年负责的态度,谨慎地做出选择;如果,已经入职,若面对的是机械的工作,则有必要停下来,问一问自己,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果断出击,摆脱路径依赖,步入正确的择业渠道。

@职路施语,20年职场人,专注职场领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激活你内心深处的荷尔蒙。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