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中美入世谈判最后关头陷僵局,江泽民:授予朱镕基同志全权!

呱呱聊历史 2023-01-16 05:38:00
一、江同志断言:中国是不会乱,不会垮也不会倒的!

90年代后期,新中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期和新的巨大挑战。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恢复了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竞争力最强国家的地位。

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各有竞争优势,但又各有显著短板,因此,世界上“一超多强”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中国的掌舵人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世界新格局的形成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江泽民同志提醒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有一群人显然不希望中国发展壮大,而且这种形势不经过长期、复杂的斗争是不可能改变的。

1989年下半年,东欧发生剧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等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政治动荡。

江泽民同志与邓小平同志在一起

当时西方就有一些人预言:中国要“变”。但事实证明他们的“预言”破产了。

1991年春夏之交,我国华东地区、华南地区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市灾情比较严重。

西方又有一群人急不可耐地预言:中国要“乱”。但在以江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很快克服了这次水灾造成的困难,中华大地安堵如故。

1992年年底,苏联解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落下,西方又开始叫嚣中国要“垮”,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故意挑起种种事端,希望把我们压“倒”。

可是,西方很明显低估了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力量、信心和智慧,他们的种种伎俩和手段,最终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1998年8月底,正在紧张部署抗击长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决战的江同志在百忙中参加外交部驻外使节座谈会,豪情满怀地做出这样的论断:

中国不会“乱”、不会“变”、不会“垮”、不会“倒”,而是形势越来越好,越来越发展壮大起来!

在98抗击特大洪水战斗前线

在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布局下,中国从80年代末期开始果断调整对外政策,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合作关系,以共同发展化解周边矛盾,先后实现了中苏、中印、中越关系正常化。

江同志坚决贯彻并继续发扬了小平同志的外交战略:1990年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建交,1992年中韩建交,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建交,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外部战略环境显著改善。

在中日关系方面,江同志的策略是坚持合作,但不忘敲打。

1998年11月江同志访日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小渊惠三,重点谈了历史问题和中国统一问题,告诫日本如果在反省历史问题上对国内右翼势力“继续听之任之,则后果将十分堪忧”。

此次访日团结了日本内部的对华友好力量,在平衡中、美、日关系,防止日本加速向美国靠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不得不一面继续保持“摩擦”,一面主动寻求对华缓和,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克林顿是一个十分高明的领导人

江同志和中央领导同志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竞争必将是长期、复杂、激烈的,而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壮大自己。

你自己不够强大,就不要怪别人跑到家门口来撒野,指着你家的东西说“这不是你的”。

而在世纪之交,中国能抓住的唯一重大战略机遇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东风。

当年小平同志力推改革开放,让中国赶上了现代化的末班车,让中国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

这个机会决不能错过!这是对全国人民负责,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责!

所谓经济全球化,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挑战更是机遇

对于当时经济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还很薄弱的中国来说,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实现“弯道超车”发达国家的唯一选择,但也存在巨大风险。

这是因为,此时全世界的生产和贸易已经被率先发起经济全球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给垄断了。

江同志给大家列了几个数字:到1997年全球的跨国公司已有53000多家,他们垄断了全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50%-60%,技术贸易的60%-70%,技术专利的80%。

要是我们一个不小心举措失当,弄不好没有做强自己,自己的经济命脉反而要被西方的跨国公司所控制。这是真真切切的前车之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用血买来的惨痛教训。

但经济全球化又是世界经济发展客观、必然的趋势,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中国要么迎难而上越战越强,要么被淘汰,就是这么残酷和现实。

在决策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后,江同志给中国这艘大船制定了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路线图:

中国要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还要吸引外资,弥补国内技术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本国技术发展的跨越,同时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要破解中国发展问题,就必须要走出去

但是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必须要改,以免中国落入新经济霸权主义的圈套。

这是摆明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中国一个不落都要享受,但是人家踩过的坑我们一个都不能踩。

江同志给驻外使节们交底的这一天,在几千公里外的香港,正在发生一场不见硝烟的激烈战争。

以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炒家们,倾其所有,以超过2000亿港元的资金疯狂做空港股和港元,大有踏平香港,倾倒香江之势。

肩挑捍卫国家金融安全重担的朱镕基总理在江同志的支持下沉着应对,他调兵遣将,协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准备抓住机会狠狠反击国际投机商。

8月28日这天,香港金管局集中了790亿港币的巨额资金,把投机商做空港币的空单全部吃下,索罗斯们目瞪口呆,但此时他们已弹尽粮绝,无力再战。

无声的战场硝烟弥漫

这简直不可想象,要知道1993年英国政府为了保卫英镑与国际游资对垒时,拿出的全部资金也才77亿英镑,远不及此次香港金管局动用的庞大资金。

28日收盘时,恒生指数报7829点,比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涨幅17.5%,港币港股岿然不动,投机客们尸横遍野,溃不成军。

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国人的信心和士气,也让江同志看到:中国经济到世界上去搏击风浪并不是不可能的。

二、谈判桌上的较量:“与我辩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克林顿总统也不一定能赢”

1998年底,1999年初,可以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就差临门一脚了,而这最关键的一脚历尽波折,用了十几年时间都没有踢出去。

可以说,中美之间关于入世问题的谈判从一开始就是意料之中的不顺,原因无他,就是美方始终步步紧逼,漫天要价。

对于是否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总统想的是一套,国会参众两院想的是另一套,更要命的是下面的几个州还有自己的一套打算,简直是没完没了。

国会是美国资本家的游戏场

比如加州的一帮议员,自90年代中期开始年年访问中国,年年来找江同志,年年都谈要让中国扩大加州农产品进口,特别是取消水果配额那点事。

美国联邦政府则紧抓着工业和服务业方面的条件不放,一会要求中国承诺入世之后10年内继续保持向美出口纺织品配额,一会又要求中方同意入世之后增值电信和保险服务的外资参股比例达到51%。

稍有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控股比例达51%在公司法中即是相对控股的概念,控股51%的大股东可以通过大部分决议,使公司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活是中国人干的,凭什么你出一半的钱就想成为中国公司的主人?

美方的态度可以说是层层加码,没完没了,但中国在涉及底线问题上也是寸步不让,双方的谈判再度陷入僵局。

1999年10月,江同志出访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连续会见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托尼·布莱尔和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葡萄牙总统若热·桑帕约等各国领导人。

希拉克是一个走独立外交路线的出色领导人

在会见中,江同志重点谈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并和各国均达成了一致,这次铺垫非常成功,在入世谈判中美国已陷于孤立。

眼看20世纪即将结束,在马上要跨入新世纪的1999年11月中旬,美国政府贸易代表查伦·巴尔舍夫斯基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吉恩·斯珀林访华。

之所以美国人如此主动,是因为就在半年之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双方的关系发生严重曲折。

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感情,江同志向美国施加了巨大的外交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公开道歉。

9月11日,在新西兰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克林顿向江同志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尽早加入世贸组织。

与此同时,克林顿还给江同志写信,表示美国愿意收回一般保障措施和纺织品10年配额的要求,以示“诚意”。

1998年克林顿访华

克林顿是十分高明的战略家,他这一举动既有拉拢中国,缓和双方关系的考虑,又在为2000年即将开始的美国大选布局拉分。

最妙的是,口头表态归表态,谈判归谈判,实际上中国要入世没那么容易。

说起这个巴尔舍夫斯基可不是省油的灯!她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从政之前是一位国际法著名律师。

在美国政界,她与著名的强硬派、国务卿奥尔布莱特齐名,尽管身形娇小,日本人却畏惧地称她为“谈判桌前的一堵石墙”。

1996-1999年,她在国际电信和电子商务领域连谈68个国家,为美国在世贸组织内部开疆拓土,建立殊勋。

在谈判桌上,她不知为美国争来了多少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因此哈佛大学法学院授予她“伟大谈判专家”的荣誉称号。

巴尔舍夫斯基是个难以对付的高手

就连总统克林顿都骄傲地宣称,巴尔舍夫斯基是“我们国家一个出色的谈判高手”。选这样的人出马和中国谈判,美国人的居心可想而知。

但这一次美国人大概率失算了:他们本以为会和中国的国务院副总理或者国务委员级别的官员举行谈判,可没想到这次中方带队的是朱镕基。

朱镕基的开场白就让美方倍感犀利:

你们虽然很辛苦,夜以继日,但都是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国际合作和人类进步而工作,当然也是为了中美友好合作关系而奋斗,意义是重大的。

这句话真的太厉害了:相当于不点名地提醒美方,为了世界和平、国际合作和人类进步干点正事吧!

朱镕基亲自出马,直接把美国人的底牌逼了出来,巴尔舍夫斯基不得不被动地表示:总理先生,我上次见你时没有被授权与中方结束谈判,而现在,我与斯珀林有结束谈判的全部授权。

朱镕基会见巴尔舍夫斯基等美方代表

很好,朱镕基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随即说道:“这次江主席访问的所有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没有一个不赞成我们早日加入世贸组织的。”

这意思就是:中国入世没有其他问题,就差你们美国还在添堵了!

“我得到江泽民主席的全部授权,但我也回忆起4月见到克林顿先生的情景,他当时很诚恳地讲,今天不能达成协议,我今天同样诚恳地讲,希望达成协议。”

随后,双方在汽车、特殊保障条款(部分“特定产品”的限制进口)、音像制品、分账电影、银行、证券等6个问题上各自发表了意见。

为了准备这次谈判,江同志早已与朱镕基协商多次,考虑好了应对美方的全盘策略。

运筹帷幄

朱镕基的态度非常明确:在保险和电信公司控股的问题上,中国最多让步到50%,后面再也没有空间了。

结果,巴尔舍夫斯基又开始耍赖,在11月15日再次谈判时,她声称“我和斯珀林有达成协议的全部授权,但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达成协议。”

美方心知肚明:如果再在占股比例的问题上做文章,恐怕朱镕基这关是无论如何过不去的。

他们眼珠一转,开始扯“管理控制权”的问题,意思就是:双方可以各占50%,但美方必须对合资公司有管理控制权。

但这一条被朱镕基坚决驳回了:不仅是保险公司、电信公司,连销售音像制品的合资公司也不能谈“管理控制权”。

不仅如此,他在已经巩固的阵地上开始向美方代表发起反击,拒绝美方提出的要求中国承诺取消化肥专营权的条件。

朱镕基的犀利令美方招架不住

这让巴尔舍夫斯基不知所措,竟然回答说“我们已经把音像给了你们!”

朱镕基针锋相对地说:“可我们已经把农业给了你们!”

他的态度是:中国入世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公平对等的前提下协商,绝不是中国求着谁让加入世贸组织的。

其实谈判就是这样:如果你只在乎保全自己的阵地,对方还会步步紧逼,但如果你把对方的谈判果实也开始夺走的时候,他便会在意保留现有的谈判果实,不再要求更多了。

当然,论支撑朱镕基在谈判桌上如此强势的因素,除了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之外,还有江同志对他无保留的支持。

这次谈判比较顺利,最后巴尔舍夫斯基表示,除了少数问题外,双方可以在当天就签订入世协议。

双方最终签订协议

随后,她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我赞赏总理先生的建议,我希望我们进行的不是理论性的辩论。”

朱镕基哈哈一笑:“世界上哪个总理能跟你讲得这样具体?”

对方抓住机会试图反击一下:“唯一的人是美国总统,他也了解很多细节。”

朱镕基当即反击:“他很聪明,但他与我辩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他也不一定能赢。”

总而言之,朱镕基的谈判逻辑严丝合缝,有理有节,滴水不漏。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入世22年,中国成功融入了世界,不仅没有被风险所击倒,反而越走越稳,越战越强。

古来三五英雄,万事俱从容

如今回头再看当年的中美博弈,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20年多前两位杰出国家领导人的谋篇布局。

0 阅读:2831
评论列表
  • 2023-02-02 08:04

    朱总理,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