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诏事件后,刘备为何要去选择投奔袁绍?后来为何又去了荆州?

平平无奇小军迷 2025-01-20 09:56:57

公元200年伊始,衣带诏事件暴露。彼时身处徐州的刘备,在这一事件的影响下,很快就被曹操打得一败涂地。吃了败仗之后,刘备无奈只能选择北上,去投奔袁绍以谋求出路。

此后,官渡之战拉开帷幕。彼时刘备为策应袁术,径直南下奔赴豫州,并与刘表携手联合,企图从南边对曹操发起攻势。然而最终,在曹操的猛烈进攻之下,刘备顷刻间便丢失了所有的地盘,无奈只得前去投奔刘表,就此开启了他在荆州的生涯。

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大多对刘备先投袁绍、接着又投刘表的这段故事颇为熟悉。毕竟在《三国演义》里,这段故事可是属于主线剧情呢,所以才会被众多历史爱好者所熟知。

自衣带诏那起事件起,后续刘备重新夺回徐州,关二爷秉持着降汉不降曹的原则,有了斩颜良诛文丑的壮举,还经历了千里走单骑,以及古城会等一系列事情。大体来讲,这些故事可都是《三国演义》当中极为重要、备受瞩目的重头戏。

然而与此同时,最为有趣之处恰恰就在于此。

事实上,上述所讲的那些故事,半数以上都是虚构编造出来的呢。而且,在正史当中,对于刘备这一伙人在相应期间的记载内容,真的是少之又少,实在是没多少相关的详细记录哦。

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极为奇特的状况:后世的众多历史爱好者,对这段故事可谓是耳熟能详,能够一一道来。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专业从事历史研究的历史学家,反倒对这段历史了解得并不多。

那么,在衣带诏事件过后,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究竟经历了些什么呢?真实历史与《三国演义》所讲述的故事相比,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多大的差异呢?

我们不妨从衣带诏事件事发的那个时候开始讲起这段历史。

公元200年正月初四这一天,衣带诏事件的相关消息不慎走漏了出去。曹操得知后,反应极为迅速,立刻采取行动,将以董承为首的一干人等全部予以逮捕。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猛地发觉,想不到刘备居然也掺和进了这个计划当中。

可关键在于,彼时的刘备已然不在许昌了。就在不久前,曹操因要对袁术进行阻击,所以刚刚就把刘备调遣到了徐州以及豫州那一带地方去了。

后世对于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衣带诏事件”,向来存有诸多争论。并且,这些争论的关键之处,大体上是集中在三个方面的。

首先得思考一下,那个所谓的衣带诏事件究竟是否属实呢?汉献帝当真有杀曹操的心思吗?要知道,一直到曹操与汉献帝双双离世,汉献帝可都从未认可过自己曾有要杀曹操的想法。并且,这所谓的衣带诏,也就是密诏啦,到后来众人也都没见到过实物,全是董承他自己宣称的罢了。

其二,曹操究竟是于何时知晓了衣带诏的相关消息呢?并且,他又是凭借何种渠道,从而获知了这一消息的呢?

其三,倘若曹操事先便知晓了这一消息,又或者这压根就是曹操一手策划、自导自演的一场局呢!那么在那时,曹操究竟为何要把刘备调离出去?难道曹操就不担心这是放虎归山之举,日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吗?

以上所提及的这些问题,我们全都没办法给出答复。毕竟就当下已有的史料证据来看,确实是难以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

很明显,在曹操抓捕董承之前,刘备就已然被外放到徐州的下邳郡了。彼时袁术称帝受挫,企图北上投靠袁绍,毕竟他俩是亲兄弟,袁绍也应允接纳袁术。当时袁绍还派人去知会袁术,让其从下邳这边北上,他则会派人在青州接应。

在这一片区域当中,刘备所拥有的声望极其巨大,若要挑选领兵之人的话,他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对象。

就在衣带诏事件发生的那段时期,曹操做出了一个安排,他将刘备派遣到了下邳这个地方,让刘备率领军队去执行阻击袁术的任务。

曹操这边自然也考虑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刘备此番前往徐州,说不定就会彻底摆脱自己的掌控。于是呢,就在刘备出发之际,曹操特意给他安排了两名副手,其中一位名叫朱灵,另外一位则是路招。

然而,曹操所采取的这一系列防备举措,到最后却并未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就在曹操于许昌开展抓人行动之时,速度之快,几乎与此同时,刘备这边已然有了大动作。他果断出手,将徐州刺史车胄斩杀,进而再度掌控了徐州,使得徐州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三国演义》对这段历史有着极为细致的描写。然而,翻遍正史会发现,关于这段历史,其中基本不存在相关记载,二者呈现出的情况差异颇大。

徐州刺史车胄,究竟有着怎样的来历呢?他缘何会获曹操任命担当此职呢?要晓得,彼时曹操真正能够掌控的,不过兖州、豫州以及徐州这区区三个州罢了。能在曹操帐下出任这三大刺史其中之一的职位,想必绝不是泛泛之辈。

然而在正史上,压根找不到任何关于车胄的记载内容。他的家族出身是怎样的?其个人有着怎样的经历?此前又从事何种事务呢?最为关键的在于,车胄身为曹操所任命的徐州刺史,刘备究竟是如何轻而易举就将他给干掉的呢?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完全都不了解,压根就不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所有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没有任何头绪,也没办法给出相关的答案呢。

另外,曹操曾派去监督刘备的那两名将军,在此期间究竟干了些啥呢?在史书上,对这两人后续情况倒是有所记载。他们后来都成了曹魏的高级将领,其中朱灵获封后将军,路招则是跟着夏侯渊一同镇守长安。

然而,那两个由曹操特地派遣出去,肩负着监督刘备这一任务的人,至于他们在此期间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儿,在各类史书当中,却压根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留存下来。

这可真称得上是一大奇闻!简直太令人惊讶了,这般情况着实罕见,完全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说是一大奇闻一点儿也不为过呢。

有一位原本已被曹操带到其老巢的地方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就在衣带诏事件发生前夕,竟出人意料地被曹操给放回了他自己原本所在的地盘之中。

然而,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他居然又重新掌控了属于自己的那块地盘,可在史书当中,对此却压根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至于他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达成这一步的,我们实在是全然不知,毫无头绪呢。

这段历史着实令人费解。后世史学家曾有过这样一种猜测:说不定当时的曹操已然提前知晓刘备参与了衣带诏事件。并且,刘备手下有一支唯其命是从的军队,要是把刘备留在许昌的话,极有可能致使曹操遭遇失败。

需明确一点,彼时的刘备与董承等其他人是存在差异的。刘备历经在地方上的诸多磨炼,他手下的那支军队,基本只听从他一人的指令。虽说当时刘备所率士兵的数量并不算多,可鉴于政变这类情况的特殊性质,要是刘备留在许昌,那必然会给曹操造成一定风险。

因此,在实施抓捕行动之前,曹操特地将刘备支开了。正是通过这样的安排,曹操方能以最小的成本,顺利地将董承等人一举抓获。

此外,曹操把刘备放回徐州,还有另一层考量,即曹操希望刘备“造反”。彼时曹操即将与袁绍展开大战,在此之前,他得先对自身地盘内部展开一番清洗行动。而刘备在徐州与豫州颇具声望,只要刘备举事造反,曹操便可带兵前去征讨,趁机完成一波内部清理。

那曹操为啥不怕刘备趁机发展壮大呢?原因其实挺简单的。就算是刘备处在全盛时期,他也仅仅掌控了徐州的下邳、彭城这两郡而已,顶多再算上豫州的沛郡。而徐州和豫州的其他几个郡呢,压根就不听从刘备的指挥调配。

仅仅靠着这三个郡的力量,而且还是在仓促之间就发起了事端,如此情形下,曹操心里头自然是有着十足的把握能够快速地将这场叛乱给平定下去。

以上种种情况,实际上都只是历史学家的一种猜测罢了,毕竟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能够予以证实。不管怎样,就在衣带诏事件暴露之际,刘备在豫州与徐州一带宣告独立,并且同时兴兵举事,起来反抗曹操。彼时,为了有效抵御曹操的攻势,刘备安排关羽留在后方,负责镇守下邳。而他自己呢,则是率领着张飞,在沛郡屯兵驻守。

不得不承认,刘备的人缘那是相当不错。况且他此前还担任过徐州刺史呢,就因为这样,当地的士族都挺给刘备面子,心甘情愿出钱又出力来支持他。如此一来,没多久的工夫,刘备便成功募集到了好几万人呢。

很明显,这好几万人呐,都属于那种所谓的乌合之众,他们压根就没具备多强的战斗能力呢。

显然,刘备心里对此也是十分清楚的。他明白就凭自身现有的实力状况,要想和曹操展开正面对抗,那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因而当下最为紧要的,便是刘备务必要去寻觅队友,与自己组成同盟队伍,一同对曹操形成围攻之势。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彼时的刘备环顾四周一番过后,发觉当下自己仅仅只有两个半可选择的方向。其中一个便是北方的袁绍,再者就是荆州的刘表了。而剩下的那半个选项呢,则是江东的孙策。

时间来到公元200年,算起来,自董卓入京起,已然过去了超十年之久,就连董卓被杀一事,距今也有八年时间了。再看当下的局势,和当初关东联军刚刚瓦解崩溃之时相比,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然不同往昔了。

在关东联军刚解散之际,各地自立的太守、刺史数不胜数,彼时那种乱局下,寻觅盟友并非难事。然而时光流转,历经八九年的混战,诸多小势力差不多都被消灭光了。如今放眼天下,也就只剩下袁绍、曹操、刘表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势力了。

在当时那个时期,与曹操所占据的地盘相接壤的势力,除了刘备以外,也就只剩下刘表以及袁绍二人了。再看关中地区的诸多军阀,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在名义上已然是对曹操表示臣服了。而远在四川的刘璋呢,此刻正忙于处理内部的叛乱事宜,就算有心也根本是鞭长莫及。

至于江东的孙策,会被算成半个,原因就在于恰好是在这一年,孙策离世了。

公元200年正月初四那一日,衣带诏事件暴露了,曹操旋即展开抓人行动。而到了这一年的四月初四,孙策竟突遭刺杀,不幸身亡。此后,整个江东地区陷入了长达数年之久的内乱当中,如此情形下,自是没精力去掺和刘备那边的事儿了。

另外,彼时袁绍与曹操马上就要展开对战了。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前来寻求和袁绍结成联盟,这对袁绍而言,无疑是个意外之喜,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很快便应允了刘备的请求。

说起来,袁绍内心究竟作何想法,还真的很难讲清楚呢。要知道,就在前不久,刘备可是成功阻击了袁术,以至于袁术最终丧命于寿春。虽说袁绍和袁术向来不合,可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亲手足。所以当下的袁绍,固然因形势所迫对刘备表现得极为尊重,然而他心底到底有没有对刘备存着恨意,这实在是无从得知了。

就在如此这般的局面之中,紧接着,历史那沉重且巨大的车轮已然开启了滚滚向前的征程,一路向前,永不停歇,带着过往的种种,向着未知的未来持续行进着。

刘备自成一方势力后,曹操率先派出刘岱与王忠这两位将军,率领兵马前来征伐刘备。这里的刘岱,和曾经关东联军里的兖州刺史刘岱只是姓名相同,并非同一人哦。他们率军抵达后,没过多久便被刘备打得大败而归。

随后,曹操再度亲自率领兵马前来征伐刘备。一番交战后,刘备的军队迅速溃败,无奈之下,他只得朝着徐州的北方撤退,往袁绍所占据的地盘那边靠拢过去,以此寻求安身之处。

然而如此一来,刘备的这一撤退举动,实则是将关羽置于极为不利的境地,等同于把关羽给“卖”了。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形下,关羽所镇守的下邳,恰恰就位于刘备撤退路线的后方呢。

由于刘备兵败极为迅速,使得关羽根本来不及进行撤退,而且凭借当时的情形,想要坚守也是守不住的。

就这样,到了最后关头,关羽已然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余地,无奈之下,他唯有选择投降这一条路可走了。

《三国演义》对关羽投降曹操这段故事的描述极为细致。然而在正史当中,此事却只是被简略带过,仅仅记载着“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这样简短的内容,与小说中的详尽呈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刘备这边的情况是,当他向着青州靠拢之后,袁绍迅速做出了反应,马上派遣自己的儿子袁谭,率领军队前去接应刘备。随后,刘备还亲自赶赴邺城,去与袁绍见面。袁绍呢,为了充分展现出对刘备的敬重之意,竟然出城达二百里之远去迎接他。

随后,就在许昌的南部地区,有一位曾经接受过招安的黄巾军将领,名叫刘辟。此人起兵后转而投向了袁绍一方。而有意思的是,在刘辟活动的那片区域,刘备向来颇具威望。

紧接着,在袁绍给予支持的情况下,刘备开始行动起来。他着手收拢之前被打散的部队,让军队重新振作士气,再度具备战斗力。之后,刘备径直前往许昌的南部地区,在那里与刘辟达成联合,其目的在于从南部方向对曹操形成牵制之势。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刻,曹操与袁绍双双出动了各自的大军。至此,那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官渡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双方的军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一场影响深远的大战役已然打响。

在官渡之战刚刚拉开序幕没多久的时候,关二爷当时处于被曹操暂时俘获的状况,而就在这期间,他出手斩杀了颜良,成功解除了白马所面临的围困局面。

就在白马之围刚刚被解除之际,关二爷便获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刘备又率领着军队回到了许昌的南部区域。于是,没过多久,关二爷便果断地选择离开曹操,径直返回到了刘备的身旁。

在此额外提及一点:于正史而言,压根不存在所谓的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同样也没有千里走单骑的情节。要知道,当时刘备与刘辟所处之地,就在汝南一带呢。就连《三国演义》里古城会中的古城,其位置也是在汝南县。

后世对于刘备和刘辟当时活动的区域范围存在着一些争议。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刘辟所活动区域的最北部位置,大致是处在如今的临颍县这一带地方。

许昌与临颍之间,直线距离大约仅为五十里罢了。即便是从许昌前往汝南县,其直线距离也不过是不到三百里的样子。

故而,从历史角度来讲,关二爷当初舍弃曹操转而回归刘备身边这件事,实在是谈不上是“千里走单骑”,顶多也就只能算是“百里走单骑”罢了。

当然啦,在这之中真正关键的,并非是距离方面的事儿,关键在于兄弟二人那份深厚的情义,还有就是关二爷所象征着的忠义之情,这才是重中之重呢。

然而,没过多久,曹操大兵压境的状况,便使得兄弟刚刚重逢的那份喜悦渐渐消散了。彼时,曹操正与袁绍处于对峙局面,他自身无暇分身,于是就派遣曹仁率领兵马前来。曹仁颇具作战能力,就这样,没多久,刘备的队伍便又一次被打散了。

此次,刘备又带着为数不多的人手折返北方,前往袁绍处索要援兵。然而彼时的袁绍,其全部心思皆放在官渡之战上,根本无暇顾及刘备,无力给予支援。于是,刘备终究还是无奈再次离开袁绍,返回汝南,继而与当地的黄巾军将领龚都携手联合起来。

然而,在刘备又一次返回汝南后没多久,官渡那一带的大战便有了最终结果。曹操采取火烧乌巢的策略,使得袁绍军队遭受重创,被打得一败涂地。就这样,这场备受瞩目的官渡之战,最终是以袁绍的失败画上了句号。

随后,曹操于官渡之地对残局作了一番简单的收拾整顿。待北方的局势稍稍得以稳定下来后,曹操便即刻亲自率领兵马,径直朝着刘备所在之处进发,展开了对刘备的讨伐行动。

请注意,上述提及的所有这些事情,乍一看似乎数量颇多,可实际上呢,它们全都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陆续发生的!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耗费了多达十一回的篇幅,去讲述从衣带诏事件起,直至官渡之战落幕期间的故事。然而就正史而言,上述提及的所有事情,其实都集中发生在公元200年这短短一年的时间之内呢。

公元200年的正月初四那一天,曹操下达了抓人的命令。接着到了四月初四的时候,孙策不幸遭遇刺杀离世了。同样是在这一年的四月,关二爷成功解除了白马之围。而后在十月,曹操实施了火烧乌巢的行动,就此打赢了官渡之战!

这无疑是正史与小说之间存在差异的典型体现。正史有着其严谨规范的记载方式,遵循着一定的史实依据等原则。而小说呢,则往往会在基于一定背景的基础上,融入诸多作者的想象、虚构情节等,所以二者在诸多方面呈现出明显不同,这便是很具代表性的情况啦。

在正史记载当中,公元200年所发生的那些故事,罗贯中在创作时可是花费了足足十一回的篇幅去描绘。也正因如此,使得后世不少人都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这段故事所历经的时间跨度是相当长的呢。

同样,在《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罗贯中耗费了十六回的篇幅,对从诸葛亮离世一直到西晋将吴灭掉这一阶段的内容进行了书写描述。

但事实上,后面这十一回所涉及的故事内容,若参照正史上的记载来看,其时间跨度居然长达46年之久!

另外,通过上述这段历史,我们不难明白刘备为何有机会去投奔刘表。不少人在看《三国演义》时,都曾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袁绍的地盘明明位于北方!可官渡之战结束后,刘备怎么就能横穿曹操的地盘,往南去投奔刘表呢?实际上,原因就在于此啊!

刘备最后选择南下之时,其最先抵达的地方乃是汝南郡。就在这个时候,官渡之战其实尚未彻底落下帷幕,袁绍所占据的地盘范围内,依旧留存着可供南下通行的道路呢。

然而在那之后,待官渡之战落下帷幕,曹操竟亲自率军前来,如此一来,刘备这边可就支撑不住啦。没过多久,刘备在遭受挫败之后,无奈只能率领兵马朝着荆州方向退去,进而向刘表所在之处靠拢过去。

在这一阶段,刘备率先派遣孙乾与糜竺二人前往拜见刘表,恳请刘表能赐予一处可供归附的地盘。刘表这边呢,也是极为爽快地就应承了下来,随即将荆州北面的新野划分出来,拨给刘备,以供其军队驻扎于此。

公元201年的时候,刘备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正式踏入了荆州这片土地,自此便开启了属于他在荆州的那一段独特生涯。

有趣的是,时隔一年,刘备曾有过一次短暂的带兵北上行动。当时他企图依靠刘表给予的支持,对曹操再次发起攻势。就这样,刘备与曹操的部众在博望坡展开了一场战斗。刘备此战虽大获全胜,可无奈兵力有限,最终没办法继续追击,也就难以进一步扩大战果了。

自博望坡之战结束起,往后的五年,直至公元207年,在史书之上,刘备再无任何相关记载!这期间,曹操在北方纵横驰骋,将袁绍的地盘全部收入囊中。可对刘备而言,这整整五年,就如同空白一般,未在史书里留下丝毫痕迹。

五年过后,刘备方才又一次有了行动。就在这一年,刘禅呱呱坠地,而也是在这同一年,刘备与诸葛亮得以邂逅相逢。此后,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便渐渐步入到了“赤壁之战”的这一重要阶段当中了。

0 阅读:2

平平无奇小军迷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