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曾有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在赤壁之战正式爆发前,曹操特意派出周瑜的同窗蒋干前往东吴去探查军情。没成想,蒋干的真实身份一下子就被周瑜给识破了。而周瑜呢,反倒巧妙地借助这个契机,成功地向蒋干传递了一些虚假的情报信息。
蒋干偷回去的那份情报内容显示,荆州这边已投降的蔡瑁、张允等人,他们与东吴一直存在着往来,并且时刻准备着在背后对曹操下手。
正是出于这一缘故,曹操随后当机立断,将蔡瑁、张允二人斩杀。然而待杀了他们以后,曹操方才回过神来,发觉自己已然中了反间之计,错杀了这两人。而此等失误,径直致使曹操后续在指挥荆州水师时困难重重,也为其在赤壁之战中的落败预先埋下了隐患。
“蒋干盗书”这一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太有名气了。也正因如此,后世不少人会下意识觉得,荆州那些豪族在投降之后,其下场必定凄惨无比。要知道,连作为带头人物的蔡瑁和张允,都被曹操毫不留情地给杀了,那其余人的结局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这无疑是一种极为典型的历史错觉。其表现出来的状态,完完全全符合历史错觉该有的样子,是那种在人们认知历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带有迷惑性的典型情况呢。
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记载当中,压根不存在所谓的蒋干盗书这回事儿。蒋干此人确有其人,他不过是曾为曹操效力,前往东吴出使了一回,任务是替曹操去劝降周瑜。可在见到周瑜坚决不肯投降之后,蒋干便迅速返回,并且还劝曹操打消劝降周瑜的想法。
与之类似,要是不存在蒋干盗书这一情节的话,那所谓的“错杀蔡瑁、张允”一事自然也不会发生啦。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蔡瑁在投降以后,不但没有遭遇杀身之祸,相反,曹操还给他封了侯呢。他也就是落了个投降的名声,导致后来名声不太好罢了,实际上蔡瑁的结局是很不错的。
除了蔡瑁之外,那些荆州豪族以及曾经受刘表信任的人,在投降之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结局也都还算不错。
接下来,为能更便于理解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依据刘表的个人经历,对其身边之人在投降之后的结局展开一番盘点。
想当年,刘表单枪匹马进入荆州之地,彼时的他,身旁压根就没多少可供差遣的人手。待他抵达荆州以后,最初开始追随其左右的人,乃是蔡瑁、蒯良以及蒯越这几位呢。
在之后的整个荆州集团当中,这几个人所占据的地位是最为突出的。其中尤其要数蔡瑁,其地位之高,差不多能算得上是仅次于刘表的荆州第二号人物了,手中握有的权势相当大。而且他所出身的蔡家,本就是荆州当地极为显赫的豪族。
在刘表离世之后,恰恰是他们几个人率先向曹操投降了。
在投降之后,蔡瑁所获待遇堪称最佳。他先后担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等职,还被封爵为汉阳亭侯。并且,蔡瑁家在襄阳周边拥有几十处产业,更有奴婢数百人。即便赤壁之战结束,襄阳一带依旧在曹操掌控之下,故而蔡瑁此后的日子一直过得极为舒坦。
有一点很多人并不知晓,那就是蔡瑁与曹操在当年其实是老朋友呢。这一情况是出自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撰写的《襄阳记》,就其可信度而言,还是比较高的。
不管怎样来讲,自蔡瑁归降之后,直至西晋末年这段时间,蔡家在襄阳一带始终过得相当滋润,日子可谓是顺风顺水,在当地稳稳立足,其家族势力在襄阳地区存续期间,一直保持着较为优越的生存状态。
蔡瑁之后,有蒯良与蒯越两人,他们可是亲兄弟呢。要说起来,其祖上极为不凡,正是当年兵仙韩信身旁最为得力的头号谋士蒯彻。并且在荆州这片地方,蒯家向来都属于大族之列,有着不低的地位和影响力。
蒯家兄弟投降之后,境遇还不错。就说蒯越吧,不但获封了侯位,还当上了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呢。而蒯良呢,在后来的史书里对其本人记载寥寥。不过,蒯良的儿子倒是有件值得一提的事,他娶了位姓王的姑娘,这王姑娘的姐妹嫁给了司马昭,如此一来,蒯良的儿子便和司马昭成了连襟。
如此算来,蒯家在后续的魏国甚至到了西晋时期,日子过得同样也是很不错的。
刘表能逐渐掌控荆州,得益于那些荆州大族的支持。当曹操把汉献帝迎至许昌后,刘表表面上对许昌一方表示臣服,可背地里却与袁绍结成了盟友关系。就在此时,有个名叫“邓义”的人,出面劝阻刘表,让他别采取这样的做法。
邓义究竟从何而来,此前有过何种经历,史书之中并无相关记载。不过,据史书明确所述,在荆州归降之后,曹操随即对他进行了征召,而后还将其擢升为侍中,使之得以直接进入到最高层级的决策班子当中。
邓义最后的结局,很明显也是不错的。
此外,在刘表负责治理荆州的那段时期,由于荆州局势较为安稳,不少来自外地的读书人都陆续赶赴荆州以求躲避战乱。于是,刘表便把这些读书人召集起来,组建了学宫,让他们专心从事经学方面的研究。而在这些读书人当中,有两位显得尤为重要,一位是宋忠,另一位则是綦毋闿。
史书对于綦毋闿的记载寥寥无几,然而宋忠的相关记载却颇为丰富。在荆州豪族投降一事上,起初并未告知刘备。直至刘备自己发觉情况有异,而后刘琮或许是心中有愧,这才差遣宋忠前去给刘备传达相关事宜。
在所有投降的荆州主要人物里,这位名为宋忠的大儒,其下场堪称是最为凄惨的一个,别无他人与之类似,他在这些人当中显得格外突出,遭遇着实令人叹息,是唯一有着如此悲惨结局的。
当然啦,并非曹操不喜欢宋忠,更不是有意去害他。只是宋忠后来卷入了一场谋反案当中。大概是在曹操和刘备进行汉中之战的那几年,有人企图趁此机会去袭击邺城。宋家作为儒学家族,有着较重的忠君爱国思想,于是乎,宋忠的儿子也参与到了这个袭击计划里。
然而,最终的这场谋反之事,必然是没能泛起多大的波澜,便被成功地平定下来了。可以说,这场谋反就如同那刚冒头就被拍灭的小火苗一般,压根没折腾出什么动静,就被迅速搞定,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然而,恰恰就是由于这一事件,宋家随后遭到了集体的清算。至于宋忠,想必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受到其儿子的牵连,最终被直接处以死刑了。
在刘表治理荆州之时,荆州还有一位别驾名叫韩嵩。韩嵩大概率出身于荆州的某个大家族,只是在史书里并没有对此予以明确的记载。据了解,在同一时期有记载的荆州官员里面,姓韩的就有好几位,并且他们所担任的官职都不算低。
韩嵩此人,在后来成了劝刘琮投降的关键人物之一。待刘琮投降后,曹操对韩嵩极为礼遇,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而韩嵩之后的仕途也颇为顺遂,甚至一路做到了九卿当中的大鸿胪这一官职。
此外,在劝刘琮投降一事上,还有个叫傅巽的人也极为关键。傅巽并非荆州豪族出身,他来自凉州。其祖上便是曾孤身斩杀楼兰王的傅介子。东汉末年时,傅巽正在荆州任职。待曹操南下之际,他担任的官职是东曹掾。
在荆州投降一事发生之后,曹操径直将他册封为关内侯。
并且,傅巽在曹氏集团内部一直颇受重用。曹操获封魏王之际,他便参与了劝进之事;曹丕称帝之时,他同样参与其中。后来,他还曾官至尚书,得以直接进入曹魏集团的核心决策层面。傅巽一直效力至曹叡在位时期,最终才离世而去。
这样的结果,真的可以说是很不错啦。
我们从刘表的经历里可以发现,上述这几个人都是有记载明确结果的大臣。另外,不只是大臣,刘表的家人在投降之后,他们的状况实际上也还不错。
首先要提到的,便是刘表的次子刘琮啦。
在刘琮选择投降之后,曹操旋即就把他任命为青州刺史,并且还封其为列侯。虽说这青州刺史的官职,实际上必然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罢了。不过呢,好在刘琮在这之后,大体上应该是得以善终了的。
在正史记载里,刘表可不只有刘琮这一个儿子,实际上还有个年纪更小些的儿子名叫刘修。刘修在后来担任了乐安太守一职,并且需要说明的是,他所担任的这个太守职位,是实实在在握有相应职权的实职哦。
除此之外,刘修在官职之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便是文学家,他创作了诸多作品。然而,就其文采而言,却并非十分出众。像后来的曹植以及杨修,都曾对他所写的文章加以评论,且二人给出的评价皆是其水平较为平常。
当然啦,最终能够当上太守,同时还身为一名文学家,这样的一个结局已然是很不错的了。
刘表除有两个投降的儿子外,还有一女,此女嫁予荆州名士王凯。之后,刘表这女儿有了两个孙子,其一为王宏,其官途顺遂,后来做到了司隶校尉一职;另一个是王弼,这人颇为出众,厉害非凡,后来更是得以进入孔庙,成为陪祭孔子之人。
因此,在刘表的那几个儿女选择投降之后,他们往后的日子实际上过得还是挺不错的呢。
另外,在演义小说里被写为被杀掉的张允,实际上他是刘表的外甥。也正因如此,在刘表还在世的时候,张允在荆州内部那可是手握实权的人物呢,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荆州派选择投降之后,关于张允的相关记载便寥寥无几了。就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在后续的史书当中,并没有出现张允被杀这样的记录内容。
总而言之,无论是刘表的亲属也好,还是其下属也罢,在投降曹操之后,只要他们没有生出造反的心思,那么他们往后的日子大体上过得也还算不错的。
即便像刘琮这般身份极为敏感之人,最后也依旧得以存活下来。
或许,在所有情况当中,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刘表的长子刘琦了。这位刘琦,就是后来坚决对曹操予以抵抗的那个人。
刘琦无疑是赤壁之战里极为关键的人物。在赤壁之战爆发之际,孙刘联军总共还不到五万人,而其中就有一万人是由刘琦所统领的。可令人诧异的是,在整场赤壁之战的过程当中,史书之上却压根没有关于刘琦的任何记载内容。
仅仅在赤壁之战结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琦便离世了,这便是我们所知晓的情况。
并且,在史书当中,并没有关于刘琦临终前具体状况的记载,同样,刘琦后人之后的结局情况在史书上也未曾有所记录。
史书之上竟然连刘琦有无后人一事都未曾记载。
于是,后世不少人都有所猜测,或许是由于刘琦的身份极为敏感,以至于后来被众人有意识地给“遗忘”了。要知道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便径直接管了荆州,如此一来,刘琦实际上就被架空了。
刘琦究竟是怎么死的呢?背后是不是刘备暗中动了手脚?也有可能刘备压根就不知情,而是他的下属擅自替他做了这样的事……但这些情况,后世的人实在没办法弄清楚了。
如此看来,那些选择投降之人,其结局多数是还过得去的。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直坚持抵抗的刘琦,到了后来,却不知为何竟莫名其妙地离世了。
事实上,这样的结局着实是令人感到有些许的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