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摘桃子称霸?他这一事就非人人能做,五年称霸也让人无话可说

欲云谈史论今 2021-08-23 19:39:56

晋文公自公元前636年回国为君,到公元前628年就去世了,仅仅执政了8年。然而,晋文公这八年的业绩,却远胜同时期其他许多诸侯国国君。秦穆公在位38年,楚成王在位45年,但他们奋斗了一生,都只能争霸,却没能称霸江湖。可是,晋文公回国仅仅五年后,就达成了称霸梦想,这又是为什么?

晋文公之所以能称霸成功,其实功劳并不能完全归功于他。

晋献公执政时期,将晋国桓、庄一族屠杀殆尽,使得晋国公族不复存在。晋献公此举极为血腥、残忍,但是却产生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晋国没有公族掣肘,大量的异姓士大夫得到晋献公重用,使得晋国人才辈出,在不同时期涌现出来,支撑着晋国不断向前发展。晋国人才之盛,在春秋中期,可以说无一国能出其之右。正是因为晋献公时期的人才策略,所以后来晋文公身边才能有那么多贤才辅佐:狐偃、赵衰、先轸、胥臣、魏犨、卻縠、狐毛、栾枝等等。这些人才的倾力奉献,辅佐晋文公在城濮一战成名,大败了楚国而称霸江湖。

晋文公能称霸的另一大功臣,应该是晋惠公。晋惠公在韩原之战中,为秦穆公所擒,致使晋国蒙羞。传统上,人们都将他看得一无是处。然而,晋惠公所信任的大臣吕甥,却利用韩原之战的屈辱,成功地在晋国内部推动了两项无比重要的改革:“作爰田”和“作州兵”。“作爰田”,是将晋国公田全部私有化,分配给国人;“作州兵”,是将晋国征兵对象扩张至“郊”。“作爰田”改革后,土地分配到家庭,使得土地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让晋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作州兵”改革后,旧时以前晋国的“三乡三郊”体系下,只能从“乡”中征兵,现在兵源几乎扩大了一倍。所以,在城濮之战前,晋文公轻轻松松就将进军扩张到三军;城濮之战结束后,又增设“三行”,将晋国军队事实上扩充成六军,足以与周天子比肩!

由此看来,晋文公回国五年后就能轻松称霸,实际上是在前人基础上“摘桃子”,并没什么大不了的贡献。

然而,秦国占据关中形胜之地,楚国以物产富饶的南阳盆地为根基,这二国综合国力并不差,甚至略胜晋国一筹;秦穆公和楚成王终身都只能争霸,可见实力强,并不能保证必定成功称霸。

晋文公必然有他人所不能的独特之处,才能在回国五年后就成功称霸!

晋文公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的用人。

晋国人才是多,但是能将人才用好的国君却不多。晋献公在位期间,虽然将桓、庄公族屠杀殆尽,但他对异姓大臣却能量才录用:重用士蒍解决公族掣肘难题,重用里克四处征战,重用卻虎克翟柤,重用荀息灭虞国和虢国,……。可以说,这么多异姓大臣人尽其才,晋国才能在他手中才能不断发展。但晋献公死后,其后继任的国君却再也无法驾驭这么多才人:奚齐和卓子,直接被大夫里克所杀;晋惠公则只敢信任亲随,非亲信则排斥在核心圈之外,结果晋国人心大乱,韩原一败就彻底丧失了进取的信心。

晋国人才是多,称霸实力也具备。然而,要将晋国人才用好,却并非易事。否则,晋惠公时期晋国就能称霸了,用不着等到晋文公回国后。

那么,晋文公用人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晋文公用人,首先就是能不计前嫌:只要此人能忠心用事,且有一技之长,晋文公就会重新将他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宦官勃鞮(音低),曾经两次受命追杀晋文公,晋文公对他是恨之入骨。回国之后,勃鞮又上门来求见他,晋文公不计前嫌接见了他,结果成功地躲开了吕甥与卻芮之祸;竖头须在晋文公出逃的关键时刻,席卷财物不辞而别,但因为他忠于社稷,晋文公回国后又重新启用了他。

勃鞮和竖头须不过是小人物,晋文公用他们也许只是一时,不足以让人信服。但是,另一人的任用却足以证明晋文公的宽宏大量。

卻芮原本是晋惠公亲信,可以说是晋文公的死敌。晋文公回国之后,卻芮与吕甥害怕他打击报复,两人合谋欲将晋文公杀死。幸亏勃鞮及时告发,晋文公才得以幸免于难。后来在秦穆公配合下,成功地擒杀了卻芮和吕甥两人。卻芮和吕甥两人行径,后世几乎可以说是灭九族之罪。然而,当晋文公得知卻芮之子郤缺是贤良之才,就毅然将他提拔为下军大夫,一举成为晋国卿大夫!

将罪人之子超擢提拔,晋文公心胸之广,可见一斑。光是这点,就并非人人能做到。对于政敌,后世更常见的是痛打落水狗,甚至斩草除根!有几人能像晋文公一样做到不计前嫌?所以,晋文公才能称霸,而不是别人。

晋文公用人独特处之二,是用人之长,同时也能容人之短。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其所长,也必有其短。晋文公重臣之中,狐偃就是这一典型案例。

虽然在晋文公逃亡期间,狐偃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随他,并时时刻刻督促他、监督他,让他始终都保持着奋斗的激情。以此而言,称狐偃为晋文公身边的第一功臣并不为过。然而,狐偃在关键时刻却犯了不少错。里克在杀死奚齐和卓子后,试图请重耳回国为君。但在狐偃强力阻扰之下,重耳被迫放弃了这一绝佳良机。失去这次机会后,重耳被迫在海外多流亡了十五年。以“事后诸葛亮”观点来看,狐偃阻扰重耳回国为君,就是一重大失误。在重耳这多出来的十五年流亡生涯里,内心难免也曾怪罪过狐偃。但晋文公却对狐偃始终如一,一直将他当作心腹。

晋文公回国后,狐偃的价值立刻体现了出来。

晋文公回国刚一年,狐偃就力劝他主动出兵勤王,帮周襄王新回到洛邑,坐稳了王位。这次勤王之举,奠定了后续晋国称霸的政治基础。正是有了这一次勤王之举,所以他后续称霸时才能得到周王室大力支持,而不是像齐桓公称霸时那样百般掣肘。

狐偃之长在于“略”,而不是“术”:他善于观察到长远之利,却拙于临时救火。所以,在与楚国争霸过程中,狐偃的表现远不如先轸那么游刃有余、奇计百出。但是,狐偃一谏晋文公救周,二教晋国国民礼、义、信,这都是晋国长远之利。这两大功劳,又岂是其他人所能替代?

在容人之短这一点,楚成王就不如晋文公。楚国令尹子玉城濮战败后,楚成王不容分说,立刻逼他自杀。听闻子玉死讯后,晋文公居然难得地露出了喜出望外的表情:“楚国没法毒害晋国了。蒍吕臣作令尹,他只会保全自己,不能为百姓着想了。”子玉虽然刚愎自用,但是他毕竟是将才;在经历城濮之战的挫折后,也许他也能如孟明视一般,知耻而后勇,改过自新,率领楚国重新崛起。那样的子玉,也许才是晋国大害!然而,楚成王逼死子玉后,他执政期间,楚国就再也没机会与晋国争霸了。

晋文公用人的第三点,就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晋文公能准确地识别出人才价值,并将他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这点更是别人难以模仿,只能说是文公独有。

晋文公出亡海外时,有数位大臣都不离不弃,十九年一直跟随着他。这就是狐偃、赵衰、贾佗、胥臣、魏犨等人。十九年来朝夕相处,晋文公与这些大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常人都以为,晋文公回国为君后,必定会将这些人都重用起来。

可是,城濮之战前,晋文公建立三军后,各军的主管却是如下:卻縠将中军,卻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三军六大主将,除狐偃之外,其余五位都不是跟随晋文公流亡海外的亲信!(注:《史记·晋世家》说先轸和狐毛也是从亡大臣,但是不见《国语》及《左传》记载。《竹书纪年》记载晋文公回国之际,先轸与狐毛曾率军前往堵截秦军,可见先轸与狐毛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海外。)

有人说,晋文公此举不过是为了平衡国内反对势力,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此次组建三军后,晋国马上就将面临一场决定成败的争霸之战。此时为晋军选拔主帅,当然是选拔合适的人到最合适位置,而不是为了平衡政治利益互相妥协出的结果。

如果说出征之前这一名单,还不足以证明晋文公任人唯贤的话,接下来的一件意外,就足以证实了。公元前632年2月,晋国中军主帅卻縠不幸病逝。刚刚出征不久,就要临阵换将,这可是兵家大忌。然而,人死不能复生,临阵换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可是,该换谁呢?

出乎任何人意料之外的是,晋文公居然直接就把先轸任命为中军主帅!

先轸不属于跟随晋文公从亡大臣行列;出征之前,他也不过是下军主将栾枝的辅佐。下军佐到中军主帅之间,还隔着下军主将、上军佐、上军主帅、中军佐等等好几个职级。然而,在攻打卫国五鹿时先轸立了大功,让晋文公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领军才能。因此,晋文公毅然越级将先轸提拔到中军元帅之位!

晋国与楚国争霸时,先轸的优异表现,足以证明晋文公识人水准之高!

用人时能不计前嫌,用人之长同时能容人之短,任人唯贤而不是唯亲,这三大特点正是晋文公用人的独到之处。这些用人之术,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晋国原本实力不菲,人才众多。但在晋惠公手中,人才众多却人心不齐;在晋文公手中,晋国上下却是“利出一孔、力出一孔”。凝聚了人心,晋文公才能成功地在前人基础上“摘下桃子”,称霸天下。所以说,晋文公就是“摘桃子”,别人也无话可说。

在用人方面,别说晋惠公,就是连秦穆公和楚成王这样的枭雄,都远逊晋文公甚多。否组,为何秦穆公在位38年、楚成王在位45年都只能争霸,晋文公回国5年就能称霸呢?
4 阅读:726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