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少年玩事·15·“来瓦”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6-05 03:15:05

故乡记事·少年玩事·15·“来瓦”

农村少年的游戏

“泡里”小子们玩儿的游戏,多数儿都有对抗性,有的需要胆量,有的得动脑子,有的需要爆发力,有的需要长劲,有的对身体的协调性有很高的要求,“来瓦”,就是对“手眼身法儿步”的一致性有比较高的要求的一种。

“来瓦”的道具很简单,就是人手一块儿巴掌大小、摆在地上能立住的瓦片儿或石头片儿,四方的中,三角儿的也中。

玩儿“来瓦”,首先得找一块儿平整地方儿,不用忒大,三五米见方儿就中;选定地方儿以后,就一溜儿往前画4道儿横线,横线之间的距离约摸着玩儿的人单腿儿“咯噔”(方言,单腿跳跃)的能力确定,不能忒短,也不能忒长,短了没难度,没意思,长了多一半儿人够不着,玩儿不起来。

玩儿“来瓦”可以俩人儿“单打”,也可以好几个人分两拨儿对打但分拨儿玩儿总人数儿必须是双数儿。

如果是俩人“单打”,线画好了,说好了哪先哪后,也就是哪攻哪守后“来”的守,把瓦片儿立着摆在第二道线儿上,站在旁边儿看着,先“来”的站在第一条线儿后头,“走”第一步儿,着大么手指头跟二么手指头挥着瓦片儿,瞄准砸对方立在线上的瓦片儿,能一下儿把对方的瓦片儿砸倒,就接着“走”下步儿,砸不倒,后“来”的就欢欢喜喜儿地拿起己个儿的瓦片儿,站到第一道线后头,看着先“来”的把已个儿的瓦片儿摆在线儿上,仔细地瞄了又瞄,砸对方摆好的瓦片儿,砸倒了,“走”下步儿,砸不倒,先“来”的再砸,直到有一方把对方的瓦片儿砸倒,再走下一步儿。

第二步儿,输了第一步儿的把被砸倒的瓦片儿重新摆在线儿上,赢的捡回己个儿的瓦片儿,小心地尽量把手里的瓦片儿平稳着扔到第二条线前头,为了稳当、扔的距离合适,有的人瞄了再瞄,一上一下地“样”好几回才扔出瓦片儿,因为从第二步儿开始,“来瓦”的难度骤然增加。

走这一步儿,得瓦片儿扔出去以后,扔的人单腿儿“立定跳远儿”,就是方言里说的“咯噔”着跳出去,一下儿踩在己个儿的瓦片儿上,或者距离稍微远点儿,也要着脚尖儿踢住或蹭住瓦片儿,才能接着往下走,如果瓦片儿扔得忒远,或者扔得不稳,瓦片儿斜着落地,一下儿蹦到远处儿,咋使劲“咯噔”也够不着,那就输了,如果瓦片儿扔得稳,落地距离合适,扔的人“咯噔”出去正好儿踩着,踩着以后或者单腿儿点地踩着它歇会儿,再“咯噔”开,弯腰捡起瓦片儿,或者蜻蜓点水一般沾着就走,“咯噔”到旁边歇会儿再“咯噔”到瓦片儿跟前儿,捡起瓦片儿,踩到瓦片儿落地儿的地方儿,回身儿面朝对方摆着的瓦片儿,瞄准砸过去,砸倒了对方的瓦片儿,算走完了这一步儿,抬着的一条腿才能落地,捡起已个儿的瓦片儿,接着“走”下一步儿,砸不着,也算输,就得摆瓦片儿,等地方“来”,直到对方也输了,才能接着“走”没完成的“步儿”。

赢了第二步儿,第三步儿、第四步儿重复第二步的过程,只不过分别比第二步儿多“咯噔”一两个格儿,这两步儿的难度更大,扔瓦片儿更不好扔准,回头瞄、砸对方摆在第二条线儿上的瓦片儿更不容易。

如此循环往复,一方先走完了第四步儿,就赢了全局,欢喜地“像啥似的”,还想玩儿,就得从头儿再来。如果是好几个人分拨儿玩儿,输的一方不服,想“挠回来”,非得赢,可以按原来分的拨儿接着玩儿,如果大伙儿觉着原来双方的水平差得多,也可以按各人的实力重新分拨儿。

“来瓦”赢“双打”、多人对打比“单打”难,因为“单打”的时候儿一个人赢的步骤儿变成俩人、仨人都得赢才能走下一步儿,有一个人不能“过”也不中,所以分拨儿的时候儿选“伴儿”非常重要,人们常常为选一个好“伴儿”争执好长时间。

“来瓦”锻炼了孩子们的运动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但就是忒废鞋,因为只要不下雨下雪,“来瓦”一年四季都能玩儿,那时候儿孩子们穿的都是家儿做的布鞋,不经穿,成天儿玩儿这个,十天半月下来,孩子们“咯噔”的时候儿支撑身体的右脚“大么脚指头”就会顶破鞋面儿,夹鞋露脚指头,棉鞋露棉花套子。

穿着这样儿的鞋家去,孩子们难免挨说,也苦了家里做鞋的母亲或姐姐,她们又得辛苦,给孩子们做新鞋。

乡愁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