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奇怪事:大部分父母生下孩子永远不会送走或者送到孤儿院,可大部分父母老了后却被送到了养老院。
我们永远把最多的精力给了下一代,却总是亏欠着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老了却得不到陪伴甚至是耐心。小时候父母一遍遍温柔地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学骑车,从来没有一句抱怨。他们老了不会用手机,很可能被我们说一句:“我很忙,下次回来给你教,这个这么简单你都不会”等等敷衍应付。这就是父母对子女和子女对父母的差距。我们总是少了耐心多了不耐烦。
文文是个农村姑娘,父母辛辛苦苦供她读研究生,毕业后如愿成了白领,在大城市工作,父母逢人就夸:“我家文文打小就聪明,学习好,现在去大城市工作了。”
去年她回家时给父母都换了智能手机,他想:“以后终于可以经常视频,一来看到他们了,二来也让年迈的父母见见世面。”
二老也很开心,毕竟这是女儿的心意,孩子长大了,心里还在念想着他们。
可平时父母很少打电话给她,即使发视频也是自己主动打过去,明明已经配备了智能手机为啥不用呢?
直到今年过年回家她才明白了一切,也在那一刻她才为自己的愚蠢而无比后悔。
甚至她发现父亲还用着以前的老年机,智能机只是用来接她的视频,父亲说:“我还是觉得老年机好用,没有那么多功能,就是接打电话,三个月花费才50元,也不贵。”
原来60多岁的父母已经老了,当初手机买回来她只是简单地教了下父母如何打电话、接视频。其实功能根本没教,所以他们根本不会用。因为智能机会耗费流量,有一次父亲不知道点了视频就去忙了,结果那个月光话费就花费了200多元,老两口只能把智能手机封存起来。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像好心办了坏事,也为自己当时没认真教父母而自责。她才明白他们不是不喜欢新事物。而是新事物变化太快存在很多未知,而他们的变化速度远远大过父母接受的程度。比如父母好不容易捣鼓出相机,咔咔拍了几张,却找不到相册在哪里?好不容易保存了一个电话号码,下次却找不到存到哪里了?想用手机交话费却怎么也找不到入口?很想用手机玩点游戏,却害怕一不小心被骗钱......
甚至当她问他们:“给你们买的手机好用不?”时,父母都会说很好用。也许是怕打扰女儿不想添麻烦,也许是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即使自己不会用他们也不会向孩子求助。
所以今年过年文文整整花了两个晚上,绘制出了一套“智能手机使用手册”。上面清晰地标注了如何开关机,如何返回界面,如何打电话、接电话等。如何用微信发视频、语音、联网、发朋友圈等?
甚至她还细心地画出了如何听音乐、拍照,还给妈妈的手机上下载了一些他们那个年代的歌曲,给爸爸的手机上下载了免费的象棋、电子书等。
对着自己画的使用手册,给父母又是10多遍手把手地教,像极了小时候父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学走路、用筷子。
那几天她发现父母心情好了很多,妈妈竟然学会了用手机听歌。做饭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还哼着歌,有时候还自拍几张。
爸爸学会了在手机上下象棋,看电子书。没事的时候就在手机上玩玩,有时赢了一把开心得像个孩子。
文文给父母一口气每人存了1000元话费,还说以后没话费了她会交,父母不用担心话费,尽管玩就是了。
而我们很多人跟文文一样,自以为孝顺替父母买了很多东西,却很少俯下身耐心告诉他们这个怎么用?甚至没有性子一遍遍去教他们,忘记了他们随着年纪增大,记忆力衰退,很多时候学了就忘。故事中的文文是个孝顺的姑娘,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做出了改变,尤其是怕父母记性差,画了一幅使用手册,非常详细实用,即使父母忘记了一拿出来就立刻会用了。
提醒年轻人给父母买智能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耐心地教父母使用基本功能
对于老年人来说,智能手机上很多基础功能对他们来说都很陌生,比如接打电话、查询通讯录好友、微信视频、语音功能、拍照、听音乐功能。
二、为他们下载一些喜欢的歌曲
老人喜欢听一些他们那个年代的歌曲,子女可以为他们提前下载一些歌曲,他们无聊时听音乐,也能舒缓情绪。
三、告诉他们一些注意事项
有了智能机会耗费流量,在观看视频和使用微信时,提前打开数据流量,教会父母如何联网。
四、安全问题
网络诈骗越来越多,老年人成了犯罪分子的目标,所以在接到陌生电话要求转账、借钱、投资等情况时,要及时拒绝。
五、教会父母使用生活中的技能
比如如何扫健康码、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付款等,电子化社会这些都是生活必备技能。
父母的老去可能远远比我们的成长快得多,他们一时间无法接受千变万化的世界,而作为子女帮助他们适应社会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正如我们小时候,他们也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成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