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2很美好,但一个短板让它输给了Model3

新车新技术 2021-11-08 11:12:00

“极星”虽然是一个新品牌,但我对它已经足够熟悉。目前仅有的两款车型“极星1”和“极星2”,我前后加起来试过五次了,而对于品牌和产品的好感度也逐渐上升。

最开始,当极星从沃尔沃高性能系列“Polestar”独立成新能源品牌时,我曾顿足捶胸的哀叹过:一个高性能符号的陨落。当然,到今天我还是觉得沃尔沃失去“Polestar”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至此,我对极星这个品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甚至觉得,捣鼓出来这个品牌就是件画蛇添足的事情。不过,当极星2出来,并且体验过之后,我对这个品牌以及这个产品就开始有了好感。

最先体验了几次极星2的性能版本,可以说是台文武双全的车,无论赛道还是日常驾驶都非常卓越,很难挑出毛病。而前两天又开了一周的单电机长续航版本,虽性能上有些遗憾,但它同样有很多地方招人喜欢。

极星2 参数

≡ 电动机:永磁同步电机

≡ 最大功率:170kW

≡ 最大扭矩:330Nm

≡ 官方百公里加速:7.4s

≡ 续航里程(NEDC):565km

≡ 驱动方式:前驱

眼下这台单电机长续航版的极星2,我想是更接近生活的车。毕竟为性能买单的人是极少数,而买一台电动性能车的人就更加稀有了。大多数人对电动车的期待还是更贴近生活,在能吃到政策红利的前提下,选一台更好开、更好用的车。

如此看,这台极星28万起的售价,加上565km(NEDC工况)的续航里程,的确有一个很好的购买基础。至于方方面面的细节,我不打算做一个简单的评测或是使用体验分享。我拿来特斯拉Model 3作为参照物,因为我自己有一台Model 3,对它也比较熟悉,这样对比着看似乎更加有趣。

好了,进入正题。首先我想从设计说起,虽然好看与否过于主观,但我确实非常喜欢极星2的设计。外观方面,能从许多角落找到沃尔沃的味道,比如大灯、尾灯,以及侧面的一些线条,它就像是沃尔沃旗下的某款车型。

当然,长得像沃尔沃绝不是坏事。因为沃尔沃的设计就很让人喜爱,简洁、清新,有种水墨画的味道,留下了很多给人遐想的空间。

车内也是我很喜欢的格调,尤其是材质。这台极星2内饰没有任何一块皮革或者仿制皮革的东西,车内一切柔软的部分都是布料。且不论初衷是为了环保,还是说设计师是素食主义者,就效果而言是很棒的。

大多数厂商会用名贵的皮革、金属、木料来堆砌豪华质感,确实做的好的车会给人气势磅礴的感官。但是,布料的选择反而会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感,就好比大鱼大肉惯了,一桌精致的素食反而更能勾起食欲。

当然,极星2对于布料的使用也是别具匠心的,不同的位置,所用的材质也不一样。比如手能触及的部位会用较为细腻的布料,而包裹身体的座椅就会用一些粗糙布,可以增加摩擦力。所以尽管材质看似其貌不扬,但处处细节都体现着精致,我想这或许是对豪华质感的另一种诠释吧。

而特斯拉Model 3的设计呢,其实也不错,内外都很简洁。但细节绝对算不上精致,各处接缝的不整齐,内饰材质也极其普通,另外有些地方装配工艺也不太好,会有异响。总归,Model 3你可以说它有科技感、有未来感,但绝谈不上“豪华“二字。所以比较下来,我还是更偏爱极星的设计。

接下来说空间,这方面二者互有胜负。极星的优势在于座椅的舒适度,以及人体工程学模型。无论前后排的座椅,其腰部支撑、腿部支撑、包裹性、软硬度都很好。即便与同级别的其他车型相比,极星的座椅都可以得到一个优秀的成绩。

而Model 3这方面就有很大问题,我也经常抱怨它的座椅,很硬、坐垫也短,同时包裹性还不好。这座椅既不运动,也舒适,两头都不挨着。

不过,Model 3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纯电平台的产品,空间优化还是很好的。别看它的车长和轴距并不大,但成员舱的空间很充裕,并且很规整。

极星2到底还是CMA的平台,所以空间利用率是不如Model 3的。另外后排中央地台很高,甚至比很多后驱车还高,我想这也是平台所限。所以这款车最好后排只坐两人,不然中间的乘客会很痛苦。

再说智能,这是目前所有新车都要嚷嚷两句的一个概念,新势力品牌更甚。特斯拉的所谓智能,其实是马斯克画的一张大饼,6万多选的FSD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功能。其驾驶辅助依旧是L2级别,而自动领航功能(就是可以根据导航进行自动变道、上下匝道的功能)是极其不完善的,使用起来安全隐患很大。之前我多次说过这个问题,今天就不展开了,总之特斯拉离智能还很远。

极星作为传统汽车体系下的新品牌,还是比较务实,没有像特斯拉用很多不成熟的产品,其驾驶辅助就是中规中矩的L2级。其它方面,也不能算智能,至少与我理想中的智能差很多。所以两台车在智能方面都没有值得说的地方,如果要我选择还是会选极星2,至少不像特斯拉吹了大牛,却实现不了。

最后可以聊聊驾驶和行驶质感。Model 3其实最让我喜欢的是它的操控,转向极其灵敏和锐利,底盘调校也非常扎实,避震对于车身姿态的控制同样精准。所以这车日常开起来很运动,赛道圈速也非常的快。

唯一的缺点是其动能回收被绑定在了油门踏板上,也就是所谓的“单踏板操作“。关于这点,之前同样聊过很多次,也就不赘述了。

至于日常,Model 3最大的问题在于隔音,或者说这车根本就没有做隔音。路噪、风噪会源源不断的敲打你的听觉神经。所以我一般建议别人买高性能版本,因为音响比较好。

眼下这台极星2日常行驶质感比Model3好很多,没有了我讨厌的“单踏板操作”(当然你要是喜欢也可以选择“单踏板”逻辑),隔音也很好,避震对于震动的处理同样细腻。只是在性能,或者说是数据方面,它没有Model 3那么出色。

当然,我知道单电机长续航版本的极星2并不是主打运动,但是极星这个品牌的调性是运动的。极星虽然变成了新能源品牌,但是“Polestar”的名号它还背负着,所以性能这个标签还是要体现出来,这也是极星品牌的重要价值之一。

所以231匹马力和7.4秒破百的数据,我不太能接受。做个类比,同样是性能车系独立成品牌,Mercedes-AMG如果出一台加速7秒开外的车是不是也很难让人接受呢?

况且作为纯电动车,更快加速并不难实现,成本也远比燃油车要低很多。对于这台极星2性能的抱怨,并非出于产品本身,而是对于品牌的期待。既然把性能作为品牌的标签,那么即便是普通车型也该足够强大,至少不能输给单电机的Model 3。

而且极星2拥有一套不错的底盘与悬架系统,虽然没有选装öhlins避震的高性能版极限高。但依旧很好控制,在极限来临时一点都不吓人,所以日常开是一台非常有趣味的车。如果动力水平在强一些就好了。

至此可以总结一下,这台极星2和入门版Model3相比是有不小优势的:更加豪华、更加舒适、更加安静,也更加的好开,只是在空间利用率和动力水平上吃了亏。如果就此下结论说极星2更加值得,我想还是有些草率,因为还有个重要的因素——能量补给,简单说就是充电条件。

正好要去趟宁波,于是我就开着极星2跑了一个小长途,来回大概400公里。虽说这款长续航版车型的电池有78kWh,NEDC续航里程有565公里,但是我实际测下来长途行驶续航至少要打8折。我出发前将电量充到96%,可依旧不够往返。

而且我驾驶的环境对电动车还算友好:不开空调,大部分路段以100km/h行驶。所以若要进行一个中短途出行,路程尽量在350km之内。

而充电环境对于极星2来说更是不友好,大多数国网充电桩的功率都比较慢,峰值也就40kW左右。更糟糕的是还要面临充电桩损坏、维修、被非充电车辆占据等问题。总归,外出充电是很不方便的。

而特斯拉有自己的超级充电站,不仅充电速度快(大部充电桩功率分为120kW,少部分是250kW),同时也不存在损坏、维修、被非充电车辆占据的问题。并且其超充站密度是挺大的,至少在东南沿海地区是这样。

其实特斯拉最大的优势不是性能、也不是科技,而是它拥有一个很发达的充电网络。虽然外出旅行的便利性,特斯拉依旧无法和燃油车相比,但与其它电动车比较还是有巨大优势的。

说到这里,关于极星2长续航版车型该有个结论了。它是拥有一个很好的产品力,倘若自己有充电车位,并且不跑长途,绝对是一个好的选择。假如没有充电条件,且没有其它燃油车,仅仅为了牌照、为了指标选择电动车,那还是特斯拉吧。

0 阅读:21

新车新技术

简介:专业、逼格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