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记(220)一个两万人口小县城的血泪抗震经验

骑驴读行 2025-01-19 09:59:44

唐山大地震震亡的24.2万人,包含北京和天津震亡人数,其中天津市震亡人数为24398人。

天津市宁河县县城所在的芦台镇,人口仅两万余人,震亡人数达到2000人之多,占当时总人口的10%。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一是宁河县紧邻唐山丰南,而丰南县是此次大地震的震中;二是宁河县处在地震烈度9度异常区,按照正常烈度,应该是8度,整整提高了1度之多(以上数字引自《中国唐山大地震》,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今天咱们就简介一下天津宁河县地震的有关情况,通过具体事例,和大家一起探讨防震技巧。

我还注意到了一个情况,下面的几个实例大部分出自宁河县农业局,宁河县农业局和县地震办合署办公,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水。

关于京津唐各级地震办的伤亡人员,我这里没有统计,但可以估计的是,由于受部门优势影响,比较而言,地震办人员所受损失,应该小于其他部门。

据家住宁河县芦台中街四村的天津铁路局职工刘某回忆:

1976年7月27日那天晚上,天气热得出奇,气压低,湿度大。

当时,我家养了一只花猫,听我姐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它已经两天没好好吃东西了。

我对我姐说:“你喂不好,我来喂它。”

我先是把它平时最爱吃的米饭放在猫碗里,它在屋里走来走去,看都没看一眼。

我又给它端来我们吃剩下的带鱼,它也只是凑过来,闻了闻,吃了一口就跳上炕角,在那里发呆。

我说:“这猫病了吧?”

我姐说:“这回你知道了吧,不过,这猫看起来不像有病。”

我们娘几个在院子里聊天,十点多时,猫突然跑出来,喵喵的叫个不停。

我妈拿蒲扇打了它一下,说:“不管它,咱们休息去。”

大约过了十二点,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抓我,睁眼一看,又是这只猫在搞怪,它挠完了我,又跑到对面屋去挠我妈和我姐。

家人都醒了。我一气之下把它扔到屋外,关了门,将猫道也堵死了,不让它再进屋。

花猫在外面更不老实了,一会跳上窗台上抓窗户,一会在门口挠门,时不时的还在院里乱窜,一个劲怪叫,声音又长又尖,搅得人睡不着觉。

后来,我听我姐自言自语:“咱家的猫从来没这样过,是不是外面有事啊?”

她这么一说,我妈突然想起海城地震后,街道搞的地震宣传。我妈当时是村东片居民活动组负责人,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地震知识。

我妈说:“宣传手册里介绍过,地震前动物会出现反常,咱家的猫这么闹,是不是要地震啊?”

大家都开始紧张起来,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把房门、窗户都打开了。

三点多时,外面突然安静下来,猫也不叫了。

我们正准备上炕睡觉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怪声,仔细听,声音来自地下,紧接着,地面开始剧烈晃动。

“地震了,快往墙角躲,”我妈大声呼喊。

我们娘几个快速躲到墙角。

只听“哐当”一声,房檀掉下来,一头落在炕上,另一头搭在墙上,顷刻间房子就倒了。

我们在檩条下的小空间活了下来。

地震过后,我们从空隙中钻出来,迅速扒救邻居。

后来,有人问起我们全家是怎么脱险时,我如实相告:“要感谢我家那只猫,是它救了我们全家。”

宁河县芦台修配厂工人王某回忆:

我家住在芦台镇二街四村,地震时,我住的房子全部倒塌,我却毫发无损。

这还得从海城地震说起。

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后,按照上级规定,各街道以片、组为单位,搞了很多宣传,发了小册子,组织居民参观防震抗震和自我救护展览,观看幻灯片。

当时我就想,不是有句老话吗,叫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提前采取一些措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按防震手册讲的,把自己睡觉的地方进行了重新调整,把两个木箱子摞起来形成立箱,并和新做的大衣柜一起,摆在了炕头,又把存放被褥用的条柜放在炕尾,让屋里的家具摆放更有利于防震。

7月28日凌晨,我被强烈的地动摇醒,脑子里立刻闪过了手册上写的“伏而待定法”,躲到了大衣柜和箱子旁边。

后来,山墙、房檩、房盖砸下来时,全被炕两边摆的东西撑住了。

掉下来的三棵房檩,一棵砸在了立箱上,另两棵压在大衣柜上,给我留下了充分的生存空间。

后来救人时,我发现很多遇难者旁边没有高大、坚固的东西作支撑,以致他们被檩木等直接砸死,有的被坍塌的房盖或倒下的墙体埋压、砸伤后致死。

血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大地震中,我们不是无所作为,听之任之,只要早做准备,是完全可以争取到主动权的。

有的人说,老天要是让你死,你肯定活不了。这话虽说一定道理,但该争取的主动还是要争取的,最起码,我们把该做的提前做了,活下来的概率肯定比什么都不做要大得多。

宁河县农业局宁某回忆:

地震前,我在县农业局工作,工作内容非常简单:看好单位大门,另外,就是给各股室分发报刊、杂志和信件。

正是因为这个工作性质,我才有机会接触到地震知识,因为,当时县地震办也在农业局平房里办公。

那时的地震办,除了每天和下面要数据、绘图外,还经常下乡,宣传抗震知识。后来听说,上级发了文件,说我们这个地区一两年内将有6级以上地震。

1975年海城地震后,地震办的同志们更忙了。有时候,他们忙不过来,就找我帮忙。我协助他们发挂图、小册子。一来二去,我也掌握了很多地震预防知识。

当时,地震办的两位同志还帮我把警卫室的家具布局作了调整:把写字台放在床的一侧,立橱放在夹山墙边,床下摆了几个空的弹药箱。

他们俩还经常叮嘱我和老伴:把暖瓶放在地上,并固定好,床底下最好放一些食品,以防万一;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最好躲到床底下等等。

7月28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轰鸣声惊醒,窗外白光和红光交替闪现,大地抖动,我和老伴从床上晃下来,顺势钻到了床底下。

几秒钟后,警卫室的墙倒了,房盖也掉了下来。由于有硬物支撑,形成了一个小的空间,加上我们俩都在床底下,那里有弹药箱支撑,非常安全。

过了一会,我们听到外面有人叫喊,我也喊了起来:“我们没受伤,要是情况急,你们就先救别人。”

我和老伴在那个小空间里相互照应,暖壶里有热水,床底下的篮子里有吃的东西,一点也不着急。

7月28日上午9点,我们被人从废墟下救出,在里面一共待了五个多小时,一点事没有。

宁河县农业局职工杨某回忆:

当年,我在农业局当打字员。

7月24日,我们局的苗圃发生了翻船事故,局里的大部分干部赶到现场处理善后。我在机关负责打字上报情况,还有各股室的收发文等临时性工作,忙得脚打后脑勺,因此,7月27日晚上9点就睡了。

只睡了一个多小时,我就醒了。

不知为什么,心烦气燥。当时觉得奇怪,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也是因为我心脏不太好的原因,我把我同学李艳敏叫了过来,让她搬到我宿舍(当时李艳敏也在局里住宿)。

凌晨1点多时,我俩都睡着了。

后来,我们被震醒,我大声喊道:“地震,快躲起来。”喊完,我就顺势躲进床下。

李艳敏动作敏捷,飞快的朝着门口跑去,就在快接近门口时,她摔倒了,又挣扎着向前爬。

我大声对她说:“别跑,快躲,墙角、床下。”

她好像根本没听到我说话,还在往门口爬。后来,她挣扎着站起来,去拉门,却拉不开。

这时,电灯闪了一下,熄灭了。我借着外面的亮光,看到她还在用力拽门,房顶正在往下掉土,我高喊:“危险,往墙角躲。”

她没向墙角去,而是向我冲过来,想往床底下钻,但所有的一切都太晚上,宿舍山墙倒了下来,李艳敏被狠狠的砸在下面。

李艳敏就这样走了,她是因为来陪我才走的,要是没和我住一起,她也许不会走,这让我心里产生了巨大愧疚,并跟随我直到现在。

我同事、亲人都说我福大、命大。

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始终坚信,是原来的地震知识起了决定性作用。比如,地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出去,来不及跑到厕所、厨房等面积小的地方,也要尽力躲到墙角、床底下,这样,生存的概率比盲目往外跑要大得多。

宁河县农业局李某回忆:

7月27日晚,我和局机关的三位同志加班赶一份材料,28日凌晨1点多,材料赶完了。

凌晨两点,上床休息,尽管很困,却怎么也睡不着,外面好像下起了雨。

地震发生时,我借着地面摇晃,顺势翻滚到床边夹山墙墙根。当地面向西晃动时,屋子里摆放的办公桌、文件柜等紧紧顶住夹山墙往西倒,我赶忙向夹山墙和前檐结合部即西南墙角滚去。

刚到墙角,夹山墙就向东倒了。刹那间,几声巨响,房檩倒下来,其中一根砸到办公桌上,办公桌桌面被砸穿,桌腿砸折。

紧接着,半米多厚的前檐墙体也向室内倒了下来,墙体上的青砖全部砸在床上。

震波终于停止,我挣扎着跑出去。十几分钟后,没受伤的人陆续钻出,大家开始扒救埋在废墟下的人。

把人都救出来后,我到我那间没有完全倒掉的宿舍前看了看,房盖半悬着,还在往下掉土,床铺被砸成两截,房檩一头砸到了床头。

“我能从这里逃出来,这是真的吗?”我心里想。

0 阅读:6

骑驴读行

简介:走过中年,读书和健身便成为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