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八月初,太宗李芳远想要将王位禅让给世子,为此特召来知申事李明德、左副代言元肃、右副代言成揜(yǎn)等人说道:“予在位今已十八年,虽无德望,然无非义之举,而未能上答天意,屡致水旱、虫蝗之灾。且有宿疾,近来尤剧,兹欲传位于世子。父传于子,天下古今之常事,臣下不得议诤……予以八月初四日,发病为辞,移咨奏闻,皇帝必降诰命,以今所办金银、马匹为谢。若正朝进贺使,以右议政李原为之,元闵生回还,则谢恩使当以赞成沈温差遣。传位之后,予当与老相辅翼省事,唐睿宗五日受朝,不必效也。尔等毋得诤之,各记予言,备传于政府大相,令思予意。”
太宗言罢,李明德三人涕泣而出,随即将太宗的意思传达给议政府及六曹。同日,领议政韩尚敬、左议政朴訔(yín)和右议政李原率六曹判书、参判共同进言道:“上春秋未至老髦,病未至废政,且遣元闵生请立世子,又令奏世子朝见。不数月,传位自逸,绝为不可。况内禅国之大事,当顺人心,不可勒令不诤。自殿下践祚以来,民安物阜,海寇实服,未有若今日之太平也。其或有水旱,岂殿下之德,未享於天心而欤?尧、汤亦有所未免耳。”
太宗说道:“父传于子,非臣下所的诤也。臣诤之法,载何经典?予志已定久矣。不可改为,毋更言之。”八月十日,世子李裪在勤政殿正式即位,是为“朝鲜世宗”;
如今一万面额韩币上的人物头像即世宗大王
李裪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文治武功上均有颇多建树,开创了朝鲜王朝的太平盛世。为此,受到了当今韩国人的极高推崇,被尊称为“世宗大王”。
长兄被废,太宗禅位李裪,字元正,朝鲜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洪武三十年四月十日(公元1397年5月7日)出生于汉城靖安君府邸,生母为元敬王后闵氏,史书形容其“英明刚果,沈毅重厚,宽裕仁慈,恭俭孝友,出于天性”;
相比两位兄长李褆(tí)和李补,李祹幼年时期跟随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最长,也得到了李芳远和闵氏更多的疼爱,据《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记载:
元年二月初三,上王(太宗)曰:“予早岁连失三子,甲戌,让宁乃生,恐其又死,置诸本房宅(即骊兴府院君府邸)。丙子,孝宁生,不十日而得疾,置诸洪永理家。丁丑,主上生,于时我为郑道传辈所忌,势不见容,实虑余日无几,常怀郁悒无聊,我与大妃更相抱负,未尝离于膝上。由是慈爱最笃,异于他子。”
然而即便如此,李芳远在即位以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仍是册封李褆为世子。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时年十一岁的李裪受封忠宁君,同年,与承政院同副代言沈温的长女沈氏(即昭宪王后)成婚;
韩剧《国之语音》中的世宗大王与昭宪王后
沈氏出身于勋戚门阀之家,其祖父沈德符曾在“威化岛回军 ”事件中辅佐李成桂夺权,朝鲜王朝建立后被策为“一等回军功臣”,封青城伯。而其叔父沈淙不仅娶了庆善公主,成为太祖李成桂与神懿王后韩氏(太宗李芳远生母)的女婿,还在第一次王子之乱(即“戊寅靖社”)中协助李芳远夺权,策“定社功臣”,封青原侯;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李芳远晋封李裪为忠宁大君,并挑选“通经史,有学识”的儒生李随作为老师,教授其儒家经典。
李褆虽是世子,但为人“狂惑淫戏,好驰马,不喜儒生,不事学问”,每次开书筵时就称疾不出,即使偶尔去一次也不认真听讲,还经常出宫玩乐,与亲信通宵饮酒,纳凤池莲、小莺、楚宫妆等妓生(即古代朝鲜半岛的艺伎)为妾,据《朝鲜太宗实录》记载:
十年(永乐八年)十一月,世子於宴使臣之日,见凤池莲而悦之,即命小亲侍二人,迹其家而私焉,遂纳之。上闻之,仗小亲侍,囚凤池莲。世子遂忧愁不进膳,上虑世子狂惑成疾,给凤池莲以绮帛;
永乐十一年(1413年)三月,宪府上奏称:“东宫北墙有小径,必有潜隐出入者。”李芳远令人拘问东宫的宦官,遂得知“礼宾寺奴曹德中、书房色陈铺等,密以平壤妓小莺纳於东宫有日矣”;
李芳远对近臣说道:“世子日与内竖,淫戏无度,鹰犬、妓妾、弦管之事,无所不为。予于去岁,杖其私幸陈铺,黜还本役。今闻铺又潜入东宫,每当昏夜,纳妓小莺,以陷不义,世子尚不悛改。予欲革敬承府及书筵之官,辍其公廪,令其舅金汉老供之。”金汝知等人以“世子幼冲,心志未定,不可轻革官僚”为由相劝;
韩剧《我的王国》中的朝鲜太宗李芳远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五月,李褆又“私近上妓楚宫妆”,楚宫妆是“上王”李芳果曾临幸过的艺妓,李芳远得知后将其逐出都城。由于李褆不学无术、荒淫玩乐且多次训诫、不知悔改,最终致使李芳远下定决心废黜他的世子之位;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六月,李芳远召集群臣商议新世子的人选,当时在“立贤”还是“立长”之间,李芳远更倾向于“立长”(即李褆的长子),据《朝鲜世宗实录》记载:
太宗欲立褆长子为嗣,群臣咸曰:“殿下教养世子,无所不至,尚且如此,今立幼孙,宁能保异日乎?况废父立子,于义何如?请择贤以立之。”太宗曰:“忠宁大君天性聪敏,好学不倦,虽盛寒极暑,终夜读书,且识治体,每于大事献议,皆出于意料之外,又其子有将大有为之资,予欲以忠宁定为世子。”群臣咸曰:“臣等所谓择贤,亦指忠宁大君也。”
于是,李芳远下诏废黜李褆的世子之位,并改立第三子李裪为世子,遣文贵传诏李褆曰:“汝虽狂悖,予欲使汝期于自新,岂图不悔不悛,以至于此?百官今以汝罪请废,故不得已而从之,汝其知之,汝自取祸耳…孝宁大君(李补)质弱,忠宁大君高明,故予以百官之请,定为世子,汝昔告予曰:‘我爱忠宁甚笃,虽小物,思欲与同吃。’今忠宁代汝位,必厚待汝。怀安持兵刃而欲害予,然予厚待,安保平生,况汝于忠宁有何罪?安享一生,可知也。”同年八月,李裪接受李芳远的禅让,正式即位;
韩剧《国之语音》剧照
己亥东征,世宗亲政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册封李裪为朝鲜国王。不过李芳远虽已退位,但仍保留了一定的权力,尤其是以李裪“不知军事”为由,始终将兵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年,由于对马岛的粮食欠收,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岛上的倭寇决定前往大明劫掠,在途径朝鲜时,顺带袭击了忠清道与黄海道的沿海地区 。六月,在“太上王”李芳远的主导下,朝鲜以长川君李从茂为三军都体察使、领议政柳廷显为三军都节制使,出兵一万七千人,乘兵船二百余艘,征讨对马岛,史称“己亥东征”或“第三次对马岛征伐”;
“己亥东征”,朝鲜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进攻日本
六月二十日,李从茂率军在豆知浦登陆,当时的对马守护是宗贞盛,朝军在登陆后与倭寇打了几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先后斩杀104人,俘虏21人,解救出被抓获的中国人131名,夺取船只129艘,焚毁当地民房两千所;
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持在得知朝鲜入侵的消息后,当即命令九州岛的守护大名派兵前往对马岛支援。六月二十五,朝军再次出击,又烧毁房屋七十余户,焚毁船只15艘,斩杀倭寇9人,救出15名中国人和8名朝鲜人;
二十六日,朝军在尼老郡遭遇日本正规军的埋伏,损失两千五百余人,此后朝军退往尾崎浦,战局陷入胶着状态。三天之后,宗贞盛请求停战,朝军遂于七月三日撤回巨济岛;
九月,宗贞盛与朝鲜达成和平协议,朝鲜给予对马岛贸易垄断权,宗贞盛则需要约束和制止岛上倭寇对朝鲜的骚扰与袭击。
朝鲜士兵围攻日本武士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五月十日,李芳远在汉城泉达坊新宫薨逝,享年五十六岁,上庙号“太宗”,谥号“圣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明成祖朱棣赐谥号“恭定”,李裪也在此后得以完全亲政。
开创太平盛世李裪亲政以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从未懈怠。每天天一亮就上朝处理政务,散朝之后还要单独召见大臣,然后参加经筵讲习,最后返回寝宫读书至深夜。此外,他还懂得克制享乐的欲望,时刻警惕玩物丧志,据《朝鲜世宗实录》记载: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世宗十二年)九月,上闻咸吉道都节制使何敬复,欲进驯鹿,曰:“珍禽奇兽,古人所戒,其令勿进。”
甚至还专门命人以“唐明皇先明后昏,以致天下大乱”的历史教训而编纂了《明皇训诫》,以警示自己要“勿忘初心,牢记使命”;
韩国世宗大王纪念事业会所推出的画作
李裪在位期间,朝鲜人才辈出,在他尚未完全亲政时就设立了“集贤殿”用来培养人才,此后三十年间,集贤殿培育了一大批如郑麟趾、李思哲、郑昌孙等优秀的儒学人才。李裪不仅给予他们优待,还让他们时常参与机务,这些人在日后都成了李裪开创“太平盛世”的坚实班底,时人称“布列显要,皆出于集贤”;
韩愈的《马说》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发现与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君主要知人善用,安排得当,使人才各尽其用,而李裪恰好又是一位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他先后起用黄喜、孟思诚等主持政务,还任用许稠、赵末生、金宗瑞等人分别主持礼仪、军务和边防事务。其中黄喜自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被提升为右议政后,几年间又先后升任左议政、领议政,在宰相之位上一直坐到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才卸任,长达二十三年的任职时间在朝鲜王朝的历史上独一无二。而史书中形容黄喜“持论宽厚,不喜纷更,能镇定国人,时称真宰相”,由此也可见李裪用人之专以及当时朝鲜政局之稳定;
李裪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却并非是任由臣下摆弄的君主,在《朝鲜世宗实录》的记载中,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李裪召集众臣商议推行“贡法”之事,期间他对众臣说道:“予于庶事,不从众议,断以大义而强为之者颇多。守令六期、两界筑城与行守循资等事,人皆以为不可,予独排众议为之。”充分体现出了他作为一国之君,决策果断与有主见的一面;
韩国世宗大王纪念事业会所推出的画作
除此之外,李裪还积极劝课农桑,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整理典章制度、出台《五礼仪注》,规范冠、婚、丧、祭时的礼仪制度。尤为可贵的是,李裪受儒家思想影响,实行“以儒治国”,因此慎刑缓狱,其在位三十二年,却没有杀过一个士大夫,这一点在朝鲜王朝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毫无疑问,李裪算是一位“英明刚果”的明君,只不过以上的种种作为,在接下来要讲的这件事面前全部黯然失色。虽然追根究底还是为了维护李氏王朝的封建统治而创制、推行,但其影响力却远超上述的任何一件事,也是李裪被现代韩国人推崇为“世宗大王”的真正原因。
创制“训民正音”“有天地自然之声,则必有天地自然之文,所以古人因声制字,以通万物之情,以载三才之道,而后世不能易也。”——郑麟趾《训民正音序》
朝鲜半岛从“三韩”时期至“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再到高丽王朝,最后延续到朝鲜王朝初期,前后共历经一千五百余年,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却始终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长期使用我国的汉字。这对于识汉文的统治阶层或豪门贵族而言自然无所谓,然而普通民众大多都不识汉文,为此官府发布公告时就只能使用借助汉字拼写朝鲜语的吏读文字,可是民众依旧很难理解;
为了能够更好的教化民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十二月,李裪模仿“古篆”,亲制新字,并组织集贤殿的一批优秀学者进行研究和完善,在结合了朝鲜语的音韵与汉字形体的基础上,最终创制了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表音文字),即“训民正音”;
训民正音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九月,李裪下诏宣布“训民正音”正式颁布,诏书曰:“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ㄱ牙音,如君字初发声,并书如蚪字初发声。ㅋ牙音,如快字初发声。ㆁ牙音,如业字初发声。ㄷ舌音,如斗字初发声,并书如覃字初发声。ㅌ舌音,如吞字初发声。ㄴ舌音,如那字初发声。ㅂ唇音,如别字初发声,并书如步字初发声。ㅍ唇音,如漂字初发声。ㅁ唇音,如弥字初发声。ㅈ齿音,如即字初发声,并书如慈字初发声。ㅊ齿音,如侵字初发声。ㅅ齿音,如戍字初发声,并书如邪字初发声。ㆆ喉音,如挹字初发声。ㅎ喉音,如虚字初发声,并书如洪字初发声。ㅇ喉音,如欲字初发声。ㄹ半舌音,如闾字初发声,ㅿ半齿音,如穰字初发声。
ᆞ如吞字中声,ㅡ如即字中声,ㅣ如侵字中声,ㅗ如洪字中声,ㅏ如覃字中声,ㅜ如君字中声,ㅓ如业字中声,ㅛ如欲字中声,ㅑ如穰字中声,ㅠ如戍字中声,ㅕ如别字中声。终声复用初声。
ㅇ连书唇音之下,则为唇轻音,初声合用则并书。终声同。ᆞㅡㅗㅜㅛㅠ附书初声之下,ㅣㅓㅏㅑㅕ附书于右。凡字必合而成音,左加一点则去声,二则上声,无则平声,入声加点同而急促。”
朝鲜学者们研究创制文字
“训民正音”虽然是作为朝鲜民族文字而创制出来的,但其地位低于汉字,故又称“谚文”(俗字),主要还是流行于民间和妇女之中,而汉字则被称为“真书”,在甲午更张前一直是朝鲜王朝的官方文字。
有意禅位,因病薨逝李祹在位后期一直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因此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开始就有意禅位于世子李珦(xiàng),奈何群臣反对强烈而未果;
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五月,在接连遭受两次丧子(广平大君李玙和平原大君李琳)之痛的打击后,李祹再次表达了禅位之意,然而以黄喜为首的大臣们依旧反对,李祹只得提出折中的方案,据《朝鲜世宗实录》记载:
二十七年五月初六,教议政府曰:“近来有疾,万机之繁,未能专治,其调摄痊愈间,凡除授、科田、折给、祭享及灾祥、应接他国别例事、调发军兵及边警、大小刑狱、大兴土木事、一应新立条章外,其余庶务,皆令世子断决,未尽事目,详定以闻。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二月十七日,李祹薨逝于汉城永膺大君府邸,享年五十四岁,后上庙号“世宗”,谥号“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明朝赐谥“庄宪”(严敬临民曰庄,行善可纪曰宪)
“世宗大王”雕像
同年,朝鲜上表明朝通报世宗薨逝一事,表曰:“王仁明刚断,孝悌勤俭,事大至诚,事亲尽孝,敦睦九族,信赏必罚,任贤使能,事必师古,制度明备,纲举目张。岛倭、野人畏威怀德,三十余年之间,民不见兵,按堵乐业,文教大兴,蔚然可观。薨逝之日,远迩莫不涕泣焉。”
明朝在回复朝鲜的诏书中评价道:“故朝鲜国王李裪,秉礼而行,乐善以处。恭谨奉乎君上,惠爱孚于国人。惟朝廷之命是从,誓夷虏之诱不纳。修职贡于中国,愈久弥敦;守藩屏于东陲,益勤不懈。志同金石,义全始终,方当嘉悦之深,遽及云亡之戚。宜隆恩典,以示褒扬。”
《朝鲜王朝实录》曰:“上圣德巍巍,人不能名,时称“海东尧舜”
世宗大王
PS: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