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前三季度,创业慧康虽收入有所增长,但利润下滑明显。实现收入 11.69 亿元,同比仅增长 1.01%;归母净利 0.53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42.27%;扣非净利 0.50 亿元,同比下降 40.98%。第三季度单季数据更不容乐观,收入 4.42 亿元,同比 - 2.35%;归母净利 0.25 亿元,同比 - 62.33%;扣非净利 0.25 亿元,同比 - 62.42%。利润大幅下滑对公司短期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二)费用控制成效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费用控制上取得成果。前三季度整体费用率 35.48%,同比减少 2.96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 7.35%,同比减少 0.77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 14.89%,同比减少 1.02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 15.87%,同比减少 0.62 个百分点。费用的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润下滑的压力,体现了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医疗行业核心业务增长稳健公司坚定推进 “慧康云” 战略,医疗行业作为核心业务,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4 年前三季度医疗行业营收达 11.21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 95.89%,同比增长 6.19%。期间新签 20 个千万级订单,并助力 7 家医院通过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评审,彰显了公司在医疗行业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同时,新一代产品 HI - HIS 推广成果显著,在建项目数量达 71 个,其中三级医院占比 70% 以上,为未来业务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业务亮点:AI 医疗驱动,拓展发展边界(一)AI 医疗数据治理与应用双轮驱动数据治理迈出关键一步:子公司杭州慧康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广州数据交易所会员,与交易所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这一举措有助于公司在医疗数据的流通、应用等方面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挖掘数据潜在价值,为 AI 医疗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AI 技术应用多点突破:公司的 BSoftGPT 大型模型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深度合成服务算法” 备案,与杭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立算力服务与创新合作,AI 产品 “医卫 Copilot” 通过华为昇腾 AI 框架及硬件兼容性认证,成为首家医卫核心系统供应商。这些进展加速了 AI 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推动 AI 医疗服务的广泛应用。(二)与华为深度合作,引领医疗 APP 新变革公司成为医疗卫生行业首批获得鲲鹏原生开发认证的信息化厂商,与华为鸿蒙研发团队紧密合作,完成健康桐乡 APP 原生鸿蒙版本的功能建设与上架发布。该 APP 整合桐乡地区健康医疗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与华为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技术竞争力,更借助华为的生态优势,扩大了公司在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影响力,为 AI 医疗服务的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综合来看,预计 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25% - 40%,整体营收规模有望达到 1.25 - 1.4 倍 2024 年全年营收规模。
(二)盈利预测成本与费用趋势:考虑到公司在费用控制上已取得成效,预计 2025 年费用率将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随着营收规模扩大,规模效应显现,成本有望得到更好控制。净利润预测:基于营收增长以及成本费用控制预期,预计 2025 年归母净利润将增长 30% - 60%。以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5 年将达到 1.3 - 1.6 倍 2024 年归母净利润规模。这主要得益于核心业务增长、新业务拓展以及成本费用的合理管控。四、风险提示(一)市场竞争风险医疗信息化市场竞争激烈,众多企业纷纷布局 AI 医疗领域。若创业慧康不能持续保持技术创新、服务质量提升以及成本优势,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影响业绩增长。例如,竞争对手可能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医疗信息系统或 AI 产品,抢夺公司的潜在客户。
(二)技术创新风险医疗信息化和 AI 领域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跟进新技术,如医疗大数据处理技术、AI 算法优化等,可能导致产品和服务落后于市场需求,降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比如,未能及时应用最新的 AI 技术提升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可能使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失去吸引力。
(三)合作项目风险公司与华为、广州数据交易所等的合作对业绩增长至关重要。若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合作协议变更、合作方经营不善等,可能影响相关业务的推进和发展,进而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与华为在鸿蒙项目合作中出现技术对接问题,导致新的医疗 APP 推广受阻。
创业慧康在 2024 年虽面临业绩压力,但在 AI 医疗业务布局和创新方面亮点颇多。展望 2025 年,公司有望通过业务拓展、技术创新以及合作深化实现业绩增长。然而,需密切关注各类风险,通过持续优化经营策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关必应。蛇年迎好运!#今日A股##人工智能##创业慧康##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