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乱贼——李密

莺莺聊历史 2023-02-22 11:18:04

隋唐,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时代。

正如评书中所说,这是一个群雄并出的时代。

隋唐演义也可称为群雄演义,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乱世枭雄!无论是哪个朝代,总会对寒门贵子以及平头百姓津津乐道。何也?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阶级限制。

有人生而为王,有人落草为寇。而我们的主人公和那些平民不同。他的家庭是四世三公。妥妥的贵族家庭社会的第一梯队。

他在出身上就早已高人一截,正因如此,此等身份也为其今后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试问,乱世中什么最重要?自然就是身份了。

书香门第,落魄公子,文韬武略,胸怀大志。

此等人物,于此乱世之中。虽说不能和刘皇叔相提并论。但也是众多起义部队的香饽饽,这便是他被称作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背景原因。

李密靠着自身的背景,自然而然的当上了左亲侍,在朝堂上有了一定地位。再加上他本人品学兼优,深得众多前辈的喜爱。

越国公观他勤奋好学,遂将其介绍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为其谋反埋下了伏笔。

大业九年,隋炀帝征战高句丽,杨玄感负责在黎阳管理后勤运输。

那时早已进入了乱世,杨玄感手握粮草兵马自然不甘久居人下,于是杨玄感便暗中联系党羽,筹划起兵。

此时作为杨玄感的好友李密自然是首当其冲。于是杨玄感将其从京城中接出,共图大业。

到了起义军中后,李密在军事上的才能就显现出来了。为杨玄感出谋划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上,中,下三策。

上策以山海关为界,阻击隋炀帝的部队,中策则为直取长安,下策则是是进军洛阳。

由于起义军高官的亲人几乎都在洛阳城中,是起义军的软肋。所以杨玄感并不认同,反而取了三策中的下策,占领洛阳。

虽然说可能取上策的话赢面大一些,但对于当时的情况下,下策则是更有效一些。

入了洛阳,杨玄感的势力越来越大。

隋朝的大将李子雄便请求杨玄感称帝,这时杨玄感便征求李密的意见。

李密以张耳、荀彧之流劝诫被疏远来保全自己,加以循循善诱,让杨玄感暂时放弃称帝的想法。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密的为人处世,我可以劝诫,但若是我说的不好,你也不要责备疏远于我。

后来杨玄感因为没有听从李密的建议,没有去据守潼关,而是转战弘农宫,结果兵兵败被杀,而李密也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天佑之子,瓦岗之王。

李密原本想秘密从潼关出逃,可惜,天不遂人愿。

李密和其他几人还是被追捕的人锁定,押解到高阳县。李密也明白自己要是到了高阳县必死无疑。

于是刚出潼关后,他和其他几人便趁着看守开宴会不注意时,撞破墙壁,逃了出来。

逃出来的李密自然不敢随便的露头,便隐姓埋名,像大多数电视剧里讲的一样,他做了一个十里八乡敬爱的教书先生以此为生。

但金鳞岂是池中物!失败的不甘和隐姓埋名的痛苦让他写下了《淮阳感怀》。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诗作。

痛苦和无奈让他的行为与其他普通人不一样,这样也引起来了其他人都注意。

果然不久,就有人向当地的太守举报了他。

这一次,在众多的追捕中,李密再一次成功逃脱。不仅是有逃跑的经验,他的气运也没有想让他折在这的意思。

再一次大难不死的李密明白如果一直这样躲躲藏藏的话。他将永远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他不想做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想重新做回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子。

不必每天都担惊受怕。恰好这时翟让在东郡起义,于瓦岗寨占山为王,所属的部队瓦岗军在当时也是是一方强大的势力。

李密这时也恰好流落到了这里,自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当机立断就加入了瓦岗军中。

若是李密只是个平头百姓,在瓦岗军中可能只会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才华和名声不允许他这么做。

他很快就引起了瓦岗军中一些将领的注意,有人担心他作为杨玄感旧部,会对瓦岗不利。遂向翟让提议杀了他,但是在当时几乎没什么文人才子的瓦岗寨中,一个文韬武略的军师实在是太或缺了。

李密立即献计分析当今形势。

一方面,李密以天下形式入手,借机称赞翟让的雄才大略。另一方面,不断从瓦岗寨本身的情况来进行分析,让翟让认识到自己的可用之处。

翟让一听,认为李密当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且瓦岗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于是二人一拍即合。

李密不仅活了下来,同时也成了翟让的得力助手。原本土鸡瓦狗的李密一下重新回到了他应该在的位置。

意气风发的李密倒没有得意忘形,认认真真的为现在的老板打工。

并且不断的为翟让出谋划策,并且几乎每次的做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也使得其声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其间靠着计谋打败了张须陀,为瓦岗军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使得翟让更加敬重他。单纯的翟让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功高盖主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反而是对李密言听计从。

最明显的就是李密提议攻打洛阳之时。

翟让曾说自己是草莽农民出身,没有什么威望,希望李密能够先行出战,他将带领众部追随。

本来这是表现自己的谦虚和对李密的敬重,但在外人眼里。翟让是对李密言听计从。并无半点帝王之相,相反李密则是足智多谋善于拉拢人心。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一个乱世君王的重要特征。而李密则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大业十三年,李密北进,拿下兴洛仓。

影视剧李密形象

这一日,李密开仓放粮,万民空巷数十万的平民赶来,为李密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若将李密称为舟,那么此时的的李密已经有足够他驰骋的汪洋大海。

后李密又在王世充的战斗中屡建奇功,数次大捷终于将其推上了权利的巅峰。

此时的李密,处在风口浪尖,随时都有可能振臂一呼,成就大统。

这时翟让手下的臣子王儒进言,想要限制李密的权力。

可惜为时已晚,李密早已得到了消息,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翟让思维还是局限了,妄图和李密通过沟通来夺回大权。

等到他到了李密的营帐,里面的杀手早已做好了准备。待到他们毫无防备之时。便将翟让和其部将斩杀。

并且迅速的控制了整个军队。至此,瓦岗王真正的诞生了。

成王败寇,虎落武牢关

新旧王的交替难免会对一部分人进行清洗。这也导致瓦岗军的实力有所削弱,并且会造成一些人的离心。

但当时的瓦岗不必担心那些,当李密打败王世充之时。

李密的瓦岗军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军队了。为什么说是最强呢?

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于晋阳,原本是想招抚李密,结果反倒是是让李密当了头子。

归根究底还是当时李密兵多将广,虽然对李密的狂妄不屑,但李渊也奈何不了他。

只能听从李密的建议,推举李密为盟主。

这时的李密可真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但俗话说站的越高,便摔的越惨。

之后不久,宇文化及便勒死了隋炀帝,立秦王为帝,实则是个傀儡皇帝。

并出兵北上,试图将起义军歼灭。

朝内被称为“七贵”大臣则另立新帝。

为首的便是之前被李密击败的王世充。旧都内由于部分人对王世充不满,正好李密又与王世充有矛盾,所以便以封号来寻求李密的帮助。

当然李密也不傻,但也是顺着他们的台阶下,以此来对各路军队进行击破。

于是李密便和宇文化及对上了李,密东讨宇文化及及其部下。

两军交战之时,李密又以文采辱骂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一介武夫,自然在言语上失了势。

但短暂的羞愧并没有带给宇文化及更强的报复心,李密在得知宇文化及的粮草即将耗尽后,请求联合。

宇文化及竟然不去想为什么李密会放弃那么大的优势来与他联合。

同时也将两军对阵所受的言语侮辱抛之脑后。随即便要犒赏三军,于军营内尽情狂欢。

妄图粮草问题由李密来解决,结果就是粮草被迅速消耗干净。

这时宇文化及才后知后觉,但为时已晚,再加之冲动与其对弈节节败退!

万万没想到,此时旧都朝堂上,王世充早已经将异端全部清理,李密也不愿再接受封号,便退回金墉城内。

谁知这时王世充却杀了个回马枪,趁着瓦岗军战后疲惫,准备一举拿下。

这时就到李密的末路时刻了。子是东山狼,得意便猖狂。

在李密成功后,李密便对部下不再关心甚至对战功赏赐减少并且花销严重,对奸臣宠溺,对忠臣却是避而远之。

久而久之,他自己从前所积累的人心再这么一来一去下,渐渐的消耗殆尽。

李密没有采用裴仁基的建议去偷袭东都,反而是与王世充战于邙山,最终兵败。

一众部将也是叛逃,最终虎落武牢关。

“李”非李,王非皇

曾经认为自己可以一统天下,却败给了曾经的手下败将。

兵败后,李密曾在众将面前谢罪。但也是安抚之策。

他试图东山再起,但终究是回天乏术了。

走投无路的他最终投奔了他的同姓李渊。李渊倒是没有计较他之前的狂妄自大,并且还将自己的表妹独孤氏嫁给了他,用以巩固双方的关系。

李密也在兵败后重新有了靠山。

但曾经的生活让李密很难愿意居于人下。尽管李渊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但“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早已在他脑中扎根。

之后李渊派遣他去招抚旧部,但在半路却又将其招回。李密心中恐惧,并且翻身的想法愈演愈烈。于是直接一不做二不休投奔旧部。

但后被发现,最终兵败被杀。亡于南邢公岘。

“李”非李,王非皇。纵观李密的一生。

我们不难发现,他具备着乱世枭雄所有的特点。无论是他的背景出身,亦或是文韬武略,都是其成为瓦岗王的重要条件。

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终究会是结束这一切的男人。

正如祖君彦的《为李密檄洛州文》中写道“魏公属当期运,伏兹亿兆。”可见不仅是李密自己。

其他人也同样对李密抱有期望。但天不遂人愿,“李”非李,王非皇,他瓦岗王终究没能成为李唐王,叹矣,叹矣。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