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教授说我对“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理解错误,我真的错了吗?

问道化鸣 2025-04-19 04:22:43

南宫尉教授告诉我,看了我几篇《道德经》解读文章,有的很有启发性,有的思路老套。比如对“民不畏威”一章的理解就有问题,原文是“民不畏威,则大威将至”,其间的条件关系很明确,但你却把它理解为“大威无威”,岂不谬哉?

同时,对于“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的理解,也脱离了本章章旨:“你把它理解为‘不压缩百姓生存空间,不掐断他们的生计’,虽然也是老子的意思,但本章所表达的却不是这个意思。”

我请他说具体一点。他说,就以“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为例吧,值得探讨的有两大问题、老子说:

民之不畏畏,则大威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第一个大的问题:“民不畏威则大威将至”,不是“大威无威”

他说:很明显,这个“民不畏威”的“威”是威权,是有威而可畏的事物,是就人君而言的,百姓不怕威权的时候,那么对于人君而言,则祸乱将至矣。这是对任权者的警告,对于修行者而言,那是对逞强逞能的警告。

你把“威”理解为“人主”之威,本没有问题。但你却把“大威”理解为“威望”,这就说不过去了。老百姓已经被威权逼迫到不惧怕威权的地步,那就意味着他们对曾经的害怕,已经麻木了,这对于“施威者”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74章,老子接着就说“若民恒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跟这句话表达的是一样的意思,他们生活无着,生不如死,还会怕威权吗?

百姓连“人君”赖以立威的最后底牌都不怕了,那对于人君来说,不就是“大威将至”吗?你觉得把它理解为“大威无威”,能说得过去吗?

他建议我还是认真琢磨一下王弼的理解:“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 诛将至。”

“王弼说的很明确,权力任性,民众受到侵扰而邪僻无所畏惧,威权就失效了。百姓不能忍受威压时,从上到下都会崩溃,最严厉的惩罚‘天 诛’就要降临了——你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后果是如此严重,岂能是你所理解的‘大威无威’那么风平浪静?”

毕竟是教授!我找到这篇前年的文章,浏览了一下原文,我的原文大意是:人民不惧怕威权的时候,那就意味着统治者没有施行暴政。我想表达的是统治者实行的是“道治”。

就如同17章所说“太上下知有之”,百姓知道有一个最高的权力者在上,但因为他清静无为,不扰民事,不生事侵民,所以百姓才尊重他,才显得有极具威望。

对照一下南宫教授的意见,我觉得还是他说的更贴近老子本章要表达的思想,于是经过半天的参照比较,最后把他的观点整合如下: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众都不惧怕威权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侯王的“有为”带来的掠夺与压迫,已经让百姓活得没有尊严而不怕死的时候,又何惧威权?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暴力冲突。

对于这样的“大威”,人君必须要“畏民之可畏”,必须“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因此我把这句话理解为:权力者不畏惧可畏之事,则祸乱将至也。

南宫开始表示怀疑,并提示我说:是“民不畏威”,不是“人君不畏威”。

我解释说,当然是“民不畏畏”,如果人君不把“民不畏畏当做一件“可畏”的事,那才真的是“大威将至矣”。这正好跟“人之所畏, 亦不可以不畏人”相吻合。

不大一会,他回复说:甚好!你用的是帛甲本文本。但在具体解说时,容易引起读者的误会,以为你把“民之不畏威”当作“君之不畏威”了,这需要在详解时加以说明。

第二个大问题:“毋闸其所居,毋厌其所生”是说侯王不贪恋高位,沉迷于奢靡生活

南宫认为我对“毋闸(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的理解有误。我的原文是:不压缩百姓生存空间,不掐断他们的生计”。

他认为这段话强调的权力者沉迷于春台快意而“生生之厚”,是警告权力者不养尊,不奢靡。

他仍然以王弼的注解为例,认为王弼的精审解读足可借鉴,比如他就把“居”“生”的主体指向君主,他说“清静无为谓之居”,这个指向很明确,只能是侯王不要驱天下人而为一己所用,尽天下财宝而为一人所享。

于是,不顾百姓“田甚芜,仓甚虚”的饥寒交迫,只顾自己“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赍财有余”,这才是对“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的写照。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权力者不贪恋自己所居的上位,也不沉迷在奢靡生活之中。只有自己不贪恋、不迷恋,百姓才会不背离他。

因为侯王一旦迷恋于权位,就会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天下多忌讳”,就会令人反感和生畏,“其次畏之”,离“ 其下侮之”不远了。

“厌其所生”,不是压缩民众的生活空间,而是跟55章的“厌饮食”,77章的“其上食税之多”,“其上求生之厚”是一样的思想表达,特指权力者沉浸在厌饫(yù,吃厌)的奢靡生活之中,是权力者“自贵”的体现。

这都是对一般侯王“有为”行为的批评,所以老子说“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自爱而不自贵也”。

所以这里面的“其”是权力者,相当于跟君王说“您不要贪恋自己的高位,也不要沉迷于自己的奢靡生活”。而不是通常翻译的“不要紧逼百姓的居处,不要压制百姓的生计”。倘若此,怎么会跟下边将要论及的“不自见”“不自贵”紧密联系在一起?

反复比较老同学的观点,觉得挺对的,但也有问题。

因为我对“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的理解,正是站位于“圣人自爱不自贵”这个角度,才做出“不压缩百姓生存空间,不掐断他们的生计”的解读的。

我们用的都是帛书本,甲本“狎”写作“闸”,河上公写作“狭”,都有关闭、截断、压缩空间的意思。

我们交流到现在也没个结果,最后南宫说:留给时间吧,让它做出裁决。

亲爱的朋友,你觉得“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该怎么理解呢?是“不压缩百姓生存空间,不掐断他们的生计”呢?还是“不贪恋自己所居的上位,也不沉迷在奢靡生活”?



0 阅读:22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