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26年,一张关于张宗昌两位姨太太的罕见留影,悄然流传于世,照片中的两位姨太太身材高挑,气质出众,身上穿的衣服也非常华丽,能看出来很受宠。

据史料记载,张宗昌的姨太太们多来自社会底层,有的甚至是贫苦出身,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尤其是像姨太太这样的身份,更是被视为玩物。
她们能在张宗昌众多老婆中占到一席之地,还被拍下了这张照片,说明张宗昌对她们俩很是看重。

但到底这两位姨太太是谁,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毕竟张宗昌的姨太太数量众多,想要确切知道是哪两位,还真是不容易。
军阀张宗昌,是个出了名让人捉摸不透的“三不知”将军,这“三不知”里头,最让人好奇的就是他到底娶了多少姨太太,连他自己都数不清。

他的副官李子清曾透露,光是在济南城里,他就负责照顾着25位姨太太的日常开销,至于别的地方还有没有,他就不得而知了。

张宗昌在山东当督办的时候,他的总参谋长李伯仁也回忆说,张宗昌年轻时候就跟邻村的一个贾家姑娘订了亲,到了二十岁,两人就成了亲。
可惜这位贾氏夫人福薄,早早地就离世了,后来,张宗昌又娶了位东北来的袁氏夫人,这位袁夫人还保留着缠足的老习惯。

打从张宗昌踏上仕途开始,他娶姨太太就像集邮一样,一个接一个,而且还给她们都排了号。
袁氏夫人因为是正式娶进门的,所以她是张宗昌的大老婆,也就是大太太,然后按照娶进门的先后顺序,就有了二太太、三太太,一直排到了二十五太太。

但这二十五个还只是住在济南城里的姨太太,至于外面还有多少,那就没人知道了,可能连张宗昌自己心里也没个确切的数。

1926年在济南,军阀张宗昌的几位姨太太们聚在一起拍了张合影,那时候,她们都是张宗昌身边的红人,享受着荣华富贵。
可张宗昌去世后,这些姨太太们并没有多少人对张宗昌忠心耿耿,选择为他守节,相反,她们很快就各自散去,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去了。

毕竟,在那个时代,女人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握,她们可能也有自己的打算和追求,所以,张宗昌一死,这些姨太太们也就各奔东西了。
这些姨太太们来自五湖四海,什么苏州的、杭州的、北京的、天津的,甚至还有朝鲜的、南洋的、日本的、白俄的,简直就是个小联合国,人称“八国联军”。

这些姨太太们来历五花八门:有的原本是青楼女子,后来被张宗昌赎了出来;有的是张宗昌花钱买来的;有的是他直接用强抢来的;还有的竟然是自愿跟了张宗昌,主动送上门的。
不过,这些姨太太们也不是个个都是美女,比如他的二十姨太太,一脸的青春痘,张宗昌可不太瞧得上。

还有那个十一姨太太,长得那叫一个丑,原本是个嫁不出去的村姑,她爹硬是要把她塞给张宗昌,张宗昌吓得撒腿就跑。
结果这老爹不死心,居然把闺女直接送到张宗昌山东的家里,被拒绝后还到处宣扬说张宗昌睡了他闺女,张宗昌没办法,只好把这村姑收了,但从来都没跟她同过房,这事儿听起来都让人哭笑不得。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0年,照片中央站着的是张宗昌的第十九位姨太太卢辅义,她深得张宗昌的喜爱,卢辅义身着华丽的绸缎旗袍,头发被打理得一丝不乱,还巧妙地留着几缕刘海,这使得她看起来既青春洋溢又贵气十足。

她身上的旗袍,质地优良,做工精细,显然不是普通人家能够穿得起的,而她背后的那座建筑,也是富丽堂皇,气派非凡,一看就知道是豪门大院。
尽管卢辅义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脸上却并没有露出笑容,要知道,在民国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大多数普通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

能够穿上体面的衣服、住进宽敞的大房子,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卢辅义的生活,无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她为何不开心,那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张宗昌这人治军无方,既没训练也没纪律,但他能在那个乱世里混出个名堂来,也不是没有两把刷子。
俄国十月革命后,很多原本支持封建制度的势力不甘心接受新的苏维埃政权,就在民间搞破坏,但后来他们被赶出了俄国。

张宗昌呢,他和俄国旧军队里一个叫米罗夫的军官关系挺好,张宗昌看准时机,把这1500多名无处可去的俄国旧军士兵都收到了自己的手下,这些人后来就成了他的先遣第一部队。
米罗夫为了感谢张宗昌的收留之恩,特意挑选了五位长得特别漂亮的姑娘送给张宗昌。张宗昌一看,高兴坏了,立马就把这五位姑娘都带回了山东老家,他每天都带着这些姑娘出门逛街、玩乐。

起初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后来张宗昌投靠了奉系军阀,没想到这家伙运气还不错,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带着部队一路高歌猛进,碰到的都是软柿子,再加上冯玉祥在北京搞政变,直系军阀一下子就垮了。

经过这一仗,张宗昌在奉系军阀里算是站稳了脚跟,张作霖也得对他刮目相看。没多久,张宗昌就被任命为山东军务督办,成了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张宗昌不仅是个有故事的军阀,还是个名副其实的民国奇人,他的趣事一箩筐,原本,他只是个没读过几天书的土匪头子,但后来成了军阀。

可能因为他是从孔夫子的老家走出来的将军,觉得自己也得有点文化范儿,于是就请了几位老师来教他读书认字,学了几年后,张宗昌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文化人了,便开始写诗作词。
张宗昌写了很多诗,这些诗在中国诗歌史上那可是独一无二的“佳作”,比如,他游览大明湖时写的诗:“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到了蓬莱阁,他又吟道:“蓬好个莱阁,‘“他妈”真不错。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像这样风格的诗,他写了有几百首呢。
用现在的话来说,张宗昌的这些诗连打油诗都算不上,但读起来却有种“憨态可掬”的感觉,跟网络上流行的那些废话体诗有得一拼,都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神作”。

可不管怎么说,张宗昌的统治并不稳固,他性格暴戾、贪财好色,这使得他在民间口碑不佳,他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军阀的威胁和挑战。
在那个军阀们打来打去、争夺地盘的年代,张宗昌为了保住自己当老大的位置,不得不经常带着军队去打仗,还要玩各种政治手腕,跟其他人斗智斗勇。

除此之外,他的个人生活同样充满了争议和批评,他性格豪爽、喜欢享受,过着奢华的生活,他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房产,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他还喜欢纵情声色,追求刺激和快感。
张宗昌的多位姨太太和情妇,她们个个貌美如花、才华横溢,张宗昌对她们宠爱有加,经常为她们举办盛大的宴会和舞会。

在这些场合中,张宗昌总是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贵重的珠宝,与姨太太们尽情享受欢乐时光,可是张宗昌的奢华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性格暴戾、喜欢争斗,这使得他在生活中也充满了矛盾和纷争,同时,他也面临着来自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指责,他的奢华生活和放荡行为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

1928年那会儿,北伐战争打赢了,国民政府也建了起来,张宗昌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原来在山东当老大,但现在两边都不待见他:一边是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另一边是山东当地的其他势力,他们都想把张宗昌赶下台。
张宗昌一看这形势,知道自己再继续待在山东就危险了,得赶紧想办法跑路,想来想去,他觉得去东北可能安全点,因为那边有他的老朋友或者可以依靠的势力。

于是,他也没多犹豫,收拾收拾东西,就带着手下离开了山东,一路跑到东北去,想找个地方躲躲风头,保住自己的小命。
他在东北的日子并不好过,张宗昌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和地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也面临着来自国民政府和地方势力的追捕和追杀,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选择隐居和逃亡。

1932年9月3日,张宗昌在山东济南火车站被刺身亡,终年51岁,他的死因充满了争议和谜团。
有人认为他是被国民政府或地方势力所杀;也有人认为他是被自己的仇家或手下所杀,无论真相如何,张宗昌的传奇人生就此落幕。
参考信源:中时新闻网——史话》拥八国联军姨太太──狗肉将军张宗昌(张林刚)2023-05-25

中国历史研究院——争当“军阀姨太太”?民国真实的她们是这种境遇2019-07-21

民国网——“三不知将军”的打油诗和他的23位姨太太20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