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时期,只有单项出色的岂能称霸书坛?
王羲之的卓越,在于他诸项全能,在多个领域都能制霸!
接下来,一笑要重点介绍的,就是王羲之的楷书。
钟繇创造楷书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其中又以王羲之最是积极。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记载:“晋中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在师承钟繇的卫夫人的教导下,王羲之潜心临摹钟繇的字帖。
在继承“钟法”之后,王羲之还做出了自己的改变。
钟繇楷书结合松散,竖短横长,状似扁隶,有横张之势。
王羲之一改钟书的隶法起笔,以方笔入纸,收笔处不折笔重按,而是轻提回带;将纵向笔画向下伸引,使其挺直,得纵展之势。
变隶书的波、磔为撇、捺,又出现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笔画。
这样一来,字体结构上更趋严整,具备了规矩整齐的特点,被誉为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
相对于篆书、隶书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虽然这个变化的最终完成,是在法度森严的唐朝。
但王羲之增损古法,裁成新意,
既将汉代质朴书风变得更加精致,
又避免了魏晋日渐放纵自我的疏狂,
将楷书进一步完善,规范了楷书的基本面貌,
合乎传统文化中“文质彬彬”和“中和”的审美,
此种书体风格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书法界把王羲之改造后的楷书被称之为今体。
(未完待续。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王羲之楷书的代表作品《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等。)
PS: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