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闲逛南宁兴宁五塘街,有着什么辉煌过往的印记?

淑幺评旅游 2024-12-19 13:18:36

南宁东郊的五塘镇,因古驿道“十里一塘”为单位而得名。九十年代修建南梧二级公路亦从圩镇中而过,因工作性质,可以说路过五塘不止百次,但每次都是匆匆或焦虑而过不曾驻足。印象深刻的记忆是:下坡过桥,见街两边有护拦,大量手拖及推车的瓜农、菜农占据交通而时常堵车,只有快速通过才是王道。驶过了一个奇怪门坊才算0K,每每多颇有些阴影,后来又修了外环道后,就更少往来了。

近日又到五塘民政村访友,顺帮小孩送医就诊,才得以进街休闲一游。入街桥还在,但街围拦没有了。虽只是个普通的周日,人不多,两边却停满了小车,但通行顺畅有秩。镇中心卫生院大楼颇有气势,建筑规模不少,超乎我的想象。

据了解:五塘镇人口约6万,壮族为主。从唐朝起置镇域管辖,清光绪年设宣化县五塘乡。民国时期先后隶属南宁县、邕宁县。1984年乡改镇,2004年改隶属于南宁兴宁区。多年的首府效应,从配套的医院可见一斑。

大明山余脉下的五塘,地势呈丘陵缓坡,中心低洼的盆地形状。境北有西云江水库及小河网灌溉而水土肥美,自古有着农耕传统,为南宁城农副产的“菜园地”。六十年代起五塘就设置了高规格的农业试验区;九十年代,五塘较早实施了蔬菜产业化种植,让一部分农民先富了起来。至今,五塘的苦瓜,青菜,大米等的名气,依然在市场响当当而远销各地。我认识民政村的周老弟,两口子每年种植十多亩的农作,起了楼房,养育着两孩子,生活幸福而美满。

五塘街区不大,且规划一般,但建筑密集,与邕宁那楼镇有着颇为相似的风格,外观却要现代一些。以老五塘市场为中心形成商业区,遗留有着许多单位老楼房,如银行,信用社,邮政,供销社,旅社等,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透着着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繁荣,至今亦有人气往来,特别是翻新的供销社大厦,放今天在广西也是镇级供销“第一楼”。一张理发椅,一块老店牌,一家老钟表摊,都是时代岁月的见证。据修表老伯说:台桌是旧了点,但从1979年就开的老字号了,镇上老古宅已少见,早已被发达的居民翻建新“洋楼”了...其实从不多的老屋看,大户特质不明显。

发现壮观的一条麻将街,百多米长,聚集着数家没有招牌的“野生”麻将馆所,晃动的人头眼光中,不时打量着我一个陌生过客,有心探究,又怕扰着大爷、大妈们的发财梦哈。

如今五塘街道已发展扩建到镇北的粮库外,粮库面积和规模果然比一般的镇级要大得多,也表明五塘大米非浪得虚名。而那座奇怪的门牌坊,为1965年成立的五塘耕读大学,是根据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关于全日制和半农半读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精神试点创办,校长由中央下放的领导(后平反)陶希晋担任。因成绩显著成了当时全国教育改革试点的中明星而名声远播。1966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自到五塘实验区及耕读大学校视察,并题写校名:“五塘耕读大学”。但文G中停办,至1969年宣布撤消。从而书写五塘历史上的高光一页,门坊及原址也成了市文保单位。但遗留建筑不多,遗憾在XX中学内也不便探访了。

登高远望,多年以农业为主的五塘镇,已向工业化发展转变,有着不少工厂企业入驻经营。新时期的首府效应,让不远不近的五塘,依然可以“吃香喝辣”,乃风水宝地也。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