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在国军将领中素有“小诸葛”之称,享有极高威望,故而与中共将领多有交手,诸如林彪、粟裕、陈毅等。
多次交手,互有胜负。
许是胜负对半,他对中共将领多无太高评价,即便对十大元帅林彪、陈毅亦是如此。直到其在解放战争中全权指挥中原战事,国共双方进行诸多斗智斗勇的直接较量后,白崇禧却对另一人评价道:他才是第一悍将。
一、初交手,不过如此白崇禧之所以对林彪评价不高,源于两人的几次交手。
林彪还是娃娃时,白崇禧早已在军中摸爬滚打。待林彪考入黄埔,白崇禧早已在广西又打又拉,为建立新桂系立下汗马功劳。
论资历,白崇禧确实称得上老资格。资历老、有能力,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这才有了“小诸葛”之名。
也正是两人并非同时期人物(林彪1907年生,白崇禧1893年生),红军时期并没有多少交手机会,直到解放战争初期,两人有了三次交手。
第一次交手,四平之战。
国民党依照“抢占整个东北”的战略布局,计划于1946年4月初占领四平。按照既定计划,国民党新一军(五大王牌军之一)在七十一军、五十二军的掩护下,向北快速推进。与此同时,东北民主联军也向四平增兵。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四平战场就是一盘棋,不过双方棋手并非白崇禧和林彪,而是杜聿明与林彪。白崇禧是在四平保卫战结束前夕才飞抵沈阳,名义上是到前线督战,实际是代蒋介石传话,因此第一次交手,白崇禧和林彪只算得上“试探”。
林彪成名于红军时期,抗日初期也曾因平型关大捷名声大振。对于这位后起之秀,白崇禧并不太在意,接下来第二次交手,更加加深了他的轻视之心。
第二次交手,青树坪战役。
1949年初,蒋介石被迫“下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主事,白崇禧自解放战争以来,一直秉持明哲保身的态度,实力尚在。三大战役之后,他这股力量反倒成了解放军最大的威胁。
为促使白崇禧主力与我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的方式,力求将白崇禧部围困在广西境内。在此过程中,林彪与白崇禧进行了第二次交手。
第二次交手,带有一定“偶然”属性。依照林彪所想,是稳步推进,将白崇禧部逼进包围圈,结果负责追击的其中一部,即第四十九军并未查明前方情况便一路猛进,中了白崇禧设下的埋伏圈。
率先进入包围圈的第四十九军一四六师损失惨重,还是在一四七师的接应下才突出重围。青树坪战役,白崇禧胜。
经此一战,一扫国民党此前阴霾,给一路败退的国民党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此之前,解放军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军中也滋生出自大轻敌的麻痹情绪。青树坪战役失败,无疑给解放军敲响了警钟。
解放军自我反省的同时,白崇禧却因一场胜利有些忘乎所以。虽说他对林彪评价不高,历经三大战役之后,也清楚林彪用兵严谨,是绝不容轻视的大敌。不过青树坪战役后,他自大的认为能和解放军一战。
心态的转变,为下一次交手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交手,衡宝战役。
相较于四平保卫战、青树坪战役的“小打小闹”,衡宝战役更像是两人多次试探后的全力出手。
青树坪战役后,解放军收起了轻视之心,林彪也愈发重视这位国民党“小诸葛”。不过白崇禧就是个“泥鳅”,铁了心保存实力不和解放军决战,想要撤回广西。撤退过程中,他发现了孤军深入的解放军一三五师。
一三五师如同一四六师一样,一路高歌猛进,直插衡宝公路以南,大部队尽数在衡宝公路以北。
“青树坪战役”再度上演,或不可避免。
在白崇禧注意到一三五师,派重兵形成包围圈时,林彪也注意到了一三五师。不同于多天前青树坪的一四六师,林彪只给一三五师下了一道命令:做一颗钉子,死死地将白崇禧主力牵制住。
青树坪战役时,一四六师孤军深入,友邻部队并不能提供及时援助,加上部队并未及时休整。如今不同,大部队就在一三五师周围,各军也经过了有效的战略调整。只要能将白崇禧部主力钉死在衡宝,就能将之完全消灭。
利用白崇禧意欲复制一场青树坪战役的心态,林彪让被白崇禧视为一块肉的一三五师成了一颗钉子,彻底黏住了白崇禧部。
衡宝战役结束,白崇禧部被歼4.7万人。
两次小胜,一次惨败,白崇禧与林彪的三次交手落下帷幕。白崇禧或许从不会想到,有一天会被后起之秀赶超。
即便如此,他依旧认为给予其致命一击的林彪并非解放军第一悍将。毕竟解放战争中真正与之交手最多、最早的对手可不是林彪。
二、共军第一悍将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刘伯承,邓小平)浩浩荡荡向大别山进军。
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就像一把尖刀狠狠扎在国民党“心脏”上,让蒋介石坐卧难安、辗转反侧。
蒋介石可知道刘伯承的厉害,曾长叹“手下无人堪比”。如今无人能比的共军大将就横亘在国民党心脏处,控制了长江北岸三百公里的区域,焉能不让他焦急?着急无用,还得找人与刘伯承对垒。
找谁?蒋介石首推白崇禧。
白崇禧成名已久,素有“小诸葛”之称,领兵打仗自然是不差的。除此之外,蒋介石也想将白崇禧“调出去”。
作为新桂系代表,白崇禧与蒋介石矛盾由来已久。借此机会,蒋介石正好将其“外放”。11月10日,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被派往九江。
人虽然被“外放”,蒋介石起初并不放权,也就是给白崇禧“国防部九江指挥所司令长官”的头衔,并不给他人。军事一应指挥权利,起初都掌握在蒋介石手上。故而委任令下来一周,白崇禧不为所动。
虽鲜少和刘伯承交手,白崇禧对这位南昌起义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一二九师(八路军)师长早有耳闻,知晓其是一位劲敌。
深谙用兵之道的他清楚,过得了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伯承,是有能力渡过长江。单单固守九江,是守不住的。
若要阻遏刘邓大军,非靠绝对优势兵力采取强攻不可。
手中无兵,这仗打不了!本有意削弱白崇禧权利的蒋介石如何不清楚,最终许下其15个整编师33个旅的兵力。
手中有兵,这仗能打!
“小诸葛”白崇禧与“军神”刘伯承的直接较量,于中原战场正式拉开序幕。在蒋介石划拨兵力第二日,白崇禧就召开了一场会议,会上分析了刘邓大军的弱势。
1、总兵力不足,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战役中有所伤亡,加上千里跃进大别山部队得不到休整、补充,战斗力不足,总兵力或在7到10万之间。
2、打不了硬仗,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多有战斗,加之过黄泛区、跨黄河,大炮、车辆能扔的都扔了,重武器方面并不足以支撑打硬仗。
3、开展运动难,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招险棋。正如邓小平在部队出发前所说,部队到大别山或将面临根基不稳、全军覆没的险境。
看着挂在墙上的大别山地形图,白崇禧脸上不免有了几分得意,兵力不足、打不了硬仗,最擅长的“运动战”也将受限,他实在想不出刘邓大军赢的可能。
虽然胜券在握,白崇禧却没有忽视刘伯承的能力。看似刘邓大军步步危机,到大别山后也曾将国民党几个整编旅吃掉,正如他评价刘伯承所说:
“别看刘伯承跑来跑去避战,他不打就是不打,一打绝不含糊。”
刘伯承深有谋略,工于心计,白崇禧将之视为劲敌,自然拿出毕生所学,势要将其势头彻底按下去。
三、见招拆招,步步为营国共两大将领的交锋,正式打响。
占据主动的白崇禧,选择主动出击。利用兵力优势,他制定了“集中推进”的作战计划,即各部纵横交替,对大别山刘邓大军进行“搜剿”。
交替前进过程中,各部互相策应,彼此形成拱卫之势,其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刘邓大军逐个击破。
不得不说,白崇禧确实很懂刘伯承,起码很懂解放军的一般套路。正是因为了解,他还想出一条计策:成立保安队。保安队由当地地主、乡保长、中共叛徒组成,旨在“围剿”掉队的解放军,并阻止中共开展群众工作。
白崇禧这套组合拳下来,让刘邓大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小诸葛”并非虚名,刘伯承“军神”之名也不是白叫的。
面对白崇禧步步紧逼,刘伯承适时改变作战方式。既然敌人步步推进,那就大摆“迷魂阵”,牵着白崇禧部走。
刘邓大军采取适时分散、集结,内外线结合的战斗方式,一时让白崇禧分不清刘邓大军主力位置,只能疲于奔命。
看似国民党追着刘邓大军漫山遍野跑,实际追的不过是小股分队。一番折腾下来,定下的“集中推进”计划土崩瓦解。
初交手,白崇禧被戏耍了一通。占据人数优势、武器优势的没想到刘伯承比想象中还难缠,白崇禧只好改变策略,采取地面地毯式搜索、空中侦察齐头并进的方式,希图利用空军优势,对刘邓大军发起“围剿”。
意识到形势严峻的刘伯承决定再次改变作战方式,不再固守大别山,而是采取“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亦向外”的战略部署。
千里跃进大别山以来,牵制中原敌人、开辟地后方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初步达成,接下来就是依靠大别山向周边辐射。一把利剑插在敌人心头,只有不停地拔动才能让对方感受到恐惧、绝望。
面对灵活的刘邓大军,白崇禧感觉有力无处使。即便占据行动上的主动,战略上却处处被动,反倒只能见招拆招。不过要承认的是,白崇禧给刘伯承带来了一定压力。率部辗转大别山期间,刘伯承曾数次差点被白崇禧部截住,这也是不少人称“刘伯承被白崇禧在大别山追的满山跑”的主要原因。
白崇禧率部“围剿”刘邓大军那段时间,刘邓大军来来回回跑,看起来确实狼狈至极,实际取得了不少胜利。
到12月底,大别山和豫皖苏两区连成一片,大别山不少县城相继被解放,歼敌数千余人,刘邓大军进一步壮大。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白崇禧,眼睁睁看着“围剿”刘邓大军的计划失败,还曾被刘伯承戏耍数次,从未占过一点便宜。这对于成名及早的“小诸葛”来说,心理上多少有些接受不了,故而不甘心的评价“刘伯承是共军第一悍将”。
刘伯承之大才,早已是世界公认。若是去了解刘伯承指挥过的战斗,就会发现他并不单单是为了赢,更注重战争细节。
他讲究战术细节,所指挥的战斗称得上一场“战斗艺术”。那是谋定而后动、目光深远的战略纵深布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刷新了人们对战争的一般认知。
除了战斗意识拉满之外,他的资历、人品也鲜少有人能及。军神、将军校长、军事奇才等,一应评价无一不证明了他的能力。正是如此,蒋介石、白崇禧、朱德等人都曾正面评价过刘伯承。此人之大才,世所罕见。
许多文章过多渲染林粟打仗厉害,也确实厉害,但刘帅打仗真的非常厉害,报道的少了而已。
一个衡宝战役,白崇禧主力被林总全歼,还有资格去评价林?,这文章真能胡扯,看都不看,这胡编滥造者另有企图。
白对林,胜多负少,后期打不赢大势所趋,白说得起硬话
刘帅确是胜一筹!
十大元帅中,朱德是统领全局,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这三个是真正最厉害的
刘帅的军神之称呼不是白叫的!
刘帅是最全面的军神,中苏两大军事理论体系都通透
纯论军事能力,排名是:我军这边粟裕、林彪。
都跟对了伟人,伟人打仗最厉害👍
小白就是没跟粟裕交过手,跟粟裕打的也就小胡跑的快溜了。
白和林不是一个等级对手,林总统帅百万雄兵,白才有几个兵
一个字概括,彭总,猛。林总是,精。粟总是,神。徐总是,算。刘总是,谋。高下立见。还得是粟总最厉害。
刘帅威武!但他却认为我军最能打的是粟司令,并要求将部队交给粟裕指挥,自己去教书。
估计也就是糊弄无知者,进大别山干什么,难道敌人放着好好的大城市不要进去打游击吗?因为失败了只好进去,重头来过,精神可嘉,口气可笑!
为军神刘伯承元帅点赞?
刘伯承是中国在全球唯一一个有排名的真正的军事家!
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意义巨大,也是非常成功的,沿途冲破层层围追堵截,所以有些战役略显狼狈。
粟裕
论战争天赋,刘第一,栗第二。
顺境看林帅,逆境看刘帅,绝境看彭帅。
彭,林,粟,徐,刘,建国的功勋悍将
刘帅理论精深,战绩不太理想,更适合从事教学工作,彭,林,粟,徐统兵作战能力更强一些。
林彪和我同一个性,但也没觉得他不是什么第一悍将,连第三第四都排不上,悍将是什么,是不管是顺境逆境都厉害,林彪只能打顺境战,逆境战差远了
我军第一悍将彭德怀元帅,其次是粟裕大将!
林总不厉害,能从东北打到海南吗,三大战役能打两个吗,
从敌我双方兵力寡众及战役结果看,解放军顶级指挥员指挥艺术、才能,刘帅、徐帅为最高档,其他帅将二档以下。
经典好文,👍🏻👍🏻👍🏻
林彪打顺风仗,刘帅打逆风仗
整个中华民族的对日作战参谋不是盖的
看看军史四渡赤水就知道林总多强
朱总,资格老,并军事才干不如彭总
主席五虎将:彭、林、刘、徐、粟。
败军之将,何能评判
老白一定认为刘最厉害,因为他和刘在打
夫善战者不以奇胜不以险胜!
林彪发明了攻无不克的“三三制”战术,你白崇禧发明了什么?
朱德元帅在井冈山时期就认准接班人是粟裕,眼光不凡啊。
粟,徐,刘,彭,林这5位都是军神,排名分先后
喜欢,敬佩!
都是中国籍世界军事名将。
徐帅有更多带兵的机会必是战力第一
刘、白谁更胜一筹。
败军之将何以言智
白在大陆最后的几仗打的很烂,完全没有战略规划,不知道在想什么
军神刘帅是公认的!
进退皆可两面逢源的事,扎根广西数十年的老白居然什么都没有干好...
挺进大别山?????请解释一下
白是徒有虚名,国内打打军阀没问题。抗日战争也没见他打几个大胜仗
不认为第一就是评价不高。。什么逻辑
好
还别说,白婆娘和林有很多相似的人生格局。白在国民党桂系那是妥妥的千年老二,但他的战略眼光就那么长,即使战术细节再完美,但相比整体布局,那就是个渣渣
林彪的战术基础都是黄埔教官白崇禧培养的吧!
逐鹿中原
功不可没。
刘帅确实把战局算的很精妙,有点诸葛在世的意味
十大元帅谁去东北战绩都不会比林差
林彪打的都是在苏联学的精神战法包括刘亚楼!
败军之将居然有资格评价老帅?
101适合打顺风局,顺风局无敌!
主观性很强,不值评论
抗日,抗美
败军之将,何敢评价。
都是事后诸葛
粟裕真战神也
林总,手下有几位虎将,
,解放军当时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彭林刘粟而已,徐帅也还行。
谁告诉我为啥粟裕部队越打越多 越大越大
之所以看轻林,因为几次交手白赢多,输的时候是桂系主力打完新建,而林都是百战之兵,加之后期是历史趋势,以多打少,人家肯定不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