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丹灶,明代孔边村的方献夫,20岁考中进士入仕,官至史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人称方阁老。
与孔边村相距不到10公里的沙滘村,比方阁后小26岁的何维柏,24岁考中进士入仕,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这是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短时间内出了两位尚书,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沿着桂丹路一路前行,导航到达沙滘庐江大宗祠。
祠堂前有两排旗杆夹石,这是古代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象征。
其中一块旗杆夹石上有“嘉靖乙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字样,这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考取进士的何维柏的。
另一块旗杆夹石上有“隆庆戊辰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字样,这是隆庆二年考取进士何维柏的弟弟何维椅的,沙滘村流传着一门两位“兄弟翰林”的佳话。
明清年代还考出了6位举人,沙滘何氏文脉昌盛,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与忠臣海瑞齐石的何维柏。
沙滘村始建于元代中期。当时何姓先祖从安徽庐江,南迁至南雄的珠玑巷,之后再南迁至此定居而形成。
何维柏(1510-1588年),字乔仲、号古林,广东南海丹灶沙滘村人。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何维柏早年立志研读儒学,受陈白沙的理学影响很大,他在三水昆都山上结庐读书20年,西樵山上也留下他研读的足迹。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会试考取进士,并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嘉靖十六(1537)当时朝政昏庸,不顾国库空虚,大兴土木和对外征伐,于是他上书皇帝,停建沙河行宫和金山功德寺工程,停止征讨安南(今越南)的战事。皇帝表面表示采纳,不久却再次发动长达3年之久征讨安南的战事。何维柏深感失望,第一次称病请辞返乡,潜心读书。
嘉靖二十三年(1544),被朝廷召复委为以御史的名义巡按福建。他在福建体恤民情,颇有政绩,受到民众的拥戴。
因他上疏弹劾大学士严嵩“邪媚邀宠”,被逮捕到京治罪。何维柏被押解离闽时,福州百姓夹道哭跪,痛泣而歌:“三水凤,参天柏。今日去,民心恻!”。
他在锦衣卫狱中受到非人的迫害,却没屈服。
后被皇帝从轻处置,罢官发配原籍。
这是他入仕后第二次返乡。
20多年后,隆庆元年(1567)被穆宗下诏重新起用,何维柏仍然没改直言善谏的风格,向皇帝提出了不少关于整顿朝政的进谏,大多被皇帝所接纳。
至万历五年(1577),他与大学士张居正的意见不合,从此远离官场,这是何维柏第三次离京返乡,以后再没踏入官场。
但他刚直敢谏,不畏权相,却赢得了时人的尊敬。
我们现在看到的庐江大宗祠,就是当年何维柏请辞返乡时建的。命名为庐江大宗祠,是以何氏先祖的发源地来命名的。
何维柏返回家乡后,创办书院,宣讲白沙学说。
广州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位于晓港公园的云桂桥,就是当年何维柏在开设天山草堂,聚众讲学,为方便学生往来,由他出资而建的。
由于何维柏教学有方,学生中半数人中举,10多人中进士。
后来乡里特地在晓港桥头兴建一座“云桂发祥”的牌坊,取被他提携后进步云登科折桂枝之意,以纪念他教授学生的功绩。
为什么是“三水凤,参天柏”呢,他明明是南海丹灶人。前文说他在三水昆都山上结庐读书20年。现在昆都山下复原了当年何维柏的“润笔池”“读书堂”和“晒书台”等景观。
而他也以三水人自居。他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第一部《三水县志》作序,自称“邑人”(本县人)。
何维柏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谥号为“端恪”,被葬于三水洲边村芹坑村罗盘岗。
何维柏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他为人正直、清廉高洁的品德,是他不畏权奸、为民请命的行为,被认为“为官堪比海瑞,讲学不让若水”,确实值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