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位于粤、湘、赣三省交界处,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说到韶关,相信大家脑海里蹦出的是丹霞山,它以自然奇观而蜚声海内外,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是世界自然遗产地。
南华寺,因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此弘法37年,创立禅宗南派,成就南华寺“禅宗祖庭”美名。
作为韶关人,每当亲朋来韶,介绍给他们的也首选这两处,实因它们的名气太盛,来韶关必游。
而韶关在我的眼里,还有那无处不在的“风度”,因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唐朝贤相张九龄,它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韶关人及韶关人的气质。
张九龄(678年—740年),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享有“岭南第一人”“岭南诗祖”等美誉。
张九龄年幼聪慧,才智过人。24岁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成为岭南进士第一人,开创岭南文人科举之先河。
科举入仕后,因朝中政局动荡,经历几次沉浮,30年的磨砺,55岁那年,终于通过皇帝的考核,坐上了宰相位置,成为岭南宰相第一人。
张九龄为相时,唐玄宗渐沉迷于享乐,疏远贤人,小人得志,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他仍能守正嫉邪,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贤明宰相。
张九龄,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被誉为“曲江风度”。
流传最甚的是这个有趣的故事。史料记载,张九龄去逝后,凡向唐玄宗举荐宰相人选的,唐玄宗就会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风度由此而来,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和仰慕。
张九龄也是位文人、诗人,诗歌成就颇高,以兴寄为主,委婉蕴藉,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被誉为岭南诗人第一人,开岭南文化之先。
每年央视的中秋晚会,主持稿必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经典诗句,就是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张九龄在去官闲赋家乡时,在崇山峻岭之中为家乡人们修建了造福子孙后代的南北交通要道大庾岭古道,这就是著名的“梅岭古道”。梅岭古道,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为宋代大量中原移民南下,提供了最快捷的通道,影响了岭南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
1000多年后,在他的家乡韶关,他的“风度”依然无处不在。
张九龄纪念公园位于北江河畔,浈江、武江、曲江三区交界处的回龙山,成为了韶关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在张九龄纪念公园的主入口牌坊上,有这样一对楹联,“为相尽忠贤,一世荣名,曲江风度归桑梓;于诗持雅正,千秋绝咏,明月天涯共古今。”概括了张九龄一生的功绩。
在回龙山山顶的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是韶关张九龄纪念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为仿唐楼阁式建筑,由主阁楼、四个阙楼以及T形连廊组成。
在蓝底黄字的“望月怀远”牌匾前,你尽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仰望着千年前的那轮明月,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这篇跨越千年的诗歌,这份跨越千年的思情,这轮跨越千年的明月,共鸣着、共情着,千年前的诗人是否也在大唐皇城仰望这轮明月,思念着家乡这块土地。
地处武江区西河片区的韶州公园,极具岭南韵味,还满溢韶关“风度”。
来到北入口时,以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为灵感打造的揽月园,一眼望去,“镜、花、水、月”的元素毕露,那首千古传唱的诗句,久久在脑海里回响。
西入口远远看到矗立的“张九龄雕像”,与园内“诗歌步道”相互辉映,这就是“韶州文化”“九龄文化”的具体体现。
韶州公园内的风度书房也很惊艳,在书房楼梯间以张九龄兰花诗词为阶梯,满满的“风度”气质,好想就地坐在阶梯上,想像着自己沉溺于张九龄的诗词之中,可否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之人。
听说韶关还有不少随处可入的风度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