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多长寿,富人多短命?“药王”孙思邈的《福寿论》我读了17遍

老方说老方说 2024-11-07 16:58:32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道士,后世尊其为“药王”,他对我国医学的贡献非常大。

仁者皆有救世之念,所以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小时候病弱,久病成良医,他天资聪颖,勤奋学医,悬壶济世,活人无数,不知多少百姓被他救于困厄之中。

医学说到底是研究人身的科学,唐朝道家内炼之法流行,孙思邈也曾深度修习过,后来他进入朝廷执掌尚药局,并编著了《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唐新本草》等医书,其中《唐新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关于孙思邈在世的时间,有人说是120岁,有人说是165岁,总之是长寿。《福寿论》是孙思邈遗留后人的一篇文章,里面含有他对人生命运的洞察和心得,我曾前后读了17遍,受益匪浅。下面是其中的几句真言,值得我们反复体会。

贫者多寿,富者多促。

贫穷的人多长寿,富贵的人多短命,为什么?我们看孙思邈是怎么说的:

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

孙思邈认为上天是公平的,因为穷人往往是贫乏的状态,所以寿命反而完整,而富人奢侈无度,因此折损了寿数。

对此,很多人都有质疑。比如有钱人觉得自己“命好”,可以享受好的医疗条件,自然应该是长命百岁。现实中的穷人经常吃不好穿不暖,营养都跟不上,生存条件差,又怎么可能活得长呢?

有研究也证明富裕确实可以促进人的生命长度。那么,孙思邈是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孙思邈是劝勉世人要惜福,冥冥中自有定数,一个人的消耗和贡献要平衡,否则“命运的馈赠背后有代价”。所以人生在世要知道勤俭,满招损,俭养德。

人不能享非分之福。

“故有官爵之非分、车马之非分、妻妾之非分(以上谓之不仁之非分也);有屋宇之非分、粟帛之非分、货易之非分(以上谓之不俭之非分也),则神而记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过此;过此,神而追之,则死矣。”

孙思邈的意思暗合古人厚德载物的道理,如果一个德行不够,却享用了太多,那就会折损性命,也就是俗话说的“拿命抵”。

比如在人的两大欲望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节制,后果就非常严重:

妻妾之非分者,所爱既多,费用必广,淫义之道必在骄奢,金翠之有余,兰膏之有弃,恶贱其纹练,厌玉其珍羞。人为之难,尔为之易;人为之苦,尔为之乐,此非分也。

食色性也。这两样是人的天性,很容易放纵,但从古至今,多少人也都是毁在了这上面。我们只拿吃饭来说,美食人人都喜欢,但你能够天天吃鸡鸭鱼肉吗?肯定不行,你的肠胃负担太重。

所以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菜根谭》里也讲“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其实现在很多富豪的饮食也都很简单,他们都知道其中的道理。

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古今中外的圣贤就没有一个不是劝人向善的,有善才有福,这是人类社会普世的真理。

要注意,善和福不是单纯的道德说教啊,而是人们经过无数的观察和实践才得出的因果逻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对此,前人不知留下了多少警世的话: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所以刘备给儿子的遗言就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有人可能认为坏人也有活得很好的,那你要从长期去看,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终究是没有一个好结果的。

德不足是以贫焉,心不足是以死焉。

延年益寿在于自己,荣华富贵也在于自己。人一生的命运如何,根本在于自己的心是如何。

从老庄到孔孟,包括后来的王阳明、曾国藩等人,无一不是强调人自我的修养,不管慎独还是养心,都是在根本处下功夫。

“道德”两个字确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两者都是落在心上,所谓本自具足,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起心动念和行为举止,时时刻刻都在选择,或者说是在塑造自己的命运。

譬如起高楼,譬如滚雪球,点点滴滴的心念、言行累积起来,就是一个人的命运长河。

总之,人生就是修行,祸福寿夭贫富等等都在于自己的道德如何了。

1 阅读:39
评论列表
  • 2024-11-08 19:51

    迷途指引生命经典 《心经的故事》济逊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