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回来了”,以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
之所以说“回来”,是因为刘强东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内了。大家可以去看刘强东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很真诚,可以看出刘强东很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次引发网络热议,不是因为刘强东说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京东和美团龙争虎斗,不得不说刘强东眼光犀利,洞察到了行业的痛点,他知道消费者、商家和骑手心里在想什么,所以京东外卖一出手就是高招。
从商业竞争的层面看,刘强东的打法可谓“稳准狠”,抓住了重点,节奏很好,而且是师出有名,高举大义的旗帜,掌握了主动权。
但相比商战的精彩,人们更喜欢或者说更在意的是刘强东送外卖和请骑手吃饭这件事。
从“东哥饭局”看企业家责任:刘强东总能打动千万打工人,为啥?
想一想,如果是换一个著名企业家请基层的打工人吃饭,会有刘强东这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吗?很难,为什么?
有人说这是营销是套路,这样看就想错了。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刘强东原来就经常请一线的快递员吃饭,他确实心里装着“兄弟们”,如果是为了作秀,第一是没必要,第二是很难坚持下去。
而且很多成功企业家恐怕也难以共情快递员、外卖员的处境,在刘强东之前,谁关心、在意过“让快递员等一线员工活得有尊严”这回事了?哪怕你聪明你有亲和力,你跟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的话也无法对他们有感同身受的理解。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也跟大家一样,我相信我们大部分都是农村出生。小时候我们家里也非常穷,我们很多兄弟在北京可能会有同样的感觉,或者去大城市,觉得这个城市太陌生,找不到家的那种感觉,温暖。 我一直坚定的,让我支撑走了30年,就是一句话,我坚信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我可以改变我个人的命运。
刘强东不是一个忘本的人,他出身农村,他知道从农村出来打工的年轻人最渴望什么,他一直没有忘记当年上大学时候村里给他凑的500块钱和76个鸡蛋。后来刘强东回老家发钱、送礼物,有人吐槽他是显摆是衣锦还乡,其实想一想:
什么时候知恩图报也要被嘲笑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赞扬的美德吗?
视频大家都看了,从刘强东的说话、态度和外卖员的反应可以看出来他已经成了大家心目中的“东哥”,不是随便哪个富豪榜上的老板都可以像刘强东这样的。
上能跟投资人谈商业战略,下能跟外卖员聊家常,这才是境界。
在外卖员举起酒杯跟刘强东碰杯的时候,一句话让东哥动情了。
“感谢公司给我们交社保,以后老了有保障。”外卖员一句话就让刘强东红了眼圈。商场上的刀光剑影不会让他动容,一句质朴的真心话却能让人心情激荡。
要知道,不是每个老板都想这么做,也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够这么做。很多大的企业和平台都是从利益和成本的角度权衡利弊,可以通过劳务外包把“包袱”甩出去,用其利去其弊,这才是商人的精明之处。
在京东还没有很大规模的时候,刘强东就坚持全员全额缴纳五险一金,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数十亿利润的减少(现在京东七十多万员工,以后外卖如果做起来的话那骑手可能就会有100多万,成败确实非常大)。扪心自问,如果换成自己做老板,真的可以做到这样吗?毕竟大家都可以外包或少缴,我凭什么要做“异类”,而且员工也未必感恩?
如果公司是靠克扣员工的五险一金,牺牲他们60岁以后保命的钱,那是耻辱的钱,赚了多少都会让我的良心不安,我没有成就感,这家公司存在还有没有价值和意义呢。
只能说这是一种价值观和信念,不管别人如何,我认为这是对的我就这样做。我们看当年京东为所有德邦员工缴齐五险一金,让员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刘强东还捐款1亿,扩大公司“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规模,任何京东员工发生重大事故,他们的孩子都会由这支基金抚养到最长22周岁,直至大学毕业。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了:刘强东和很多老板的金钱观、价值观有什么区别?
“有钱一切就是对的,赚了钱就是好公司。这种劣质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导致中国商业社会几十年来的畸形,迄今为止解决不了。”
在刘强东看来,我们社会有个长期以来都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金钱崇拜,不论是非,笑贫不笑娼:
赚了钱就是大爷,有了钱就是牛逼。只要能赚到钱,立马就变成神人、英雄。像80、90年代,搞走私、假货仿冒,谁要是敢弄个小厂生产假货,一夜间赚钱无数。没人耻笑他们,说你真可耻、真看不起你,都是说:你真牛啊、你太厉害了。
但人性就是嫌贫爱富,先敬罗衣后敬人,这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改变的,甚至一两代人都无法有根本性的改善。
刘强东曾在2017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他们这些先富起来的人有责任帮助还没有富起来的人:
30年前我们说好要让先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帮没有富起来的人。现在我们已经富起来了,中国富到了什么程度?富到了赚一个亿是一个小目标了,富到了全世界买买买,在这么富有的时候,在我国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状态。这是整个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已经富起来,我们这些富人的耻辱!
所以说刘强东没有忘本,他有理想有情怀,骨子里还保留了光明村“大强子”的底色。现在很多年轻人好像都忘了还有“共同富裕”这个概念,要知道这就是我们国家要走的一条路。
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和南北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东南沿海普遍要经济发达很多,而在西北就还需要大力发展。
多年前我们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是实事求是,根据现实情况差异化发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不能求真务实,搞大锅饭,实际上就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这就像一个企业内部所有人的待遇都一样,干多干少拿一样的钱,能力强的员工和能力差的员工一样的待遇,那这个企业就会沦为一潭死水,失去竞争力。
但如果是两极分化,贫富差扩大,那无疑会激发矛盾,美国就是个例子,可见差距如果太大的话,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是一条矛盾大、极为痛苦的道路。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然后大家的幸福感才会提升。共同富裕是康庄大道,这跟古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追求是一致的。
刘强东无疑是认同这种理念的,所以他在京东也是践行了这种价值观。这点甚至可以追溯到他在大学创业开饭店时期,那时候他就对员工很好,但因为管理没有跟上,他的“好”反而激发了员工人性恶的一面,所以那次创业是失败了。
这次“外卖大战”,刘强东一开始就是找到了根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京东做外卖一定赢,而是刘强东一开始就展开了“价值观对决”,基于外卖行业存在的问题,京东提出了切实的解决办法。
如果竞争对手做得足够好,不给其他公司改善的机会,那刘强东再厉害也无计可施。其实行业的痛点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餐饮商家的抱怨就是个信号,比如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曾质疑过平台价值观的问题。
还有大量的骑手和消费者的声音,这些都是京东做外卖成功的基础:谁能让消费者、外卖商家和骑手受益,他们就会支持谁。
现在人们对京东外卖的认识基本都是积极的,好像是一个“路见不平”的侠客,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决大家现实的问题。控制利润率,给骑手提高待遇,降低餐饮商家的成本,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让它站在了最多数人的一面,赢得了人心。人心所向,就是大势所趋。
最大的利己是利他,好的品牌都是包含了“利他、诚信”等内涵的,唯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深入人心,赢得尊重。不管怎么说,这场外卖大战都堪称精彩,不过竞争是长期的,京东外卖也不可能一战功成,但可以预料的是,行业的格局确实要变了。
总而言之,企业还是要行正道,唯利是图的企业永远成不了伟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