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板块投资难度大,一方面是专业性太强,另一方面是指数太多,让投资者选择起来有点无所适从。
01 据不完全统计,有基金跟踪的医药行业或主题指数高达27个
1、医药宽基类指数12个
1)中证医药卫生指数(000933); 2)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399394); 3)中证医药主题指数(930791); 4)中证细分医药产业主题指数(000814); 5)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000991);6)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000913); 7)中证医药50指数(931140); 8)中证医药100指数(000978);9)上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000037); 10)中证沪港深500医药卫生指数(H30463);11)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12)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 (000808)。
2、细分行业主题指数15个
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931152);2)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931409);3)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4)中证生物医药指数(930726);5)国证生物医药指数(399441);6)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 (930743);7)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000683);8)恒生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HI);9)中证万得生物科技指数 (399993);10)中证医疗指数(399989);11)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H30178);12)中证全指数医疗器械指数(H30217);1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HI);14)中证医药健康策略100指数(931166); 15)中证中药指数(930641)。
02 为方便理解,我更愿意将它们分为偏传统领域和偏新兴领域两大类医药指数
1、偏传统领域的医药指数
包括A股大部分医药宽基指数(A股主板上市有盈利要求),细分行业主题指数中的中证中药指数。包括:
1)中证医药卫生指数(000933); 2)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399394); 3)中证医药主题指数(930791); 4)中证细分医药产业主题指数(000814); 5)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000991);6)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000913); 7)中证医药50指数(931140); 8)中证医药100指数(000978);9)上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000037); 10)中证沪港深500医药卫生指数(H30463); 12)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 (000808);13)中证中药指数(930641)。
2、偏新兴领域的医药指数
包括细分行业主题指数的创新药、医疗主题、生物科技指数,以及港股医药指数。包括:
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931152);2)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931409);3)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4)中证生物医药指数(930726);5)国证生物医药指数(399441);6)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 (930743);7)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000683);8)恒生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HI);9)中证万得生物科技指数 (399993);10)中证医疗指数(399989);11)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H30178);12)中证全指数医疗器械指数(H30217);1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HI);14)中证医药健康策略100指数(931166);15)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
03 各医药指数覆盖范围及特点
1、偏传统领域医药指数
1)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000991):全产业链覆盖,包含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等细分领域,分散化程度高。
2)中证医药卫生指数(800医卫000933):从中证800指数(覆盖沪深两市大中盘股)中筛选全部医药卫生行业公司, 行业代表性强,覆盖全产业链龙头。
3)国证医药卫生行业指数(399394):覆盖A股医药全产业链(化学药、中药、器械等),聚焦80只规模与流动性突出的标的。
4)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000913):聚焦沪深300中的医药大盘股,龙头效应显著(前十大权重接近70%)。
5)中证医药50指数(931140):精选50只龙头医药股,侧重研发投入与市场份额。
6)中证医药100指数(000978):全市场选取日均总市值较高的100只医药主题证券, 等权重策略天然高抛低吸,增强收益弹性。
7)中证中药指数(930641):中药生产与销售企业,兼具政策红利与消费属性。
2、偏新兴领域医药指数
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931152):专注创新药研发企业,涵盖ADC、CAR-T等前沿疗法。
2)国证生物医药指数(399441):聚焦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生物制品、CXO、疫苗等),精选30只高成长标的。
3)中证医疗指数(399989):医疗器械(53%)+医疗服务(40%),受益于医疗新基建与国产替代。
4)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000683):科创板硬科技属性,聚焦医疗器械(42%)与创新药研发。
5)恒生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HI):港股生物科技龙头,尤其是通过“18A规则”上市的未盈利创新药企,代表前沿生物技术创新方向(创新药先锋),覆盖创新药、医美、器械等。
6)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HI):港股医疗龙头集合,覆盖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港股医疗全产业链。
7)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港股创新药企为主,含未在A股上市的稀缺标的。
04 各医药指数当前估值水平
懒人养基整理了12个医药指数截至3月18日的估值水平,详见下表。

(数据来源:WIND)
有完全数据的9个医药指数,其PE-TTM均处于近十年历史50%分位值以下,也就是“不贵”的水平,其中5个指数处于25-50%估值“正常偏低”水平;4个指数处于25%以下“低估”水平。
指数估值到底高不高?还有一个视角,哪就是与上一轮牛市启动前相比较,看看业绩变化情况。
以全指医药指数为例,2019年1月2日开盘、收盘点位及PE-TTM分别是7426.74、7207.52和24.04,2025年3月18日收盘点位和PE-TTM分别是8577.96和32.52,这一期间按2019年1月2日开盘点位计算的指数涨幅是15.42%,按收盘点位计算的指数涨幅是19.01%,而这一期间估值涨幅是35.27%,也就是说估值涨幅远超指数涨幅。
换一个说法,如果这一期间估值不变,2025年3月18日的指数点位应该是8577.96/(1+35.27%)=6341.36,比2019年1月2日的收盘点位还低了12.01%。
这说明了什么?现在的业绩还不如上轮牛市启动前、也是六年多前的2019年1月2日。目前估值虽然不高,但业绩依旧拉垮。这也是去年9.24以来医药板块虽然也有上涨,但总体涨幅还是偏小的原因。
05 医药板块到底该如何投资?
我在今年1月22日曾经写过《连跌4年后,医药行业何时迎来反转?》一文,文中引用了国金证券和华福证券的研报观点,那就是2025年医药行业大概率迎来反转,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等细分领域的机会,体现在指数上,就是偏新兴领域的15个医药指数(详见本文第02部分),这些指数都有基金跟踪,可以在指数深度资料中去查找。
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偏新兴领域的医药指数回报弹性大,但波动也是更大的,这个得有心理准备。
稳健投资者可以选择偏传统领域的医药指数,它们其实也涵养新兴领域,只是占比低一点而已。
还有一个思路,就是选择医药行业主题主动基金。
为啥?那些曾经被投资者骂得最凶的医药主题主动基金,它们大都布局在偏新兴领域的医药赛道,对标中证医疗指数和国证生物医药指数,牛市阶段(2019-2021)跑出了巨大的超额收益,熊市阶段(2022以来)也有明显超额,至少没有跑输。
废话不说,看下表数据。

(数据来源:Choice)
指数和基金梳理不构成投资推荐。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投资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